• 区域土地覆被与热环境效应的格局及响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区域土地覆被与热环境效应的格局及响应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2.01 6.0折 7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迪,高峻,付梅臣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54369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0元

货号1201686591

上书时间2024-09-30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区域生态与环境过程系列丛书序言
前言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1 城市热岛研究综述 3
1.2.2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 7
1.2.3 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综述 8
1.3 研究内容 10
1.4 研究方法 11
第2章 基于省域尺度的土地覆被变化探测 13
2.1 研究区与数据 13
2.2 尺度的影响 15
2.3 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和时序解混的植被覆被变化探测 16
2.3.1 经验正交函数方法 16
2.3.2 经验正交函数植被退化应用 20
2.3.3 时序解混方法 23
2.4 基于线性光谱解混的植被变化精度验证 27
2.5 基于夜间灯光的城市格局变化 29
2.6 小结 30
第3章 基于市域尺度的土地覆被时空格局 32
3.1 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及端元的选取 32
3.1.1 线性光谱解混 32
3.1.2 图像的维度 33
3.1.3 端元的光谱波段 34
3.1.4 丰度的估计 35
3.2 南京不透水面的提取与格局分析 36
3.3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植被丰度分析 38
3.4 黑体丰度提取 40
3.5 基于植被指数的植被空间分析 41
3.6 小结 44
第4章 城市热环境格局 45
4.1 地表温度的反演方法 45
4.2 地表温度的时空演变 48
4.2.1 空间维地表温度 48
4.2.2 时间维地表温度 54
4.2.3 分形维地表温度 57
4.3 小结 59
第5章 城市热环境效应响应与调控 60
5.1 绿色植被与热环境的响应 60
5.2 城市不透水面的热环境效应分析 63
5.3 黑体的热环境效应 65
5.4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地表温度与SVD拟合 66
5.4.1 地理加权回归方法 66
5.4.2 LST与植被的地理加权回归拟合 68
5.4.3 LST与不透水面的地理加权回归拟合 69
5.4.4 LST与黑体的地理加权回归拟合 70
5.5 土地景观格局与热环境效应 71
5.5.1 土地利用景观分类 71
5.5.2 景观指数的选择 72
5.5.3 景观格局下LST与EVI的拟合 74
5.6 人口分布与热环境关系 76
5.7 热环境效应与降水 77
5.7.1 热效应对月降水量的回归关系 79
5.7.2 月降水量对热效应的回归关系 80
5.8 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政策建议 82
5.8.1 热环境形成机制分析 82
5.8.2 改善城市热环境的对策思考 83
5.8.3 研究展望 85
5.9 小结 86
第6章 城市化进程下环杭州湾城市群生态环境变化 87
6.1 环杭州湾城市群介绍 88
6.2 数据来源 88
6.3 方法 89
6.3.1 气溶胶光学厚度 89
6.3.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90
6.4 研究结果 92
6.5 小结 102
第7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青海湖流域生态效应 103
7.1 青海湖流域研究区介绍 105
7.2 数据源 106
7.2.1 Landsat 106
7.2.2 Landsat分类 106
7.2.3 MODIS NDWI 106
7.2.4 MODIS NDVI 107
7.3 研究方法 107
7.3.1 决策树分类 107
7.3.2 NDWI 108
7.3.3 植被物候提取 109
7.4 研究结果 110
7.5 研究结论 119
7.6 小结 119
第8章 中国城市化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120
8.1 研究区介绍 121
8.2 数据来源 121
8.3 研究方法 122
8.3.1 夜间数据的校正 122
8.3.2 主成分分析 122
8.3.3 夜间灯光城市阈值 123
8.4 研究结果 125
8.5 讨论 129
8.6 结论 130
参考文献 132

内容摘要
城市化的过程伴随着土地覆被的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本文选择江苏省和南京市为研究区,通过反演地表温度,揭示城市化过程中地表温度的时间维、空间维、分形维的格局特征;定量分析了地表温度与土地覆被、景观格局、降水和人口的相关关系。研究城市热环境相关机制,为寻求城市内部人地协调、减少人类活动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提供决策建议。本研究在地表温度与土地覆被、景观指数、降水和人口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热环境形成的机制,提出了基于城市热环境对土地调控的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优化城市功能配置;保护并且增加绿地、水体覆被;科学规划城市景观布局,逐步减低建筑容积率;合理规划交通及商业区;调整植被覆被的种类;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降低设备能耗,减少空气污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