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与苏氏家风/名人家风(第2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与苏氏家风/名人家风(第2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51 2.9折 2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丛艳姿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98283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元

货号1201757514

上书时间2024-06-28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引 言 1

第一章 眉山苏氏的源流 5

第一节 寻根问祖 6

第二节 起于寒微 20

第二章 大器晚成的苏洵 31

第一节 闭户读书 32

第二节 时运不济 38

第三节 名动京师 50

第三章 超然达观的苏轼 61

第一节 少年登科 62

第二节 祸起党争 84

第三节 宦海沉浮 113

第四节 东山再起 135

第五节 进退两难 150

第六节 再遭流放 171

第四章 湮没乱世的子孙 193

第一节 颠沛流离 194

第二节 四散飘零 207

结 语 215

参考文献 218

内容摘要
本书为“名人家风丛书”中的一种,详细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家族的历史以及由此形成的苏氏家风的内容、发展过程和对后人的影响。

本书共分四章,分别为“眉山苏氏的源流”“大器晚成的苏洵”“超然达观的苏轼”“淹没乱世的子孙”,其中对苏氏家风的继承、丰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是苏轼。从苏轼祖辈开始形成苏氏家风,中间经过苏洵,再到苏轼、苏辙一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日臻完善。苏轼一生立身立德,心系苍生,乐观豁达,宠辱不惊,这些正是苏氏家风的集中体现。

苏氏家风不仅对当时苏氏后人影响巨大,对今天的家风建设也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主编推荐
以苏轼为代表的峨眉苏氏家族起于寒微,却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荣极一时的显赫门庭。究其原因,除了时代的因素,更与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家风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修身立德,光明磊落,不以一己荣辱、一身祸福易其忧国忧民之心,在进退得失中亦能宠辱不惊,谱写文人雅士的风骨篇章,正是苏氏家风扶危济困、志存高远、为政以德、宠辱不惊的生动体现。斯人已逝,但其家风却一如“三苏”的丰富诗篇,历经近千年还给人深刻启示。

精彩内容
总 序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质,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性格。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气。这样一种看不见的风尚习惯、摸不着的精神风貌,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有名文学家潘岳的诗中。与潘岳有“双璧”之称的夏侯湛,自恃文才超群,将《诗经》中有目无文的六篇“笙诗”补缀成篇。潘岳为与友人唱和,写作了《家风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勉。

“家风”又称“门风”,这个词语在西晋出现并在随后流行,显然和“士族”“世族”“势族”“大族”“世家大族”成为社会上的统治力量有关。无论是以宗族为根基、以武力为特质的地方豪族,还是以官宦为标志、以文化为表征的名家大姓,他们政治上累世贵显,经济上广占土地,文化上世传家学,垄断了全社会的主要资源。除通过九品中正制和婚姻关系来维护门阀制度之外,他们还自矜门户、标树家风,用以抵御皇权和寒人的侵渔。正因为如此,两晋以后,这个词语渐次流行。从发轫之初, “家风”就往往和“门风”互用。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一个家庭的传统、一个家庭的文化。

传统作为人类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形成不了传统。在《论传统》的作者希尔斯看来,至少要持续三代人,才能成为传统。尽管世代本身的长短不一,但无论是信仰还是行动范式要成为传统,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两次延传。家风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是该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在历史文献中,“家风”或与“世德”共举,或与“世业”并称,足见家风有别于时尚,而与“世”即很多年代、好几辈子紧密关联。在时间上持续的短暂性是时尚的特征,而家风则是历经延传并持久存在,或者在子孙后代身上一再出现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含对传统的继承。如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家风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否则,不能称之为家风。实际上,这只是说者的一种期许、一种渴盼,家风本身并不蕴含这样的意味。否则,“良好家风”就是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正如“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一样,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也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它接近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跋扈凶横。如同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风习我们称之为校风、班风,而校风有好坏之分,班风有高下之别,并不总是值得弘扬一样,家风同样也有不良的,并不都是传家宝。正因为如此,对家风或门风则就既有称誉,也有贬损。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 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

……

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 徐梓

2018年1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