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目繁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满目繁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71.87 5.5折 68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嵩崑 著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44002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0元

货号1201541320

上书时间2024-06-30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嵩崑,自幼酷爱京剧与文史,业余从事写作二十余年,曾用松昆、高山、木公等笔名。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会员、北京市昆曲研习社社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崇文区作家协会会员、宣武区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梨园轶闻》《梨园史缀》等专著。

目录
总序

编写体例
小福胜
喜春台
小和春
全福班
胜春奎
四箴堂
小荣椿
小玉成
德顺和
小天仙
小福寿
小洪奎
小吉祥
富(喜)连成社
长春班
鸣盛和
承平社
庆寿和
祥庆和
正乐社
崇雅社
斌庆社
福清社
小荣华
群益社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志兴成
国剧传习所
文林社
长升社
荣春社
鸣春社
附录
编后记

内容摘要
《满目繁华(京师梨园科班上下)(精)》作者刘嵩崑在数年走访京师梨园世家、浸淫京师梨园史的基础上,梳理了京师梨园界的各大科班,详细叙述了几十个科班的详细情况,包括创立历史、创办人、代表曲目、培养的人才等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素材。按照科班成立的先后顺序,对稿件内容进行编排,随文附有大量梨园人士的便照以及剧照,以期读者对科班以及梨园人士有较为直观的了解。

精彩内容


在历史的长河中,戏曲丰富了广大观众的精神生活,是他们的重要休闲、娱乐方式。它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演出呈现的综合性、虚拟性、假定性构成了其独特的表演体系。它的传承和发展,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手把徒弟,或称为入室弟子,即徒弟生活在师傅家中,平日要干些家务,伺候、照料师傅生活,师傅得空时指导练功、学戏,这往往是一线单传,限于师傅的精力和条件,不可能招收很多的弟子;二是一些京剧名宿就以自家的堂号为名,招收学员,如程长庚的四箴堂等,但规模不大;三是办科班,为了更多地培养传承人,昆曲、高腔、秦腔及后来的京剧科班便应运而生。
以北京为例,京剧科班规模优选、影响最深、声名最著的首推富连成。最初名喜连升、喜连成,后因改换了东家,便称富连成社,简称富社。为了标明学员属于哪一届,遂在名字上按班级分别嵌入喜、连、富、盛、世、元、韵等字,原本拟排为富、连、成,但“成”字嵌于学生名字中不顺嘴,遂改“盛”字,往下欲排为“盛世元音”,但“音”字又感不妥,遂改为“韵”。遇兄弟同在一科,则最后一字字义相联或字义对仗,如茹富兰、茹富蕙,孙盛文、孙盛武等;若弟兄不在一科,则名字末字相同,如裘盛戎、裘世戎,李盛斌、李世斌等,总之让观众一看艺名,便知是哪科弟子。富社是历时最久、培养人才最多的科班,与其比肩的当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经费是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委员李石曾所批,由焦菊隐任校长。首先它改变了教学中的体罚制度。富连成的学生演戏出了差错或犯了社规是要打板子的,中华戏校则废除了这种教学方法,而且在课程中除了练功、学戏外,还增加了文化课,甚至书画、外文等课程。校服方面,学生也从长大褂变成了制服。上戏园演出时,戏校学生乘大汽车前往,科班学生则只能排队步行。更大的区别是戏院里悬挂孙中山像而不供祖师爷,同时不仅招收男生,而且招收女生,成为男女合校的新型科班。
富连成社址原在和平门外虎坊桥路口东,坐南朝北,今原址已不复存。20年前我曾同富社弟子茹元俊等,前往寻觅。他们观察半天,只说记得东界壁儿是座药铺,放眼望去确实有个药铺,却是坐落在西边。我想也许是拓宽虎坊路时,将其拆除了吧!至于富连成对面纪晓岚故居内的社址,那是后来的事情。
此外,这一时期还有尚小云创立的荣春社、李万春创立的鸣春社等,这些科班纯属个人投资创办,在人才培养、剧目的编创方面,以及表演技艺、服装布景的运用和改革等方面,都做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
京剧大师梅兰芳不无感慨地说:“一个绮霞(尚小云),一个鸣举(李万春),没有财东支持,全靠自己唱戏来办科班,谈何容易?那是要倾家荡产的呀!”可见私人办科班是要付出高额的投入,与此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荣春社位于椿树下二条,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公安派出所办公用地,房屋院落保存完好。1982年曾定为北京市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责成我书写“尚小云故居”等字样,做成石碑嵌在门首,不料在危改高峰时竟被拆除。附近的余叔岩故居也难逃厄运。原来有关领导与开发商谈妥,拆除后向东移动 10米,按原样重建,但大楼盖完后,就一拖再拖而不了了之。
鸣春社位于菜市口东果子巷内的大吉巷。这条胡同虽窄,里面却居住着许多京剧名家,如刘连荣、李金鸿、李凤翔、吴鸣申、常长升等。鸣春社就位于李万春住所的斜对面,是坐北朝南的两座连通的四合院。2000年,这座四合院在“大吉片”的危改中被夷为平地,原地盖起了楼房,其中 46处会馆也随之消失。
此外,俞菊笙、俞振庭父子在百顺胡同西口路南创办的斌庆社,如今也已面目全非,成了众多住户的大杂院。近闻西城区政府拟将其列入保护范围,准备搬迁住户,腾退院落,使这一硕果仅存的科班遗址恢复原貌,加以合理利用,与附近多处名伶故居遥相呼应,形成一道梨园风景线。这一举措可谓高瞻远瞩,具有战略眼光。
本书编者刘嵩崑是一位京剧爱好者。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尤其是退休后,多方查阅有关资料,走访京剧名宿,将科班的有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梳理,集腋成裘,为想了解科班状况的广大读者及研究京剧发展史的同仁,提供了比较翔实的参考资料。但限于他对舞台艺术,如剧目特色、人物造型、服装脸谱等方面的研究,还有所不足,使文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笔者虽在通读全文的审校过程中匡正、核实了一些,但难免还有遗漏,望专家读者不吝指正,是为序。

2017年 1月
于北京宣南寓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