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早期中国的概念隐喻与精神理想)(精)/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2.28
5.6折
¥
75
全新
仅1件
作者(美)森舸澜 著 史国强 译
出版社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16009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5元
货号1202062908
上书时间2024-12-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森舸澜(Edward Slingerland),现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教授、中国思想与涉身认知研究所所长、哲学与心理学会成员、宗教历史数据库主任。曾就读普林斯顿、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精研中国古代思想,功底深厚,是东西方哲学宗教思想比较、认知科学等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战国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比较、认知科学与宗教演变、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隐喻理论)、伦理学(德性伦理学、道德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人文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古典汉语等。
森舸澜曾发表一大批学术文章,出版多部专著,如《科学与人文科学》(What Science offers the Humanities)等,还翻译出版了孔子的《论语》(Analects)等。
目录
丛书总序
中译版序
英文版序
凡例
导论
第一章 作为概念隐喻的无为
第二章 以德为安:《论语》的无为
第三章 自然:《老子》的无为
第四章 方术:《内业》的无为及墨家对无为的拒绝
第五章 养端:《孟子》的无为
第六章 虚:《庄子》的无为
第七章 直枸木:《荀子》的无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国,但与其主题和方法论相关的讨论,必然超出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范围,甚至会扩展到晚近东亚宗教思想或西方所谓道德伦理传统,凡是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无为”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就不陌生,也可谓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概念隐喻研究法——乃至此法所依据的“涉身现实主义”的原理——还能为比较思想研究、甚至一般的人文科学,提供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工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