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0.3 6.1折 116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海洋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1193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6元

货号1202348406

上书时间2024-06-29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绪论

一 秦陇与秦陇南道的相关概念问题

二 研究现状

三 相关研究理论

四 方法的应用

第二章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与演变的地理基础

节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与演变的地理基础

一 黄土、黄土高原与丝绸之路

二 河湟地区与丝绸之路

三 柴达木盆地与丝绸之路

四 祁连山地与丝绸之路

第二节 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与演变的地理机制

一 从空间互补性原理看丝绸之路的形成机制

二 从区域可达性原理看丝绸之路的演变机制

三 从干扰机会原理看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第三章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的孕育与形成

节 彩陶之路

一 前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时期彩陶文化的西进

二 马家窑文化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孕育——青铜之路

一 青铜时代早期甘青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

二 青铜时代晚期甘青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

第三节 西北铁器时代的区域文化互动与中西交流

一 焉不拉克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流

二 苏贝希文化与阿尔泰、南西伯利亚文化和中亚地区的文化互动

三 苏贝希文化与沙井文化的互动

四 沙井文化与杨郎文化、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互动

五 沙井文化与寺洼文化的互动

六 寺洼文化与周文化的互动

第四节 秦、西戎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互动和丝绸之路的形成

一 秦、西戎文化与斯基泰文化的互动

二 秦文化、西戎文化中的塔加尔文化因素

三 羌人西迁、塞人东迁与丝绸之路东段南道的形成

第五节 丝绸之路孕育与形成的动因

一 气候变化与彩陶之路

二 气候变化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

第四章 汉魏时期长安至姑臧南道交通线

节 长安至凉州刺史治段线路复原研究

第二节 陇坻道

第三节 长安通姑臧南道凉州刺史至姑臧段

第四节 长安通姑臧南道支线

第五章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秦陇南道

节 地缘政治与丝路东段南道的演变

一 丝绸之路起点的变化

二 秦陇南道运行状况与线路走向的变化

第二节 十六国南北朝秦陇南道上的石窟艺术与丝绸之路

一 炳灵寺石窟与丝绸之路

二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与丝绸之路

三 麦积山石窟与丝绸之路

第六章 隋唐时期长安通凉州南道

节 隋代丝绸之路秦陇南道的演变

第二节 唐代丝绸之路秦陇南道的演变

一 唐代前期的秦陇南道

二 唐代中期的秦陇南道

三 晚唐五代时期的秦陇南道

第三节 长安至大震关段线路走向与沿线所经

第四节 大震关至姑臧线路走向与沿线所经

第五节 狄道一凤林关一凉州段线路走向与沿线所经

第六节 吐蕃占领时期丝绸之路东段南道线路走向的变化

一 唐通吐蕃线路变化

二 河州通西域道路

第七节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秦陇南道上的石窟艺术与中西交流

一 麦积山石窟艺术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二 大像山石窟艺术的域外因素

三 炳灵寺与丝绸交通

第七章 北宋时期的秦陇南道

节 北宋时期秦陇南道的演变

一 交通路线的演变

二 贸易主体与贸易特点的变化

三 中继贸易与区域市场的发展

第二节 蕃化与汉化:北宋时期秦陇南道上的佛教艺术

一 渭河流域石窟群反映的汉化倾向

二 洮湟流域宗教信仰的吐蕃化倾向和炳灵寺石窟的衰落

第八章 元明时期的秦陇南道

一 元明时期秦陇南道的演变

二 秦陇南道沿线佛教石窟文化的变迁

三 秦陇南道上的外来移民与商业活动

第九章 秦陇南道的演变规律及其动因

节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的兴衰与气候变化

第二节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的演变与地缘政治

一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

二 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年

三 西汉中期至魏晋时期

四 十六国至北朝时期

五 隋至盛唐时期

六 唐末五代至宋时期

七 元代

八 明代

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指由历目前的秦地(关中)西行,翻越陇山南段,经陇右地区南部(陇西黄土高原南缘、河湟地区)至河西走廊东部与域外沟通的靠前交通线路。本书在历史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实地调查等传统方法及卫星影像调查与分析、谷歌地球路径模拟测量等新手段,考察了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演变的时间过程、线路走向及沿线所经,从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了秦陇南道演变的原因及区域文化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秦陇南道演变的规律。本书关于汉唐长安通姑臧南道交通线路走向的高精度复原研究的尝试,对历史交通线路研究思路的突破和研究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具有借鉴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