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16.51 3.3折 49.8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乔希·科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7363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2541701

上书时间2024-05-18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乔希·科恩(Josh Cohen),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英语及比较文学教授,《中断奥斯威辛》(Interrupting Auschwitz)及《壮观的寓言》(Spectacular Allegories)的作者。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重力

第一章:过劳者

“人们每分每秒都在工作”:安迪·沃霍尔

第二章:懒虫邋遢鬼

“这座肉山身躯”:奥逊·威尔斯

第二部分:反重力

第三章:白日梦想家

“我栖身于无限可能之中”:艾米莉·狄金森

第四章:游手好闲者

“忍受乏味”: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授权许可

内容摘要
在崇尚工作、谴责怠惰的大环境下,拼命工作的人却并不健康快乐,在追求优质生活品质的同时,失去了生活。——我们可以停下来吗?我们文化中“非做不可”的精神被根植于大部分人体内,以至于我们不能让自己听到,甚至很难去想象一个叫停的声音。——我们要停下来了。在度过漫长的一天,经历过工作的高压熔炉,我们都听到了一个低沉的声音:“我太累了,能歇歇吗?”伦敦大学教授、精神分析学家乔希·科恩在本书中和我们探讨了“什么都不做”的矛盾与乐趣,他发现当生活陷入僵局,“无所事事”竟成了一种自我成就的有效方式。而这样的方式,也贯穿了安迪·沃霍尔、奥逊·威尔斯、艾米莉·狄金森、大卫·华莱士等文学艺术家们“不工作”的一生。作者将惰性分为四个类型:疲惫、懒惰、白日做梦、游手好闲。通过个人经历和他咨询室里的故事,带我们一探看似不合常理的处世法则下,蕴含的无限可能。

主编推荐
☆“不要浪费时间”的教导带来了“绝不能停下”的恶性循环
不知道今天午饭吃什么,不知道下班后可以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周末要如何度过......即使疲倦地躺在床上,也要机械地滑动屏幕,漫无目的地游荡在社交媒体上,让洗脑的bgm灌满自己。
☆“你真的不介意被人打扰吗?难道你不想待在床上吗?”
我们梦想着去拼搏,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这种雄心壮志下又藏着另一种渴望——回到床上去,什么都不做。给爱睡懒觉/社交恐惧/过度劳累/找不到生活意义的你,翻开这本书,让我们暂时停下来,摸一会鱼。
☆在心理咨询室的真实案例中,窥见同样的自己
“在下班后或照顾孩子的间隙中挤出一个小时来到心理诊室的人们,被工作生活所困扰,早已精疲力竭,但当手机嗡嗡声响起(“抱歉,可能是工作上的事”),他们还是会忘掉自己正是由于工作的压力才来到这里。”
☆文学艺术家们和你一样社交恐惧/暴饮暴食/懒散懈怠……
安迪·沃霍尔把自己锻造成不会出错的工作机器;电影以外的奥逊·威尔斯,吃喝妄为,肆意消耗;艾米莉·狄金森不仅把诗歌深锁在盒子里,她生前也绝少出门、亦不见客;作家大卫·华莱士则靠前抑郁,疯狂看电视是他自我消解的方式。
☆没有说教,没有鸡汤,这本书只想和你一同放松漫步,寻找更多可能
“这不是激情的宣言或尖刻的社会评论”,“在一个被信息淹没、被逼得心烦意乱、生活被压力、无力和疲劳所困扰的世界里,这本书有一些话要对那些犹豫不敢选择停下的人说。”——亚马逊读者真实评价
☆这不是逃避,而是更好地审视。那些“停下来”的人从他们的选择和决心中找到了救赎——他们的负担减轻了,并对生活大声说:“我宁愿不这样做”。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