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气候效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气候效应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7.7 5.5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锦年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87653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0848861

上书时间2024-07-05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锦年,男,山东省临沂市人,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气象局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青岛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山东气象学会理事,青岛气象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变化、极地科学、海气界面热交换以及遥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以及省部级研究基金近20项;在靠前外完成发表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近100篇。

目录
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海气热通量的研究回顾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 海气热通量资料反演
1.4.1 资料来源
1.4.2 计算方法
第2章 亚印太海区海气热通量变化特征
2.1 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
2.1.1 感热、潜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2.1.2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2.1.3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2.1.4 感热、潜热通量的长期变化
2.1.5 结论
2.2 南海区域海气界面感热、潜热通量变化
2.2.1 感热、潜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2.2.2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2.2.3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2.2.4 感热、潜热通量年际变化
2.2.5 结论
2.3 印、太暖池区域海气感热、潜热通量变化
2.3.1 感热、潜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2.3.2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2.3.3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2.3.4 感热、潜热通量年际变化
2.3.5 结论
2.4 黑潮区域海气感热、潜热通量变化
2.4.1 感热、潜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2.4.2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2.4.3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2.4.4 感热、潜热通量年际变化
2.4.5 结论
2.5 印度洋区域海气感热、潜热通量变化
2.5.1 感热、潜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2.5.2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2.5.3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2.5.4 感热、潜热通量年际变化
2.5.5 结论
2.6 南印度洋区域海气感热、潜热通量变化.
2.6.1 感热、潜热通量季节变化
2.6.2 感热、潜热通量随经度、纬度时间变化
2.6.3 感热、潜热通量年际变化
2.6.4 结论
第3章 气候突变前后海气热通量变化特征
3.1 海气热通量年代际变化
3.2 气候突变前后海气热通量多年平均场
3.3 气候突变前后海气热通量季节变化
3.4 结论
第4章 ENSO循环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特征
4.1 ElNino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4.1.1 东部型ElNino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4.1.2 中部型ElNino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4.2 LaNina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4.2.1 东部型LaNina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4.2.2 中部型LaNina过程中海气热通量的变化
4.3 不同类型ENSO事件过程中各海区平均的热通量变化
4.4 结论
4.4.1 潜热通量在不同ENSO过程中的变化
4.4.2 感热通量在不同ENSO过程中的变化
第5章 海气热通量变化与中国大陆气候的关系
5.1 海气热通量变化与中国大陆汛期降水的关系
5.1.1 华南汛期降水与南海区域海气热通量的关系
5.1.2 华南汛期降水与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热通量的关系
5.1.3 结论
5.1.4 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与南海区域海气热通量的关系
5.1.5 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与热带西印度洋海气热通量的关系
5.1.6 结论
5.1.7 中国西部降水与赤道印度洋海气热通量的关系
5.1.8 北印度洋海气热通量与中国西部降水的关系
5.1.9 结论
5.1.10 青岛地区汛期降水与黑潮区域潜热通量的关系
5.1.1l 结论
5.2 海气热通量变化与中国大陆气温的关系
5.2.1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热通量变化与青岛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
5.2.2 赤道印度洋区域潜热通量变化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
5.2.3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潜热通量变化与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
5.2.4 南海区域潜热通量变化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
5.2.5 海气热通量与长江中下游气温变化的关系
5.2.6 结论
5.3 海气热通量变化对季风的影响
5.3.1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海气热通量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5.3.2 印度洋区域海气热通量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5.3.3 赤道印度洋海气热通量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5.3.4 南印度洋海气热通量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5.3.5 结论
5.4 海气热通量与位势高度场的关系
5.4.1 黑潮区域潜热通量与位势高度场的关系
5.4.2 南海区域潜热通量与位势高度场的关系
5.4.3 赤道西印度洋潜热通量与位势高度场的关系
5.4.4 结论
第6章 遥感在中国近海海气热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6.1 遥感方法和机理
6.1.1 整体输送方法
6.1.2 统计方法
6.2 应用案例
6.2.1 应用Bulk公式反演月平均热通量
6.2.2 应用ANN方法反演月平均热通量
6.2.3 两种结果的比较
6.2.4 与其他资料的比较
6.3 问题与展望

内容摘要
陈锦年编著的《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气候效应》主要由两部分共6章内容组成,部分是亚印太海区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特征的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亚印太海区以及南海、西太平洋暖池区域、黑潮区域以及热带和北印度洋关键海区的热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包括气候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第二部分是在部分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而探讨了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中国洪涝、干旱以及冬季气温变化等异常天气过程提供参考依据。亚印太海区海气界面热通量是基于卫星遥感反演出的海洋和大气参数资料,应用优选的热通量算法(COAR3.0)得到的1988-2009年共22年逐月高分辨率的产品(空间为40°S-60。N,20°E-180°,分辨率为loxlo)。
    《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气候效应》可供海洋、大气和遥感以及生态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有关院校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辅助教材。

主编推荐
《亚印太海气界面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气候效应》可供海洋、大气和遥感以及生态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有关院校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辅助教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