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9.58 4.8折 ¥ 62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王灿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28973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2元
货号1202754933
上书时间2024-12-16
儿童创造教育的“情境驱动模式”
——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支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激荡全球,加速了创新社会的崛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习近平同志始终强调,少年儿童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应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加强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
情境教学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小学教改中绽放的一朵奇葩。它是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基于长期的教改探索,并吸取古代文论“意境说”的理论精髓而创立的富有时代精神和本土气息的教学模式,为教育 部向全国重点推广的教学成果之一。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情境教学”,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情境教学的新期望与新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探寻一条新的路径,我们在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的亲自策划和具体指导下,对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开展系统而深入的探索,成功构建儿童创造教育的“情境驱动模式”。
“情境驱动模式”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实践探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程晓樵教授认为:“王灿明教授通过教育实验构建儿童创造教育的‘情境驱动模式’,为积极推进我国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和实践路径,对于基础教育领域的管理者、学者、一线教师和家长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认为:“‘情境驱动模式’的创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而且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儿童创造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儿童创造教育的“情境驱动模式”是如何孕育和诞生的,应怎样实施这一新模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教育世界!
一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成就,但儿童创造力培养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边缘化”“空泛化”和“盲目化”现象,制约着创新人才的早期成长。
一是边缘化。长期以来形成的唯理性教育模式与功利主义“考试文化”,导致创造教育时有时无,可有可无,呈现出碎片化的无序状态,儿童创造力培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是空泛化。当下创造教育仍然沿袭着工业社会的机械训练,以单向的知识灌输、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技法训练为主,未能有机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儿童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情境未能得到优化,创造教育缺乏有效载体和依托。
三是盲目化。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导致创造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引领和有效的驱动策略,实践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强,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靶向性较弱。
二 “情境驱动模式”的形成过程
“情境驱动模式”的构建历经问题探究、模式建构与实验验证三个发展阶段。
(一)中外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比较研究
为了开展国际视野下的本土探索,我们先后赴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交流访学,考察国外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新进展,通过大量实验报告和典型案例分析,积极探寻其主要经验与发展趋势。
同时,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湖北、重庆、陕西和甘肃进行实地调研,并对上海市和田路小学、南京市凤凰街小学、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温州市实验小学、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长沙市沙湖桥小学以及重庆市巴蜀小学等学校的创造教育实施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概括我国儿童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经验。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迫切性,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并对如何缩短这些差距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情境驱动模式”的初步建构
通过不懈探索,我国儿童创造教育已形成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心理驱动模式”,主要做法是开展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技法训练,该模式实施起来较为容易,只要增设一门校本课程,其弊端是游离于学科教学之外;第二种是“学科驱动模式”,主要做法是借助学科教学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它有利于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却常常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第三种是“实践驱动模式”,主要做法是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它虽能有效调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但存在空间小、时间少和教师指导力量不足等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取其利而去其弊,将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和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入学科的情境教学之中,从而构建起情境驱动模式。具体分为三种操作样式:一是融入实验班的多门学科,二是融入实验班的某门学科(主要是语文或数学),三是融入实验班某门学科的某一模块(如语文中的作文)。这种以深度融合为主要手段的操作模式,依托学科情境教学培养儿童创造力,有助于创造教育从教育的“边缘”走向教育的“中心”。
(三)“情境驱动模式”的实验验证
“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只有通过教育实验,才能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不经过实验检验的教育模式充其量只是一个思想模型。为此,我们以情境教学为自变量,以创造力为因变量,采用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在江苏南通市的八所小学开展实验研究。第一期实验在三所城市小学和一所县城小学开展,第二期实验在一所县城小学和三所乡村小学进行,实验时间都是两年。通过实验探索,“情境驱动模式”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完善。
三 “情境驱动模式”的具体内涵
“情境驱动模式”的核心理念为“情境驱动创造,创造点亮童年”,它是依据情境教育、具身认知理论和教育神经科学,以情境建构为手段,以情境活动为载体,以情境教学为方法,在优化的情境中滋养、激活和生发儿童的创造性活动,进而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一种创造教育模式(见下图)。
“情境驱动模式”示意图
(一)理论基础
只有夯实理论根基,才能增强实践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情境驱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情境教育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和教育神经科学。一是情境教育理论。李吉林汲取古典文论“意境说”的理论精髓,提炼“真、美、情、思”四个元素,概括情境教育的四个原理,开发情境课程的四个领域,归纳情境课堂的五个操作要义,对培养儿童创造力具有普遍意义。二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心智、情境在认知过程中的交互性,“美、智、趣”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诱发儿童的具身体验,为创造活动提供条件。三是教育神经科学。大脑可塑性具有情境效应,情境优化可将过往经验模块与当前情境迅速整合,生成新的认知图式和概念系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些理论的滋养,情境驱动模式得到不断发展,并迅速走出江苏,走向全国。
(二)操作原则
实施“情境驱动模式”,要以“情境驱动创造,创造点亮童年”为核心理念,遵循解放性、融合性、体验性和共情性原则,它们对情境教学的主体、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全面落实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任务。
一是解放性原则。李吉林说:“每个大脑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孕育着创造力,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发、急切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积极践行“六大解放”,既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和双手,又要解放他们的眼睛和嘴巴,还要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位儿童的创造潜能都得到解放。
二是融合性原则。不同学科的创造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创造所需的知识必然源于一门或多门具体学科。我们要改变创造力培养孤立于学科教学的现状,唯有将它有机融入学科情境教学之中,才能厚植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三是体验性原则。基于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加强团队学习,搭建儿童亲历体验、头脑风暴和自我突破的成长平台。
四是共情性原则。情境教学让儿童不仅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感受了知识创造的艰辛与快乐,从而理解创造价值,点燃创造梦想。
(三)操作流程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操作流程。“情境驱动模式”的操作流程将情境贯穿教学全程,每个环节指向不同目标,使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任务落地
生根。
一是带入情境,在需要中诱发创造动机。创造动机是儿童走向创造的驱动力,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带入情境:或带入真实情境,以现实生活的秘密唤起儿童的好奇心;或带入艺术情境,以迷人的光影魅力诱发儿童的创造灵感;或带入想象情境,以叩击心灵的提问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
二是凭借情境,在体验中陶冶创造性人格。推进科技创新,鼓励自主探究,锻炼儿童的冒险性;走进艺术殿堂,寻找创作原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参加创新竞赛,激活大脑潜能,培养儿童的挑战性;开发野外课程,探索自然奥秘,拓宽儿童的视野。
三是融会情境,在探究中激发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通过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可以通过艺术情境润泽学生的灵性思维。这是情境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保障教育实验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所在。
四是拓展情境,在活动中训练创造性行为。开展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提升儿童的实践能力;整合课程资源,推进大单元情境活动,促进跨界学习;搭建创客空间,配置先进工具和设备,加快儿童的创意物化。
上述四个环节组成“情境驱动模式”的基本流程,但具体如何选择与组合,应视教学内容而定,因而它又是一种动态开放、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四)操作要义
“情境驱动模式”的基本要义包括“玩中学、美中学、思中学、疑中学、做中学”,既明确前提和基础,又突出核心和主线,并有效拓展操作途径,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
一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玩中学。秉承“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重视游戏情境建构,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兴趣盎然的内容,让儿童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二是以观察世界为基础,美中学。贯彻教学的美感性原则,以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建构情境,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三是以发展思维为核心,思中学。将知识镶嵌到真实、优美和生动的情境之中,让儿童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知识,从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推动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是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疑中学。建构问题情境,启发儿童积极思维,既能让儿童动起来,也能让课堂活起来。
五是以活动探究为途径,做中学。推进项目化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儿童积极参与的创造活动,不断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情境驱动模式”的实践成效
实施“情境驱动模式”,不仅促进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而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其系列实验报告详见《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一书的第十章。
(一)实验干预成效显著
我们在每所小学的一年级、三年级与五年级中分别选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前者实施实验干预,后者开展正常教学活动,实验为期两年。采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所有儿童进行前测、中测和后测,结果显示(见下图),实验有效促进了中低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今后,我们应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发展特征开发针对性更强的实验方案,推动情境教学的创新发展。
实验班与对照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比较
追踪调查发现,无论在学习成就,还是在创新竞赛上,实验班学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仅在江苏省第26、27届“金钥匙”科技竞赛中,实验班学生获一等奖的就有8人,获二、三等奖的有36人。在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2016赛季世界锦标赛上,南通市崇川学校学生王周洲在全球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机器人大赛中勇夺小学组冠军(仅1项),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二)提升实验教师的创造力
采用英国学者克罗普利编制、我国学者张景焕等修订的“创造性教学行为自评量表”对参与实验的所有教师(N=62)和未参与实验的一般教师(N=97)进行后测,结果显示,无论是创造性教学行为的总分还是每个维度的得分,实验教师都显著高于一般教师(见下表),说明实验研究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创造力。
实验教师与一般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比较
追踪调查发现,62名实验教师出版9部著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45篇(其中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教育科研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在教学竞赛中也摘金夺银,其中1人获全国语文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1人获华东地区优质创新课一等奖,18人获江苏省教学比赛特等奖或一等奖,这种师生创造力的“共生效应”是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
(三)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
2017年11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情境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验与研究”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等级为“良好”,成果公告被作为四项优秀成果之一公布于规划办网站,面向全国推广,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目前,该成果已在全国情境教育实验区得到推广,并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甘肃、浙江、广东、海南、西藏等27个省市的校长和骨干教师执教展示课82节,作教学讲座124场。《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华日报》和《江苏教育报》等媒体相继推出专题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8年12月10日,兰州市教育局和兰州大学基础教育管理中心联合举办“和而不同 以爱为帆”兰州•南通两地教学研讨活动,笔者应邀出席,并作了题为“情境教育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的专题讲座,南通、兰州两地名师同台授课,研讨情境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落地。来自兰州市各县区的1200多名小学语文、数学老师现场观看、聆听了名师们的精彩授课,近距离感受了情境教学的独特魅力。
2020年12月24—25日,江苏省教育学会情境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隆重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特邀笔者作题为“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研究与实验”的大会报告,邀请钱小龙教授、严奕峰副教授等7名核心成员作专题报告。来自江苏各地的高校和情境教育实验学校的180名代表出席会议,全国情境教育实验区、实验学校的4300多名代表在线观看直播,“情境驱动模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运用。
当然,我们也应深刻地认识到,“情境驱动模式”是新时代儿童创造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其推广应用是一项艰巨、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唯有不断深化研究,才能行稳致远。
南通大学情境教育研究院 王灿明
培养儿童创造力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本书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情境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验与研究”中精选了25个实验课例,分为四辑:真的意蕴、美的润泽、情的交融、思的追寻,内容讲述详细、系统,课例鲜活,对于基础教育领域的管理者、一线教师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王灿明,南通大学情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创造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情境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在《光明日报》《教育研究》等中外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合著、译著32部,其中《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荣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培养儿童创造力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代赋予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王灿明教授创立的“情境驱动模式”,为我们在教学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提供了新范式。
——谭迪熬(中国发明协会院士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首任专家,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会长,湖南省特级教师)
“情境驱动模式”的创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而且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儿童创造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
该书撰写课例的一线老师,注重将理论“吃”透,将抽象的教育理论具体化,并完美地融入到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生动诠释了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与方法。
——尹建军(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教育与人文发展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灿明教授通过教育实验提炼出儿童创造教育的“情境驱动模式”,为积极推进我国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和实践路径,对于基础教育领域的管理者、一线教师和家长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程晓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发展与评价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该课题对南通基础教育的一大批教师产生了积极影响,实验教师从开始的“卷入”到后来的“投入”再到最后的“一发不可收拾”,在情境教育研究中获得了极大的专业成长。
——金海清(江苏省教育学会情境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原副局长)
引 论 儿童创造教育的“情境驱动模式”
——探索与实践001
I 真的意蕴
课例一 海上情境课程建构与儿童创新精神培养
——以三年级《赶海》习作教学为例 004
课例二 乡土教学资源挖掘与儿童创新表达能力提升
——以六年级《舌尖上的小洋口》习作指导为例 016
课例三 在七巧板游戏中释放儿童的言语创造力
——以七巧板游戏作文《乌鸦变变变》为例 026
课例四 情境场建构与儿童创造力生长
——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9加几》为例 032
课例五 让儿童插上空间想象的翅膀
——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为例 038
课例六 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为例 046
课例七 让实践活动激活课堂的创新能量
——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玩转三角尺》为例 056
Ⅱ 美的润泽
课例八 让儿童的想象在云天飞翔
——以三年级语文主题性情境学习《奇妙的云》教学实践为例 068
课例九 引导儿童美美地想、乐乐地说
——以三年级想象性语言训练课《森林学校》为例 078
课例十 在绘本情境阅读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以《小黑鱼》绘本阅读教学为例 092
课例十一 诗歌情境创设与儿童创造性表达能力养成
——以《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儿童诗教学为例 097
课例十二 情境课堂是儿童创造力成长的摇篮
——以《四季的脚步》儿童诗教学为例 104
Ⅲ 情的交融
课例十三 情境性语义链接与儿童语言创造性发展
——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为例 118
课例十四 在感悟神话魅力中学习创造
——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为例 133
课例十五 让现代教育技术激活儿童的生活体验
——以人教版三年级习作课《我要变》为例 142
课例十六 情境建构与学习心理场营造
——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为例 160
课例十七 在优化的情境中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以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角》为例 167
课例十八 基于儿童自主探究的游戏情境建构
——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找规律》为例 174
Ⅳ 思的追寻
课例十九 基于链接语义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埃及的金字塔》为例 184
课例二十 情理交融让说理文教学充满创造性
——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谈礼貌》为例 190
课例二十一 用问题打通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脉络
——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百分数》为例 196
课例二十二 让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在改变中成长
——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为例 207
课例二十三 数学情境赋予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力量
——以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 215
课例二十四 以问题情境激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 225
课例二十五 数学情境课程引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以自主开发的数学思维训练课《思考与创造》为例 233
25个鲜活的情境教学课例 为儿童创造力发展提供范式
1.南通大学情境教育研究院院长王灿明主编。
2.本书展现的是25个鲜活的情境教学课堂,既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实效性,又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时代性,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情境教学经验。
3.双色印刷,设计精美,阅读感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