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经济学
  • 碳中和经济学
  • 碳中和经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碳中和经济学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44.33 5.6折 79 全新

库存29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金公司研究部,中金研究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2788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2453674

上书时间2024-05-19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代导读/周小川

前言/彭文生

总论篇

第一章 绿色溢价致中和

第二章 平衡效率与公平:卡尔多改进?

第三章 碳定价的能与不能

第四章 绿色金融:厘清功能与空间

行业篇

第五章 绿色技术:从量变到质变

第六章 绿色能源:破茧重生

第七章 绿色制造:高排放领域的减排之路

第八章 绿色交通:清洁能源是治本,节能减排是辅助

第九章 绿色生活:开启消费与社会治理新篇章

第十章 绿色城市:通往低碳的规划与治理

第十一章 绿色科技:接棒能效管理

展望篇

第十二章 绿色投资:新趋势、新方向

第十三章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与中国担当

内容摘要
百年不遇的疫情引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气候变化问题愈加受到重视。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不仅需要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协力,也需要国家间加强合作。那么,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峰值目标在什么水平?实现碳中和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又会带来哪些投资和发展机遇?政府、企业、个人如何做才能实现双碳目标?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书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就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具体措施和影响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首先,总量方面,2030年碳排放峰值在什么水平?本书研究认为,峰值目标设定不宜过于刚性,而更适宜设定为一个区间,2030年中国净碳排放峰值水平为99亿~108亿吨。其次,结构方面,如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本书在“绿色溢价”框架下,以八大高排放行业(能源、制造、交通运输等)为重点分析对象,提出了“碳中和之路=碳定价+技术进步+社会治理”的思路,以兼顾经济增长与碳中和的目标。最后,路径方面,本书对绿色技术、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等领域的碳中和之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事关人类共同命运和代际利益平衡,事关国民经济发展与增长动力切换,也事关地方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事关企业生产方式升级和个人生活观念优化。本书立足经济,聚焦政策,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对于公共政策、实体经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读者都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中国政府宣布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那么,碳达峰、碳中和重点涉及哪些行业和企业?各行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有哪些新的投资机遇?科技创新如何助力碳中和?政府、企业、个人如何行动?如何进行国际合作与竞争?

《碳中和经济学》一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这本书立足经济、聚焦政策、畅想未来趋势,深入解读了碳中和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领域,全景展现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和具体措施。例如对于碳排放峰值的测算,从绿色溢价框架下提出的碳中和思路,碳定价的能与不能,如何通过有效的百万亿级投资来实现碳中和,高排放行业如何抓住机遇转型升级,能源、制造、交通、金融、技术、城市、生活等方方面面如何助力碳中和等。

该书文本翔实,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对于公共政策、实体经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读者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