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中的国际生态秩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形成中的国际生态秩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88 5.3折 5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喻坤鹏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71330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1201818930

上书时间2024-06-27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喻坤鹏,男,1980年生,湖北恩施人,靠前关系学博士,现为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福建省伦理学会会员,马克思主义与现代靠前关系领域研究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靠前经济、生态等交叉性问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思维演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本书创新点与研究价值
编  历史部分
章  石油危机及其国际政治化演进逻辑
  节  国际石油公司控制时期
  第二节  次石油危机
  第三节  第二次石油危机
  第四节  第三次石油危机
  第五节  石油国际政治化的基本逻辑及石油秩序
    一、石油国际政治化的基本逻辑
    二、石油危机本质上体现了地区秩序的冲突和重塑
    三、石油危机治理的理论方案与现实治理秩序
第二章  中东水危机及其国际政治化演进逻辑
  节  中东水危机概况
    一、判断“水危机”的依据
    二、中东水资源概况
    三、水资源供需矛盾急剧恶化的原因
  第二节  尼罗河流域的斗争与合作
    一、殖民时期的“1929年协定”
    二、“1959年协定”及其后遗症
    三、尼罗河流域多国合作的新局面
  第三节  两河流域的斗争与合作
    一、60年代前的平静时期
    二、围绕水利工程展开频繁斗争的时期
    三、地区动荡时期及土耳其主导权的确立
  第四节  约旦河流域的斗争与合作
    一、以色列建国前的平静时期
    二、以色列建国初期的斗争与“约翰斯顿方案”
    三、第三次中东战争及以色列水权利优势的确立
    四、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的合作尝试
  第五节  水危机的国际政治化逻辑及水秩序
    一、水问题被国际政治化的逻辑
    二、水危机的本质及其体现出的秩序对抗和重塑特征
    三、水危机治理的困境
    四、国际水法在艰难中前行
第三章  全球性的“气候危机”及其国际政治化演进
  节  气候危机的科学论证及国际政治化的准备时期
    一、气候危机的科学假设及其论证的发展
    二、绿党的兴起及环保意识的觉醒
    三、环境及气候问题的早期国际合作
  第二节  气候国际政治化的启动期及气候阴谋论的兴起
    一、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行的合作与斗争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及其意义
    三、气候质疑论与阴谋论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气候国际合作的曲折发展期
    一、围绕《京都议定书》的合作与斗争
    二、“巴厘路线图”的指引及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
    三、德班平台的构建及走向全球协议的合作与斗争
  第四节  气候危机国际治理秩序成型的雏形期
    一、《巴黎协定》签署前的合作与斗争
    二、《巴黎协定》的签署及意义
    三、《巴黎协定》通过后国际气候合作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气候危机的国际政治化逻辑、本质及其治理的秩序性特点
    一、气候问题的国际政治化逻辑
    二、气候危机的特点与本质
    三、气候危机治理的秩序性特点
第四章  三大危机的内在关联与国际生态秩序的理论建构
  节  三大危机的内在关联与共同本质
    一、三大危机相互关联的依据
    二、三大危机国际政治化中的差异与共同规律和共同本质
    三、水一粮食一能源一气候“纽带安全”思想的提出与实践
  第二节  国际生态秩序的理论建构
    一、内涵与外延
    二、历史基础
    三、观念基础
    四、规范或制度基础
    五、影响力依据
第二编  理论部分
第五章  国际生态秩序理论地图
  节  关于生态危机产生根源的理论
    一、价值批判说
    二、技术批判说
    三、综合批判说
  第二节  关于国际生态危机治理的政治理论
    一、治理与全球治理
    二、建构主义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
    四、国际法与国际软法
  第三节  关于国际生态关系博弈的理论
    一、现实主义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
    三、博弈论
第三编  影响部分
第六章  形成中的国际生态秩序对中国的影响
  节  理论建设维度的影响
    一、理论学习的便利
    二、理论创新和超越的压力
    三、理论转化为社会觉悟的压力
  第二节  国际实践维度的影响
    一、破解“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外交压力加大
    二、维护生态领域国家利益的外交压力加大
    三、化被动为主动的环境外交战略创新需求加大
    四、增强能源、水和气候安全的外交统筹能力要求加大
  第三节  国内实践维度的影响
    一、国际制度内化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推动中国生态认知发生转变
    三、推动生态国际合作和治理机构的设置
    四、推动生态领域相关标准、政策及法律的出台
第七章  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生态问题的典型案例
  节  中缅密松水电站项目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中的生态问题及其本质
    三、项目反思
  第二节  中秘特罗莫克铜矿项目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中的生态问题
    三、项目反思
  第三节  中墨坎昆龙城项目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中的生态问题
    三、项目反思
第八章  “绿色一带一路”从思想到实践
  节  “绿色一带一路”思想
    一、生态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阶段被相对忽视
    二、社会各界对生态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地位与功能的反思
    三、反思内容上升为政策与“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成型
  第二节  “绿色一带一路”政策规划与早期实践收获
    一、纲领性文件解读
    二、早期实践收获
    三、未来的努力方向
  第三节  形成中的国际生态秩序对“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厦门的影响简况
    一、从政府规划透视生态认知观念的转变
    二、从机构设置透视生态环保部门职能的转变
    三、从相关标准、政策及法律的出台透视生态环保要求的转变
参考资料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对生态领域中的石油危机、水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历史进程及其靠前政治化的演进逻辑进行了梳理,论证了“靠前生态秩序”正处于形成和嬗变之中,并对当今的靠前政治和经济秩序产生了压迫效应,并剖析了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理论创新、战略创新和政策创新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