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出猴子思维 如何打破内心焦虑、恐惧和担忧的无限循环
  • 跳出猴子思维 如何打破内心焦虑、恐惧和担忧的无限循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跳出猴子思维 如何打破内心焦虑、恐惧和担忧的无限循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93 3.3折 42.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珍妮弗·香农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1287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8元

货号1202088858

上书时间2024-06-28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珍妮弗·香农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专门从事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加利福尼亚州圣塔罗沙认知行为治疗中心联合创始人,著有《给害羞与社交焦虑青少年的练习手册》和《青少年焦虑生存指南》。

目录
推荐序I

引言III

01为何你会陷入焦虑的深渊/1

02焦虑如何影响你的思维/17

03是什么启动了猴子思维/41

04找到焦虑之猴赖以生存的根基/61

05当你不再喂养那只小猴子/91

06如何应对消极情绪/113

07如何应对你的担心/135

08走出焦虑的转机/153

09挑战从低级别开始/169

10正向关注让转变更简单/193

11当焦虑消失,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附录

附录1不确定性耐受度测试/229

附录2完美主义倾向测试/231

附录3测一测你是否存在过度负责的思维模式/233

附录4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思维模式拓展表/235

附录5完美主义思维模式拓展表/236

附录6过度负责思维模式拓展表/237

附录7给完美主义者的安全性策略与拓展性策略/238

附录8应对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安全性策略与拓展性策略/240

内容摘要
数千年来,先哲们一直把人类焦虑的内心比作一只猴子,不停地从思维的一端跳到另一端,从不满足、永不停歇。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有低度的消极情绪在点滴注入,这种情绪就是焦虑。虽然我们存活下来,但生命却未曾丰盛,焦虑忧思始终在我们的脑海中回响,就像猴子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很多时候我们像猴子一样,试图逃避任何自己害怕的事情,但逃避往往会导致更多的焦虑。强烈的情绪令我们盲目抓住任何聊以慰藉的东西,真正的解脱却永远无法企及。詹妮弗·香农打破并简化了我们与焦虑的关系,提供了一套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有效方法,帮助你识别内心那只小猴子,停止喂养你那颗焦虑的心,并找到你渴望的平静。是时候结束焦虑了,你准备好了吗?

主编推荐
★认知行为疗法是当前治疗焦虑症zui有效的方法,本书深入浅出地呈现认知行为疗法经典步骤

★典型的案例+平实的语言+详尽的步骤,助你跳出猴子思维,告别焦虑,从此改变人生走向

★经临床验证的21个心理自测量表,真正实现有效的心理自助

★精美且富有寓意的内文漫画,让阅读和实践更轻松

精彩内容
 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受,好像自己的生活在输液,而输进去的正是恐惧。
早上6点:我昨晚睡不着,现在晕晕乎乎的,实在干什么都出不了成果。
6点01分:我有没有检
查好,孩子们的功课完成了没有?
6点02分:老天,真希望股市能坚挺!
凡此种种,贯穿全天。
事实上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确有个实实在在的输液瓶,其中点滴坠落的正是恐惧,它实际上是一
种剂量稳定的应激激素,会令你产生焦虑和担忧的感受。开具这副“处方”并要求持续不断注入体内的,恰恰是我们自己的大脑。你试图反抗,却只会令情况更糟。
本书将揭示,你为什
么无法抑制自身的焦虑。
实际上,你会发现那些试图抑制焦虑的举动,偏偏会令你持续焦虑下去。抵抗、逃避抑或分散注意力等种种行为,会向大脑发出错误的信号,而引发新一波的焦虑,并愈演愈烈。我将其称为——喂猴子。这里所谓的“猴子”,指的是猴子思维(英文谚语中,常用猴子来比喻焦虑、烦躁等情绪),一个和行为一样古老的的隐喻。
让我解释一下我的意思。
数千年间,先哲们一
直把人类的内心比作一只猴子——子虚乌有中,从思维的一端跳跃到另一端,从不满足、永不停歇。
忧虑始终在我们的脑海中回响,就像猴子叽叽喳喳不停。强烈的情绪令我们盲目抓住任何聊以慰藉的东西。然而真正的解脱,却永远在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方。
无论是由于遗传特征
还是生活创伤,我们当中有成千上万的人饱受过度焦虑的困扰。但无论焦虑是以怎样的广度和强度呈现的,有一件事对我们所
有人来说都是真实的。除非我们感到安全,否则我们就不会放松、平静。无论什么物种,人类也好,其他生物也罢,从本质上来说,首先都要生存。保证自身安全是我们的第一
要务。当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其他的一切,无论是欣赏生命的美丽与奇迹、追随内心的声音,或仅仅是活在当下,都得往后排。
无论你的人身安全是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受到威胁,你都会活在这种恐惧的阴影下。我们人类天生焦虑,别无选择。为了弄明白为什么会如此,让我们简要分析一下人类的大脑,而大脑有时候又被称为“恐惧中心”。
在头骨深处的中心位置、位于脊柱顶端,有一
对杏仁大小的核,称为“杏仁核”。所有的人体体验,包括你所看到、闻到、听到、摸到、感到和想到的一切,都会经过杏仁
核,就像是旅客都要通过机场安检一样。而在杏仁
核里,每种体验都会立即自动被扫描,以排除威胁

当感知到威胁时,杏仁核会向临近的下丘脑和肾上腺拉响警报,而后两者反过来会向交感神经系统发送荷尔蒙和神经信号,令交感神经系统加速心率和呼吸,使你浑身充斥应激激素,关闭消化及其他不必要的功能,总之是,开启求生模式。对求生
模式我们有何体验,或者我们有何感受?它不仅对我们自身的安全来说很重要,而且和我们的幸福感
也有直接关联。出于对威
胁的感知,我们可能会体验到诸如心悸和出汗等生
理不适,以及像是恐惧、
愤怒和羞耻等负面情绪。
这些感受都无益于内心的平静。它们可能会凌驾于一切我们想要开展的思考或行动之上,实际上相当于劫持了大脑的全部剩余空间。
如果无法尽享自身原
本有能力体验到的、更高级别的功能,诸如放松、
享受喜悦、向梦想前进,那就意味着安全警报系统
使用过度了。生活当中一
直有低度的消极情绪在点滴注入,那种情绪就是焦虑。存活下来,但生命却未曾丰盛。来世上一遭的使命,被对威胁的错误感
知和杏仁核的虚假警报所
压倒,又或者借用贤者的比喻,就是陷于猴子思维。(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