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咆哮 让孩子爱上学习
  • 不咆哮 让孩子爱上学习
  • 不咆哮 让孩子爱上学习
  • 不咆哮 让孩子爱上学习
  • 不咆哮 让孩子爱上学习
  • 不咆哮 让孩子爱上学习
  • 不咆哮 让孩子爱上学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咆哮 让孩子爱上学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81 4.4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宏杰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682792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832927

上书时间2024-12-17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田宏杰】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负责人
北京市青少年教育与发展基地副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年专攻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学生中很多都是中小学校长、教师、心理咨询师,是“老师们的老师”。被誉为“z了解儿童心理的人”之一。同时也是三年级小学生的母亲。


目录
第yi章从你困扰的问题开始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002
陪学时压不住火怎么办007
说“别磨蹭了”为什么不管用012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爱磨蹭016
注意力不集中怎么破021
孩子总要玩手机怎么办027
怎么让表扬、物质奖励管用033
“散养”的孩子如何取得好成绩038
第二章自信心——为学习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长性思维】夸“聪明”反倒害了孩子044
【掌控性目标】好成绩不是盯出来的049
【破局】怎样根zhi各种“我做不到”054
【换框法】“跟不上”的孩子如何逆袭058
【找原因】引导孩子从失败中获得力量063
【征服】让孩子从困难中获得自信068
第三章内驱力——用对方法让孩子劲头十足
【强化】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好处074
【内部动机】怎样激发学习的内部动力079
【目标分解】让学习像电子游戏一样上瘾084
【心锚法】如何让成功经验在心里烙印089
【隐喻法】讲故事,打造学习愿景094
第四章自控力——自律才能真正自由
【意志力】为什么孩子不能自控100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习时坐得住105
【打破负循环】孩子“破罐子破摔”怎么办110
【坚毅】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意志115
【暂停法】如何让心思回到学习上120
【契约法】在自律中获得真正的自由125
第五章情绪管理——让快乐激发潜能
【积极情绪】学巴菲特,跳着踢踏舞去上学130
【心流】孩子有挫败感怎么办134
【抗逆力】把错误逆变为学习机会139
【心理弹性】成败并非泾渭分明144
【自主性】放弃威胁,激发学习热情148
【情绪调节】如何应对考前焦虑153
【情绪冰山】将坏情绪引向正面动力158
第六章用对方法——让孩子自主学习
【认真】孩子“马虎”怎么办164
【启动原则】20秒内,让孩子立刻行动168
【番茄钟法】拉紧注意力的缰绳172
【清单法】不再为作业纠缠177
【刻意练习】让孩子做题又快又好181
【思维导图】让孩子自主学习186
第七章有效反馈——效果比道理更重要
【有效反馈】用对方法,大大提升学习热情194
【鼓励3步法】从行为到品质,再到未来199
【模仿卓y】怎样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203
【负面评价】唠叨、责骂、惩罚为什么不管用208
【正面言语】用强制法,让孩子完成任务213
【有效批评】你知道如何批评吗217
第八章智慧管教——与孩子共同成长
【心理需求】坏行为下隐藏的“成长密码”222
【共情】用共情说服孩子226
【启发式】让孩子主动改变230
【父母情绪】怎样面对陪读中的挫败感234
【映射】你一说孩子,他就怼你怎么办239
【完整的爱】家有二宝,大宝怎么管243
【自我同一】用“心”与青春期的孩子对话248
【夫妻沟通】父母在管教中有冲突怎么办253
【转换信念】解决隔代教养中的冲突257
第九章积极性格——让成长洒满阳光
【拓展性思考】孩子输不起怎么办264
【坚强】孩子爱哭不是错268
【勇敢】孩子胆小怎么办272
【走出舒适】让孩子自由表达、勇敢发言276
【解决冲突】孩子激烈反对家长管教怎么办280
【开放】嫉妒也是成长的力量284
【安全感】如何避免孩子被虐待和欺凌288
【理解很重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294
第十章良好习惯——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诚实】孩子说谎怎么办300
【自主管理】别让孩子偷偷玩游戏304
【边界】学习中,过于依赖父母怎么办309
【行为矫正】孩子为什么爱说脏话313
【说到做到】保证计划不落空317
【未雨绸缪】孩子早恋怎么办321
【解决冲突】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325
【预见性】开学了,要怎么“收心”329

内容摘要
很多家长,在陪孩子学习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并没有收获满意的效果,孩子一写作业就开始磨磨蹭蹭,玩铅笔、玩橡皮,发呆,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每天作业拖到十点都做不完,没有时间阅读、弹琴、玩耍,甚至影响了睡眠;以前常用的表扬、鼓励越来越不管用,讲道理也不管用,甚至责骂、惩罚都不管用……这时候的我们,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声咆哮!
其实,孩子内心都想要好好学习,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缺少足够力量去抵抗学习的倦怠和挫折,这时候更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陪伴孩子一起跨越挫折,不断强化他“想要学习”的力量!
本书会带领家长一步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认真学习孩子的成长特点,用心理学激励孩子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爱上学习,去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读好书、做好运动,养成自信积极的魅力人格。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成绩好了,亲子关系也会得到改善。

主编推荐
  "想要好好学习的孩子,为什么又逃避学习?

 深爱孩子的你,为什么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

 父母陪孩子读书,是为了陪他把难题解决掉,而不是对他咆哮!


★ 家长陪读必修课,一本教家长如何陪孩子写作业的书!孩子写作业磨蹭、马虎、不积极,咆哮有用吗?努力控制情绪,面对孩子学习还是崩溃大吼大叫怎么办?怎么让表扬、物质奖励管用?家长快速掌握儿童心理,问题迎刃而解。


★ 用点心理学,破解陪读难题。田宏杰博士作为儿童心理教育专家,长达20年实战心理教学经验,上万个家庭教育案例,帮助无数孩子和家长解决问题。田老师的众多学生中很多都是中小学校长、教师、心理咨询师,所以被大家称为“老师们的老师”。 本书将陪读问题分成9大模块,对应心理学知识点,帮助家长解除焦虑,从此轻松陪读。


★ 70个常见学习场景,从困扰你的问题开始,内容涵盖情绪管理、自控力、性格形成、习惯培养、学习方法等,超强实操性陪读全书,28天建立和谐亲子陪读关系,让家长从容陪读,让孩子爱上学习。


★ 教育学与心理学大咖联袂推荐,抓住关键时期,受益终生。“小学看父母,初中看同学,高中看自己”,小学阶段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有目的地培养,让孩子的学习能力成长起来,同时科学地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对方法,让孩子学得进去,爱上学习,终生受益。



【本书适用】
◇无法忍受孩子磨蹭、忍不住咆哮的父母
◇想让孩子爱上学习、锻炼意志的父母


“愿家长们在陪学的道路上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完成你们的英雄之旅!”"



精彩内容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在学龄段孩子的心理咨询中,遇到z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这也是很多家长z想问的问题。在回答“怎么办”前,我们要先看到这个问题中的假定前提:“孩子不爱学习”,其实这个前提就是不对的。

    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爱学习的吗?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再问一个问题:孩子到底不爱学“什么”,他真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吗?咱们要把内容说具体。曾经有位妈妈听到这个问题眼睛就亮了,她说:“没上小学之前,我儿子很优xiu的,自己看书都能看一个多小时,自己玩拼图,能玩上半天,特别专注!唉,就是上了小学,一做学校的功课就不行了。”我接着问:“他是学校的功课全都不行,还是有些科目比较爱学?”那位妈妈说:“也不是全不行,语文背诵比较好,孩子很快就能完成,还自豪地给家人展示,但写字时就会特别拖拉;数学做简单题也行,遇到难题不会做他就有些着急,如果题目量大,他看着题目就会发呆,很抵触。”

    听到这儿,我们就明白了,孩子喜欢的学习任务要符合两“有”原则:一是有用,二是有趣。看书、拼图有趣,这样的“学习”孩子喜欢;语文背诵让孩子有成就感——有用,这样的学习孩子也喜欢。但孩子为什么上了小学就“不爱学习”了?因为小学的学习不符合这个两“有”原则,不够有趣,不够有用。作业量大或者题目太难不会做,导致孩子学得没成就感,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常常看不到学习对他的好处。

    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只有让人得到好处,这种行为才能够得到强化,并保持下来;没有好处的行为是很难保持的。如此说来,学校的学习就不能靠孩子天生的本性来坚持。如何才能让孩子坚持这种暂时看不到好处的学习呢?这就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引,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看到学习行为的长远好处,让孩子去体会对学习的掌控感。

    在陪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陪学时,要帮助孩子营造学习氛围。陪学时,不要总盯着孩子看。有的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眼睛盯着孩子的笔,写错了立刻指出来,孩子刚一走神儿立刻就敲桌子。那孩子会是什么感觉?就像我们在做饭,爱人在旁边看,我们刚一切菜,他就说“太粗了,再细点儿”;油在锅里,我们手里拿着菜正要往里放,他又说“快放呀,一会儿油冒烟了”;一小时下来,菜终于做好了,他又评价“这个菜盐放多了”“这个菜炒过火了”。我们什么感觉?下次我们还要不要做饭?一种行为如果得不到鼓励,我们也获得不了完成时的喜悦,如果在完成过程中还伴随着被指责的坏情绪,那么这种行为是没法坚持下来的。

    孩子学习也一样,学习本身就很枯燥,如果旁边再一直伴随着父母的唠叨、指责,这样学习行为是很难坚持的。要想提高孩子的学兴趣,父母一定要用心去帮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孩子学习时,我们可以在旁边看书,和孩子说:“你写这两行字时,我想要把这页书看完,你别写太快哦,不要我刚看了半页你就写完了。”孩子想超过你,他一定会“小宇宙爆发”偷偷快写。隔段时间我们要真心感谢他,对他说:“陪你学习的这段时间,我自己读完这本书了,这样陪你学几年下来,妈妈也一定长进不少。”

    同时我们还要帮孩子做好作业管理,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刚开始我们要帮他们理清有哪些作业,然后将这些作业列一个清单,确定当前要做哪一项,做完这项作业就在清单上打个钩,让孩子有成就感,然后开始做下一项。这个清单打钩法是fei常神奇的,我们在后面“良好习惯——好习惯成就大未来”一章中会详细讲解。这时你真正陪孩子做的其实是作业管理,让孩子体会到一项项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二、在孩子面对困难时,要认同他的畏难情绪。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时,我们常常喜欢跟他说“没什么难的”。孩子内心觉得“好难,我做不到”,我们却跟他说“没有什么难的”,这就有了冲突。就像我们刚刚工作的时候,一项艰巨的工作落到自己头上,这个任务对我们这种新手来说完quan没有头绪,不知从哪儿下手,可是领导却说:“这件事没什么难的,你怎么还干不好?”我们什么感受?恼火嘛!自己感觉真的很难,领导却说不难,两个人不在一个“频率”,这样沟通当然没有效果。

    心理学有个词叫“同频共振”,同频之后才能共振,也就是孩子的内在感觉只有被认同时,才能跟我们产生共鸣,后面我们说的话他才会听。所以在孩子面对困难时,首先我们要说真话,认同孩子的畏难情绪:“集中注意力确实挺难的,我看到你刚才有的时候也会走神哈。”孩子说:“嗯,是的。”这样我们跟孩子之间就达到同频了。然后,跟他说:“妈妈也看到你好像一直在找办法,你也很希望能够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是吗?”把孩子内在的愿望指出来。之后,才一起去找方法,说:“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样的办法能够让注意力更集中。”

    只有先同频了,孩子内在的感觉被认同了,才能和我们达到共振,他才会听我们后面的话,跟我们一起来找方法。

    三、当学习不顺利时,要帮助孩子想办法突破。有时家长看到孩子难过就宽慰他:“这个很难,别的同学也不会,没事的,你已经很棒了。”这样的教育方法fei常不好,这看起来是我们在帮助孩子脱离焦躁,建立自信,但这是虚假的自信,孩子到了班上自己都会产生质疑:明明那么多人会,可是自己不会,还是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面对孩子的难过,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一定不是帮孩子逃避,而是要跟他一起找到办法突破。我们可以跟他说:“妈妈小时候口算也总是出错,后来姥姥专门给我出了很多口算题让我练习,每天100道,练得我都快‘吐血’了,后来我的口算成绩终于提高了。”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练习会带来成果,会带来好的成绩。或者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们班丽丽这种题做得特别好,我去问问她妈妈,看看她用的什么方法,你在班级里也观察一下,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这两句话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就是陪他找办法突破,如果只是一味地帮助他逃避,让他远离痛苦,那他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突破这个障碍。就像孩子发烧,如果很快就给他吃退烧药,烧是退了,可是他自己的免疫力就提高不起来。如果说发烧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机会,那么挫折就是提高孩子心理免疫力的机会。只有帮助孩子找到办法跨越挫折,孩子才会获得心理免疫力,面对挫折才能够勇往直前。

    现在我们一定清楚了,孩子不是不爱学习,而是面对不够有用、不够有趣的学习任务时,他很难看到、体会到学习的长远作用,所以他会想逃避,那我们就要帮助孩子看到长远方向,给他指引正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明确陪学任务,和孩子一起列作业清单,创造共同学习的氛围;二是孩子有畏难情绪时,要认同孩子的情绪,只有与孩子的内心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同频共振,孩子才能听进去后面的指导;三是在面对孩子学习焦虑时,要与孩子一起找到办法ke服,只有跨越挫折后,孩子才能真正自信。




《陪学时,压不住火怎么办》

    有一段时间,朋友圈被“陪学导致住院”的文章刷屏,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急到因心肌梗死而住院,z后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这篇文章引起很大反响,大家纷纷留言:“孩子一写作业就想尿尿、喝水,一会儿肚子不舒服,一会儿又叫嚷被蚊子咬了……真想揍他。”有个二宝妈妈写得更绝:“二宝两个月,我不敢去辅导大宝写作业,我会回奶的。”这些正是每个家长心里的痛点,陪孩子写作业太难了,忍不住要发火,忍不住要吼叫!压不住火,怎么办?吼叫有用吗?为什么有时候发完火感觉孩子更学不会了?

    “压不住火”的心理神经机制:情绪脑被激活

    我们先来看看发火时,我们的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人类的大脑一部分是由杏仁核为代表的情绪脑,另一部分是由大脑额叶zhu导的理智脑。需要解决问题时,主要是理智脑起作用。陪孩子学习时,孩子不断地磨蹭,不断地跟我们对着干,我们觉得忍无可忍、被激怒时,情绪脑的“按钮”就会“嘭”的一下打开,这时情绪脑的部分就会支配我们按动物的本能方式来行事,让我们去战斗,身体中的肾上腺素迅速增加,心跳加快,让身体把血液更多地调动到四肢。血液到了四肢,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不够,进而导致思维能力下降,抑制力下降,所以这时我们就没有脑力来思考管教孩子的办法,而是被情绪脑控制,不断发火。

    我们发火时,孩子身上会发生什么?如果孩子根本就不害怕,我们的这个火就白发了,没有作用。如果孩子害怕了,那更麻烦。孩子害怕时,他情绪脑的“按钮”也会打开,使他产生本能的想逃跑的反应,这时身体中的激素“皮质醇”会增加,也会将身体中的血液更多地分配给四肢,此时大脑中的血液就不够,大脑就会变得有些迟缓。所以当我们发火的时候,孩子的反应常常变得更慢,导致特别简单的题也不会做,一首古诗半天也背不下来。害怕的情绪导致他思考能力下降,当然就更学不会了。

    刚刚我们从大脑机制的角度讲解了为什么发火没用。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知道发火没用,但为什么还是忍不住发火?因为我们自己也有情绪需要宣泄,我们已经尝试了各种办法,给孩子讲道理不行,哄也不行,表扬也不行,我们已经无计可施,这时会觉得很无助。很多家长小的时候被自己的爸爸妈妈打过,心里很讨厌这种粗暴的方法,曾下定决心,一定不用打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孩子,可是当他们被激怒时,情绪脑就抑制了理智脑的思维,那么就很有可能用这种z简单粗暴的、z低级的方法来对待孩子。这些家长打骂孩子后,经常会很后悔、很内疚,还会下定决心,以后决不再用这种方法。可是下次被激怒时,他们仍然没有别的方法,所以他们还是会这样做。

    压制火气的核心方法:“一慢一快”

    忍不住要发火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这时一定要做到“一慢一快”,慢发火,快找方法。

    慢,就是当我们感觉到被激怒时,要对自己的自动化情绪反应喊停,这个时候要尽可能地ke制自动化情绪反应,然后在心里数10个数,1、2、3……让情绪脑开始冷静下来。

    在情绪脑的作用下对孩子发火,不但会让孩子的大脑变得迟钝,还会有一个fei常大的坏处,就是因每次一学习就被爸爸妈妈骂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会积累起来与学习建立紧密的联结。下次学习时,那个负面情绪又随之出现了,所以很多孩子不是学习学不会的时候才哭,而是一坐在桌前准备学习时就哭了。所以,要发火时,一定要对自己喊停,让情绪脑“慢”反应,这样就为理智脑的思考留出了时间,让理智脑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法。

    “快”,就是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理智的办法。第yi个要理智面对的就是,绝不能因为压不住火,要发泄情绪而打孩子,更不能在打孩子的时候还说一些很负面的言语,比如,“你咋这么差劲,你今晚别睡觉了”“不想学以后就别去上学了”……这些话,孩子在激动的情绪状态下会记得很牢固。他分不清楚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你是希望他效率高一点,他只记住了自己磨蹭,自己讨厌学习,并且会将这些特点牢牢地印到心里。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表达清楚自己内在真正的期许,要说清楚“妈妈希望你快一点写”“妈妈希望你能用心地读”。第二个要理智面对的是,如果决定打孩子,那一定要清楚你要怎么打。打之前先数好10个数,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问自己“我真的决定打他吗”“我希望通过打他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怎么打才能有效果”。也许还没有等你想清楚,你就找到更好的办法,不想再打他了。如果还要打,那么在打时要观察一下有什么效果,没有效果的话赶快换一种方法。

    我家女儿我也打过。有一次她作业写得很乱,被我批评后,就故意磨蹭、故意写错,让我很恼火。我就想试一下,把她打痛后,她的学习态度会不会端正一些?下定决心后,我就打了一下她的胳膊。她也没哭,就愣在那儿,我也不说话。这时,她爸爸觉得情况不妙,进来问:“怎么了?”她“哇”的一声就哭了,大声说:“我妈妈打我,她打我胳膊。”过了半天,她冷静下来,说:“妈妈,你打我也没有用啊,你打我也不能让我学习的状态变好啊。”我说:“是啊,我也发现了,打了你也没有让你学习状态变好,那当你状态不好的时候,我要怎么管你才有用呢?”我要邀请她来一起找办法。我说:“我是大人,我已经学会了快速地去做事情,看着你写字时,发现你没有珍惜时间,你也没有主动想办法去调整的时候,我就会很着急、很生气。”这时她想出一个办法,她说:“你要生气的时候,还不如不陪我写作业呢,你就拿着你的书到客厅去看,让我自己学习。”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办法。

    下次当她写作业很慢,我又着急的时候,我就说:“看到你写作业速度不够快,我又很着急。”她马上说:“你不用陪我了,我自己写,等我写完去找你。”我出去看书,没过一会儿,她就拿着写完的作业来找我,说:“你看,我自己写得很快吧?”她自己找到的办法,她当然要快些写,来证明这个办法管用了。这样,下次我快发火的时候,我们俩就有了默契。

    要使某个办法起作用,有两个条件:第yi,这个办法是我们和孩子共同想出来的,如果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那效果就更好。可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