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知识员工的工作疏离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知识员工的工作疏离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76 4.2折 6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秀明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68276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2067381

上书时间2024-06-28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秀明,山东济宁人,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教于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靠前商务系。长期关注并从事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讲授商务谈判、靠前商务谈判、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在《管理评论》《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等重点期刊发表论文5篇,获青岛市社科二等奖1项。

目录
章  绪论

节  选题背景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三、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应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及结构安排

一、技术路线图

二、结构安排

第五节  本书可能的创新点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工作疏离感的源起——异化理论

一、异化的含义

二、异化的发展

第二节  工作情境下的异化——工作疏离感的含义

一、侧重于心理情感的描述

二、侧重于行为表现的描述

三、工作疏离感与相近概念的辨析

第三节  工作疏离感的测量

一、工作疏离感测量的核心思想

二、工作疏离感测量的维度

三、工作疏离感测量的量表与题项

第四节  工作疏离感影响因素研究

一、工作疏离感的宏观层面影响因素

二、工作疏离感的中观层面影响因素

三、工作疏离感的微观层面影响因素

第五节  工作疏离感结果变量研究

一、态度、情感层面

二、行为层面

第六节  文献述评及本书拟解决的问题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知识员工工作疏离感的结构与测量

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知识员工工作疏离感结构的探索

一、质性资料的收集

二、质性资料的分析

三、员工工作疏离感各维度内涵

四、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工作疏离感初始量表的开发

一、量表编制的原则

二、量表编制的方法与步骤

三、初始量表的编制

四、项目分析

第四节  工作疏离感修订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一、测量工具

二、样本信息

三、分析过程与结果

第五节  工作疏离感正式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一、测量工具

二、样本信息

三、分析过程及结果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员工工作疏离感影响因素及行为效果的探索性分析

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扎根理论概述

二、扎根理论研究步骤

第三节  数据的收集

一、访谈设计

二、访谈过程

第四节  数据的分析

一、访谈资料的整理

二、开放性译码

三、主轴译码

四、选择性译码

第五节  扎根理论饱和度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知识员工工作疏离感影响因素及行为效果的实证分析

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工作疏离感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假设

二、工作疏离感行为效果的理论与假设

三、工作疏离感中介作用的理论与假设

四、中国人传统性调节作用的理论与假设

五、组织支持调节作用的理论与假设

第三节  测量工具与对象

一、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二、研究对象

三、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四、数据处理分析技术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样本描述

二、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

三、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检验

五、调节效应的检验

六、假设汇总

第五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影响因素对工作疏离感的直接作用

二、工作疏离感对行为效果的直接作用

三、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

四、中国传统性的调节作用

五、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知识员工的工作疏离感内涵与结构

二、知识员工工作疏离感的测量

三、知识员工工作疏离感影响因素和行为效果模型的探索性探析

四、知识员工工作疏离感影响因素和行为效果模型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进展

一、明晰了知识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内涵结构

二、开发并检验了知识员工工作疏离感的测量量表

三、开拓了利用扎根理论探索工作疏离感作用机制模型的视角

四、识别了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

五、识别了中国人传统性和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

第三节  管理实践启示

一、关注知识员工的职业成长,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二、帮助员工进行角色建设

三、建立情感管理账户

四、针对员工传统性特点进行差异化管理

五、为员工提供工具性支持与情感性支持

六、营造公平的组织环境,提高员工组织公正感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在工作场所的心理与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绩效与稳定。但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市场竞争在加剧,组织内部结构在不断发生变革,这给知识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心理困扰。在我国经济社会双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知识员工在体验着工作疏离感,并因工作疏离感而降低工作投入,甚至产生损害组织利益的反生产行为。这种负向情感对员工、组织都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西方对该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我国学者和管理者还未对该领域给予足够重视。基于此,本书以相关研究和理论为基础,立足中国情境,以知识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寻知识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内涵结构与前因后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