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也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你也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12 3.9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凌宗伟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8878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1489139

上书时间2024-09-04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凌宗伟,男,1958年2月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中国教育报刊社签约评论员、《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做过四年高中教务处副主任、13年高中教学副校长、6年校长。2013年8月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位置卸任,现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学校管理、语文教育、家庭教育。民国教育家刘百川研究者,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在全国各地讲学数十场。语文教学主张“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形成了“大气磅礴,细处摄神”的教学风格。近年来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报》等各类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四百篇。先后在《教育家》、《今日教育》、《教育时报》设有专栏。专著有《语文教师的使命》,主编书籍有《校长之道和人格修炼》、《健康教育》、《成长的烦恼》等。

目录
序一在“本分与责任”之外
序二教育言论,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辑一“契约精神”和“边界意识”
现代教育需要“契约精神”
依法治教与“连坐”式管理
教育行政管理要有“边界意识”
如何在管理主义与人文主义中寻找平衡?
教师的权益靠什么来维护?
依法治教不能败给了“法盲家长”
假如我们真的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社会该如何看待教师的薪金收入?
“精神贫困生”的“脱贫致富”责任不单单在学校
学生提前“进社会”有违教育初哀
谁来保障教师的福利?
“名校”凭什么收门票?
教育立法必须服务于教育目的
辑二做一个“得道”的老师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应符合公平发展的制度伦理
做一个“得道”的老师
选教材还是选“广告”?
在线社会网络纷争与教育伦理
是搞教育,还是搞新闻?
网络致死绝不是危言耸听
“缄默文化”下的教育出路何在
冷漠围观和暴力本身一样可怕
“堵”,只因为黔驴技穷
教育名人更应该慎言慎行
网络时代如何重建师生关系?
辑三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皆非标签
过度集中办学不利于学校管理
改善教育公平如何避免“各说各话”
“素质教育”不是标签
谁挖下了“学区房”这个坑?
高考改革需更多地考虑农村孩子的实际
百万年薪校长到底行不行?
教育“早跑”的希望在哪里?
“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彰显怎样的“文化传统”
生源大战是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产物
作业“绑架”家长,失了责任边界
以“效率”为指向的教育是背离“儿童立场”的
辑四学会提问、休息和啃点难啃的书
需要的是面向个体的教师培训
生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未成“经师”,何为“人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学做“提问的人”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劳动而不痛苦,休息而不堕落
“对话式教学”的哲学价值
还是要啃一点难啃的书
教育,同样要关注当下
无识则无文
如何就“事”说“理”?
辑五家庭照亮教育
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
做教师的更应该教好自己的孩子
男孩女孩的教育为什么要有区别?
家庭教育莫成应试教育“帮凶”
劝君不要造“学霸”
不可让你的孩子失去心灵的慰藉,兕
孩子掀“骂战”,成年人需要反思什么?
孩子喜欢上异性会出人命吗?
为了孩子的未来,何必让他们争“第一”
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缺什么补什么,用在孩子的教育上未必合适
家庭教育要让孩子看到生活的“B面”
多一些“前反思”,少一点“马后炮”
一不小心就成了孩子的祸害
辑六恪守本分与责任
核心素养要聚焦于人的“独立思想”
教育为什么要批判?
教育要朝着真理而去
教育“新词”与文化枯竭
“新”“旧”之间
恪守本分与责任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全民“吐槽”高考作文未尝不是好事
教育常识辨伪
不少时候我们为什么会宁信谣言而不求“真相”
创新教育,不是学校博名的手段
教育之爱是一种不可窄化的人间大爱
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线教师”是个伪命题!
不能简单地把“一切”都归结于校长领导的质量
学会珍惜每一个“今天”
教育不单单是为了升学
你也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后记关爱与批判是动态教育学整体的两个部分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自作者在《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表的几百篇教育言论,这些文章的价值在于能引发思考,推进思辨。作者围绕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就“事”说“理”,尽可能在学理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正确的结论”,以避免陷入“立场正确”什么都正确的思维框架,并努力使自己“从一种不会被任性的激情驾驭的视角”(布鲁斯·N·沃勒《优雅的辩论》P47、49)来就“事”说“理”。这也是作者呼吁教师,慢慢来的深层涵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