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小书 语言文化类套装(精装)
  • 大家小书 语言文化类套装(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家小书 语言文化类套装(精装)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8.55 4.3折 44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力、罗常培等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3395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42.8元

货号1201766400

上书时间2024-07-01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书摘与插画】

常识的重要性

叶芳

有一天,我去周有光先生家,提到文字表述的简洁易懂问题,他对我说,他写作的时候考虑的是有中学水平的人都可以读懂他的作品。他自述,他写文章也多涉及一些基本常识,没有什么深不可测的理论。

关于什么是常识,周先生在2012年接受采访时说:常识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的知识。认真想起来,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或者理解并掌握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常识存在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我们日常思维及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依赖和使用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是使我们能够具备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在现实的混乱和谬误中具备准确的辨别能力的基础知识。

但是,另一方面,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常识又往往是容易被忽视、容易被缺乏逻辑推理和思考的各种错误掩盖的知识。我们每天都面临着世界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困惑和疑问,我们需要在很多似是而非的假象或欺骗中找到为接近事实的真相,因此常识是需要学习、体悟才能习得和巩固的。但我们大多数人本身的知识储备又不可能使我们很快穿透现实的迷雾,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智者的帮助;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来掌握更多、更丰富的常识。

周有光先生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启蒙教育和常识普及的学者。他今年已经进入了人生百一十一个年头,他非同寻常的智慧和理性在他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他绝大多数作品并非书斋里精致的欣赏品,而更多是为希望获得常识的人准备的,读者通过他的传导,可以看清通向真理漫长但已被照亮的途径。

那么,周有光先生是如何通过他长期的研究和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思考方面的基本观点的呢?他是如何讲述开启心智的故事的呢?我们可以从这本选编的小书中略见一斑。这本书中包含了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的衰减与创新、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等五个部分的内容。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涉及现代社会的基本知识,涉及与曾经形成、塑造我们的观念、立场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通过他的讲解,我们有可能体会到我们已有的知识需要怎样的改造和更新,我们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需要具备何种资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在周有光先生的一生中,学术研究重心有过明显的转移,但其所有作品中包含的基本立场及相互之间所具有的一致性、共通性是显而易见的,他穷尽一生寻找并试图揭示的是这个活生生的世界发展历史中所呈现的普遍规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研究的是现象下面的背景,如一条河流,上面的水流波动得很厉害,下面的水流比较稳定。我研究下面的水流。”

所以,当我们阅读他不同时期和重点有所侧重的文章时,会发现作品中充满着对社会科学常识的兴趣和信心,换句话说,周有光先生让读者获得的不仅是涉及文化、教育、社会发展和当今世界变化的基本知识,也寄予读者很大的期望。他说:“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被认可,还受到两种力量的制约,一种是人民群众的觉醒程度,另一种是统治集团的开明程度。”人民的觉悟意味着更多的人掌握更多常识,科学地解读社会和人生现象,并积极推动社会的进步。

周有光先生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它好的一面,坏的一定会慢慢过去。”他是一个积极的行动者,他希望他的作品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并促进社会向进步转变。他说:“一方面等它自己变好,一方面也要做工作帮助它变好。有的事情要快一点。可是有些事情快不了。”周有光先生相信,常识是可以每天通过我们自身的学习和努力获得并积累的,社会的进步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坚守信念。

不久前,周有光先生对我说,他这一生是认真思考过这个世界的。他思考的内容在他的作品中早已展露,这本书就是他思考内容的缩影,是他觉得有责任告诉读者的想法。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谈论常识的开始,或许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获益,但至少它可以提醒读者掌握一些常识对开启民智是多么有益。

2016年2月23日于杭州

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

周有光

一、什么是文化和传统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传统文化是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每一个民族都有长期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由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传统文化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又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传统文化很少是单纯的。不同的文化混合成一种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经常现象。传统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一个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传统文化,这也是经常现象。奴隶时代产生奴隶文化,封建时代产生封建文化,历史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大家知道,英国的传统文化,在古代是盎格鲁和撒克逊两种早期文化的混合;后来引进欧洲大陆文化,那是罗马加上希腊,再加上东方(西亚)的基督教,从而形成一种东西合璧的混合文化;后英国人自己加上民主制度和工业化。美国的传统文化是以英国文化为基础,多方吸收,积极更新,使工业化向新技术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非洲殖民地一个个独立之后,非洲的众多土著文化也曝光了,其中不少比所谓的中世纪文化还原始,无以名之,名之曰部族文化。今天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传统文化并存:部族文化、神学文化、玄学文化、科学文化,真是五光十色。

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中心,吸收诸子百家以及印度和其他外来文化,从而形成的综合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世俗性强、宗教性弱。“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这里隐含着无神论思想。二千五百年前就能对鬼神迷信做出如此开明的表态,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了不起的先知先觉。中国宪法写进信教自由,一点也没有遇到困难,这在宗教专制的国家里是难于想象的。中国虽然也引进并发展宗教,但是宗教的信念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比较淡薄。跟印度比一比,他们的宗教矛盾闹得多么严重;再跟那些政教合一的国家比一比,他们的宗教负担是多么沉重;这就可以明白“世俗性强”这个传统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2)兼容性强、排他性弱。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这是学术兼容的伟大开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这时候的儒家大都熟读百家著作,形成融合百家而以儒学为中心的综合哲学。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儒家在一度尝试抵制而失败之后,转过身来吸收印度的有用知识和先进技术,弥补儒学陈陈相因的缺点。于是,佛教中国化,变成中国佛教;而儒学宗教化,变成儒教。儒、释、道三圣和平共处,竟然供奉于同一个庙宇之中,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思议的。

(3)保守性强、进取性弱。“知足常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天下万物皆备于我”。“百忍堂”。这些是保守性的传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满招损,谦受益”。“孔子,圣之时者也”。这些是进取性的传统。可叹的是,保守性远远大于进取性。华夏文化两千年来一直是东方的高峰,产生夜郎自大情绪是可以理解的。由此,日本在明治维新(1868)之后一步步成功,中国在戊戌政变(1898)之后一步步失败。100年来,中国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机遇,终于坠入第三世界。

三、什么是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动的概念,不是一个静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一个概念。历史在延长,现代在推移。今天的现代就是明天的古代。因此,现代社会必须有两个特性:国际性和进步性。

国际性:现代社会是国际大家庭的成员,不是独立于国际之外的世外桃源。为了实现国际性,需要开通跟世界各国往来的渠道,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渠道,也就是所谓跟国际接轨,不设置人为的关卡。

进步性:现代社会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基本上都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社会,而且不断前进,避免落后。为了不断前进,现代社会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永恒的教条,在优胜劣汰中奋斗,在精益求精中发展。现代社会是永远走向未来的社会。

文化包含三个主要方面:哲学、科学和艺术。古代文化以哲学为主导,现代文化以科学为主导。古代只有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现代形成了国际文化,也就是国际性的现代文化。这是以科技为核心,兼收并蓄各种民族文化的精华,由世界各国的精英共同创造的新文化。现代社会是积极参与国际现代文化的社会。

我国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开放是实现国际性的前提,改革是实现进步性的条件。积极改革开放,中国就能逐步成为具有国际性和进步性的现代社会。

四、怎样利用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现代化?

建设现代社会,可以抛开传统,又可以利用传统。传统薄弱的国家不妨走前一条路;传统丰厚的国家好走后一条路。利用传统的好处是,行远自迩、驾轻就熟,符合习惯、事半功倍。

传统属于古代。传统两字跟现代两字不是矛盾的吗?是矛盾的,但是又可以统一。没有古代,就没有现代,现代是从古代来的。古代文化不一定到了现代就完全没有用处。在古代文化中,有的具体做法已经失效,但是基本原理仍旧有用。有的基本原理已经失效,但是失效的原理可以给人启发,从而引出新的原理。有时,古人只有设想、无法实现,今人利用新的科学和技术能够实现古人的设想。没有永恒的真理,可是有跨越历史阶段的长期真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存其原理、改其具体;古的设想、今的创造;学习原始、引出现代。这些就是利用传统文化创造现代社会的方针。当然,建设现代社会主要依靠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不是古代的玄学。

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述而不作”,“删史书、定礼乐”。这是把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加工提炼,推陈出新,从传统文化中发展出当时的现代文化。孔子是善于利用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楷模。

可是,利用传统文化,必须警惕食古不化、以古害今。一提到传统文化就情不自禁地一个跟头坠入国粹主义的泥坑里,那是危险的文化倒退。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后,不久就掀起一股文言读经逆流。诸如此类的历史教训不可忘记。虽然历史的总方向是前进,可是忽热忽冷、忽进忽退,使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慎思明辨,事必有成。

1994年11月15日

(原载《群言》1995年第1期)

 

 



 
 
 
 

商品简介

 

 该套箱装收录了12本语言文化类的大家小书,该套装将会以新的装帧、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语言文化类12种“小书”有11位“大家”作者,由如下两位作者呈现这个系列“大家”的风采:1、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一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精深,并兼擅诗文、翻译。著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学》、《诗词格律概要》、《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龙虫并雕斋琐语》等。2、罗常培(1899—1958),字莘田,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市人,满族。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49年后,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任所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一生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著有《唐五代西北方音》、《汉语音韵学导论》、《语言与文化》等。

主编推荐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