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析与课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5.14
5.1折
¥
69
全新
库存50件
作者王意如,徐思源 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36374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2850468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意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杂志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主要从事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主持教育部和上海市科研项目“重量培训模式和课程方案研究”“语文教师职后培训效能与模式研究”。著有《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化透视》《中国古代文学与语文教育》《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素养》等二十多部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徐思源:正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称号。曾任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苏州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新课程远程研修高中语文主持专家、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技术应用”课程设计及讲授专家、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苏州市语文站主持人及特级教师后备班导师等。主编撰写《诗海巡览》《文学苏州》《校园碑文选读》等校本教材多部,发表语文教育论文数十篇。 郑桂华: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审查委员,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分册主编。开设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写作教学研究、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著有《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写作教学研究》等著作。 叶丽新: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语文课程与教材、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专著《读写测评:理论与工具》获2014—2020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课程性质
1.1语文课程如何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基础?
1.2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显增加了更多的内容。若从实际操作角度而言,是否意味着要增加语文课时?
1.3如何确立“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哪些课文适合确立情境?是否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语言运用情境?
1.4由“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变为“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否缩小了语文课程的作用范围?
1.5“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语文课的“语文味儿”和综合性是否矛盾?
第二章课程理念
2.1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情境,但在很多现实教学中,“情境”只是在课堂导入时出现,主体教学内容并没有改变。应如何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情境化?
2.2课程理念要求“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时代性”和“典范性”应如何整合?“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是指关注新词汇、新的语言形式吗?
2.3为何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会不会导致教学内容太过浅显?
2.4“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否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
2.5如何落实“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
2.6如何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评价?如何鼓励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
2.7关于“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问题集中在缺乏默会的文学、文化、生活常识,缺乏自主的沉浸式阅读习惯和充足的阅读时间。在缺乏积累和功底的状态下,把研究时间和重心放在手段与方法的创新上,是否会产生隔靴搔痒的问题?
第三章课程目标
3.1所谓“素养”,是指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达到的水平。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应当是可以追求、可以实现、可以评价的。语文核心素养中的第一条是“文化自信”,如何将“自信”化作外显的“水平”?又如何进行评价?
3.2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中提到的“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什么意思?
3.3学生的语言实践具体指什么?语感、个体语言经验和语言运用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3.4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而现在很多教师直至大学毕业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逻辑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3.5“审美创造”中提出“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界定其中的“初步”?
3.6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有怎样的联系?如何把握它们的内在关系?
3.7语文课程目标的修订原则有哪些?
3.8怎样把握总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3.9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与学段要求之间是什么关系?
3.10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学段要求有哪些变化?
3.11基于核心素养的“识字与写字”有什么新要求?
3.12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与鉴赏”有什么新要求?
3.13基于核心素养的“表达与交流”有什么新要求?
……
内容摘要
本书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撰稿者徐思源、王意如、郑桂华、叶丽新,为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大学教授和中学资深教师,其中两人为课标组成员。本书以问题解答、课例展示及分析的形式为体例,所提问题来自一线教师学习课标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内容覆盖课程标准六大部分的全部内容。按课程标准六大部分分成六章,以一线教师所提问题为线索,具体内容呈现形式为:问题——解答阐述——案例——案例分析(其中部分案例可扫码观看教学视频)。本书特点:1.问题来自一线教师,从一线教师的提问中选择有普遍性的纳入,确保解析的针对性。2.问题的解答体现课标理念和课改精神,有理论高度也联系实际,具有权威性。3.案例与所阐述的内容匹配,作者的分析,紧贴教学操作实际,为老师解惑答疑。4.扫码看课,给教师提供教学样本,让读者有感性体验。
主编推荐
本书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的六大部分,分为“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章 , 以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为线索 ,以“问题解答、示例展示及评析”的形式为体例 ,匹配丰富示例,旨在对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进行全面而完整的案例式解读,为教师在实践新课标过程中的难点释疑解惑,帮助教师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新课标要求与教学实践结合。本书呈现以下特点:精选79个来自一线教师且具有代表性和价值性的问题, 凸显课标解析的针对性。涵盖新课标六大部分,并结合问题进行全面而完整的解读,确保解析的全面性。解析内容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既有理论的高度 ,也能联系一线教学实际 ,既具有权威性 ,同时表达通俗易懂。问题解读匹配丰富例证,示例评析内容紧贴教学操作实际,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思考与实践,体现解析的实践性。配套43个课堂实录/说课视频。扫码看课,为教师提供教学样本,营造听课的现场感,提升阅读的生动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