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设计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4.61
5.5折
¥
45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刘晓燕,王一平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88901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331193
上书时间2024-06-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刘晓燕,1982年生于山东青岛。深圳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曾任职于X-urban建筑事务所、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担任主创建筑师。2012年以来就职于深圳大学世界建筑导报社,担任本期人物与作品推介的专栏记者及责任编辑。多年来,基于专业信息平台,持续地关注当代中国建筑领域的现实问题,致力于循证设计与建筑知识管理的理论整合、翻译引介、知识系统建构、实践证据挖掘等相关研究。
王一平,1965年生于辽宁大连。南开大学控制论专业理学学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工学博士,现为烟台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基于建筑教育实践研究,提出“狭义建筑学”的专业教育思想(2015),作为专业教育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基于对建筑数字化和绿色建筑问题的观察,提出“循证设计”的概念(2006),作为联系建筑学之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的一种价值,并著有博士论文《为绿色建筑的循证设计研究》(2012)。
目录
前言
篇循证设计基本理论
章循证设计概论
1.1循证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从循证医学到循证设计
1.1.1循证医学理论的发展
1.1.2循证设计理论的发展
1.2循证设计是什么?
1.2.1循证设计的基本概念
1.2.2循证设计的核心思想
1.3为什么需要循证设计?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状况
1.4.2国内研究状况
1.4.3总结:循证设计领域的研究空白
1.4.4本研究进展
本章小结
第2篇循证设计逻辑解读
第2章层次:循证设计为建筑学引入科学理性的方法
2.1建筑行业缺乏严谨性——循证设计是基于最佳证据的理性设计
2.2追求造型的形式主义危机——循证设计关注建筑的最终品质
2.2.1深入研究形式的内在机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2.2重视建筑的最终效果
2.2.3关注建筑的日常使用
2.3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循证设计搭建起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平台
2.3.1研究基于现实问题
2.3.2从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
2.3.3实践中重视应用研究
2.4反馈机制不健全——循证设计建立起评价与应用的良性循环
2.4.1从评价到策划到循证
2.4.2拆解为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
2.5澄清误解:循证设计将导致设计的僵化和创造力的丧失?
2.5.1设计对象的客观性
2.5.2设计主体的能动性
2.5.3设计证据的动态性
本章小结
第3章第二层次:循证设计为建筑学科建构知识体系
3.1建筑学科缺乏共识基础——循证设计参与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3.1.1哲学“知识论”
3.1.2建构建筑学科知识体系
3.1.3知识共享与开放
3.1.4历史研究应放在当下
3.2实践层面:粗糙的大量性建设一科学性的循证知识体系提升建筑行业整体品质
3.2.1证据知识体系的直接指导
3.2.2证据参与制定和修订规范导则
3.3教育层面:建筑教育抽象化——实践性的循证知识体系成为专业教育基础
3.3.1转向实践性的建筑教育
3.3.2循证知识体系作为专业教育基础
3.4社会层面:建筑信息不对称——开放性的循证知识体系带来“全社会的建筑学”
3.4.1消除信息不对称,还公众以知情权
3.4.2建筑学知识启蒙,提升社会整体认知水平
3.4.3设计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互动
3.5建筑行业缺乏整体性思考——循证思想蕴含的深层含义即为“系统整合”
3.5.1系统整合相关理论
3.5.2循证设计的“系统”思想有其历史渊源
3.5.3再谈“现代性”之潜力
3.5.4下一场变革:探索“新秩序”
本章小结
第4章第三层次:循证设计将带来整个行业设计范式的转变
4.1基础平台:信息集成系统
4.1.1数字化的“迷失”与“回归”
4.1.2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4.1.3循证设计的证据集成系统
4.2设计模式转变:从传统设计到循证设计
4.2.1制造业的设计模式:产品设计知识重用
4.2.2建筑业的设计模式:循证设计
4.3信息时代建筑学的新范式
4.3.1循证设计的基本前提
4.3.2系统化的循环设计过程
4.3.3设计者的职能转变
4.3.4全行业的设计运作模式
本章小结
第3篇循证设计基本操作
第5章循证设计的实施架构
5.1循证设计的发展目标
5.1.1循证医学实践的进展
5.1.2循证设计的发展目标
5.2循证设计的实施模式
5.2.1循证医学的实施模式
5.2.2Hamilton建立的循证设计实施模式
5.2.3本研究建立的循证设计模式(创证+用证)
本章小结
第4篇循证设计网络中心
第6章证据的收集与制作
6.1证据的提取原则
6.2证据的信息来源
6.2.1充分利用已有信息
6.2.2案例研究
6.2.3请教经验
6.2.4反求工程
6.3信息收集方法
6.3.1文献研究法
6.3.2文档资料收集与分析
6.3.3现场踏勘与测量
6.3.4调查问卷
6.3.5现场访谈
6.3.6行为观察
6.3.7视频影像分析
6.3.8模拟与实验
6.4调查工具设计
6.4.1制定调查计划
6.4.2项目解构与指标建构
6.4.3调查工具设计
6.5证据制作
6.5.1提出正确的问题
6.5.2证据的基本结构
6.6证据样本
6.6.1清华美院教学楼交往空间设计
6.6.2海南三亚力合度假酒店设计
6.6.3曼谷新国际机场航站楼节能设计
6.6.4原大连港客运站空间导向标识设计
6.6.5沙溪古建筑保护与适应性改造
6.6.6深圳大学学生公寓设计要点
6.6.7老年住宅室内设计要点
6.6.8医疗建筑的愈合环境设计
6.6.9教学空间设计
6.6.10施工图精细化设计
6.6.11工程常见问题
6.6.12巧妙合宜的设计构思
本章小结
第7章证据的表达与存储
7.1证据分级
7.1.1循证医学证据分级
7.1.2循证设计证据分级
7.2证据分类
7.2.1分类方式
7.2.2分类方法
7.2.3分类标准
7.3证据表达体系
7.3.1知识表达方式
7.3.2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IFC标准
7.3.3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
7.3.4循证设计证据建模
7.4证据编码体系
7.4.1信息编码规则
7.4.2建筑行业现有编码标准
7.4.3循证设计证据编码标准
本章小结
第8章证据的查询与检索
8.1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
8.1.1传统检索
8.1.2语义检索
8.2循证设计证据检索系统: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
8.2.1检索机制
8.2.2检索步骤
8.2.3检索技术
8.2.4检索策略
本章小结
第9章证据的评估与决策
9.1证据的评估
9.2统计分析方法
9.3决策分析(DecisionAnalysis)
9.3.1循证医学决策分析
9.3.2循证设计决策分析
本章小结
0章证据的研究与升级
10.1对照实验(ControlledTrial)
10.2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
10.2.1什么是系统评价?
10.2.2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评价?
10.2.3Cochrane系统评价
本章小结
1章建立行业机制
11.1基层政府层面
11.1.1提交成果要求
11.1.2建立评价机制
11.2企业层面
11.2.1基于项目的证据积累与使用
11.2.2基于个人的证据积累与使用
11.2.3基于情境的证据积累与使用
11.2.4共享机制
11.2.5应用案例
11.3教育层面
11.3.1循证医学教育
11.3.2循证设计教育
11.4行业指导层面
11.4.1制定专项标准
11.4.2信息全面整合
本章小结
第5篇总结
2章总结与展望
12.1全书总结
12.1.1循证设计的理论体系
12.1.2循证设计的操作体系
12.2后续研究展望(循证设计实践体系)
12.2.1研究计划及目的
12.2.2研究的远期目标
本章小结
附录:循证医学应用一例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刘晓燕、王一平著的《循证设计——从思维逻辑到实施方法》基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以建筑界的现实问题为线索,以大量业内专家的实践经验为支持,以循证医学和制造业的成熟机制为参照,突破现行系统的制约,对“循证设计——基于证据的设计”这一新型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从理论体系到操作体系进行了一次系统探讨,建立起一套先导性的思维和实施理论架构,为其向实践层面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由循证设计开始,建筑学将形成一种以科学方法与证据指导建筑设计的新方法。与此同时,通过实践证据的不断积累,逐步构建起当代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体系,并经由多个维度,构建起基于循证设计的新型知识运行机制。这是在信息时代,建筑行业发展及一切相关活动所依赖的很深层基础,由此将很终带来整个行业设计范式的转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