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壮"心可鉴:壮族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1.72 5.9折 8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彩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43558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1913943

上书时间2024-09-1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彩娟,女,壮族,广西象州县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人类学博士,民族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壮族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始祖信仰与族群认同研究——以壮族布洛陀信仰为例”等多项重量、省部级项目。2017年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期培养人选。

目录

绪论
节“创造壮族”论与选题由来
第二节族群与族群认同研究
一族群释义
二族群认同及其解释路径
三国内有关族群认同的实证研究
四本土化语境中族群认同的发展与变迁
第三节国家认同研究述评
一国家认同的理论内涵
二国家认同的理论渊源
三国家认同的路径分析
四余论
第四节壮族认同研究述评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研究意义、方法与内容框架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视角和方法
三内容框架
章从骆到撞:族称的出现与族群意识的产生
节西瓯、骆越与壮族文化的历史积淀
一西瓯、骆越辨析
二瓯骆记忆:族群文化特征的积淀
三骆越古国与骆越王祭祀大典
第二节乌浒俚僚与壮族的“僚人家园”想象
一乌浒:壮族尚黑习俗之源
二俚与僚:骆越的后裔
第三节撞(僮)人:族称的出现与族群意识的产生
一作为族称的“撞”和“僮”
二“僮人”:族称的出现与族群意识的产生
第二章从僮到壮:壮民族的形成与族群认同
节侬智高起义与“僮”族认同
一历史背景:侬智高起义
二祖先记忆:作为侬智高及侬军后裔的部分壮族
三侬与农:靖西侬智高后裔的祖先记忆
四记忆、实践与族群认同
第二节“汉人认同”:土司制度时期的“僮”与“狼”
一“东流西土”:广西土司制度概观
二桂西土司时代的广西族群结构
三“汉人认同”:土司制度时期僮族的族群认同
第三节“讲僮话的汉人”:民国时期壮族的族群认同
第四节从“僮族”到“壮族”:民族区域自治与壮族认同的提升
第三章壮族。从这里走向世界:壮族族群认同的“中心”表达
节龙母传说与文化表达:武鸣壮族的族群认同
一田野点概况
二龙母传说:原型与再造
三龙母遗址:龙母文化的传承空间
四传说与习俗:日常生活中的龙母文化表达
五族群认同:传说与习俗的互构
第二节记忆、表征与认同:靖西壮族的族群认同
一历史记忆:族群认同的基础要素
二文化表征:维持族群边界的符号
三记忆、表征与认同
第三节“壮族,从这里走向世界”:田阳县壮族的族群认同
一信仰圣地:田阳敢壮山
二布洛陀:壮族的人文始祖
三族群认同的神力:布洛陀信仰
第四章壮族何在:壮族族群认同的“边缘”表达
节走向“正统”:云南马关县壮族的族群认同
一侬智高遗裔:侬人的祖先记忆
二纪念实践:作为民族英雄的侬智高
三何为正统?马关县壮族族群认同
第二节壮在汉瑶之间:大化壮族的身份意识
一壮、汉、瑶的“他族观
二有限的族际通婚
三瑶族与壮、汉族的融合
四瑶族自治县的成立与壮族的族群认同
第五章殊途同归:历史与实践中的壮族国家认同
节壮族国家认同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从“归顺”到“靖西”:靖西壮族的国家认同
一从“归顺”到“靖西”:历史与地名中蕴含的国家认同意义
二日常中的边疆意识与“兴边富民”行动中国家认同的经济保障
三侬智高与“南天国”遗址安德镇:文化遗产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节“骆越古国”遗址与“中华文化源头”:武鸣壮族的国家认同路径
一“中华文化的源头”——骆越文化与武鸣壮族的民族文化认同
二“中华文明发祥地”——骆越古国遗址与武鸣壮族的国家认同
三骆越古国的精神支柱:传说中的骆越祖母王与壮族龙母文化
四“四月四”骆越文化旅游节与国家的在场
五小结:文化认同是连接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纽带
第四节侬智高奔“雷火峒”:大新壮族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
一雷火峒与傥犹州:侬智高遗址掠影
二壮族世代纪念崇拜侬智高
三侬智高精神传后人
结语:“壮”心可鉴
一认同与纽带:我们拿什么来想象壮族
二多元与流变:壮族族群认同的特征
三“壮”心可鉴:壮族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壮”心可鉴:壮族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既从纵向,又从横向的视角来开展研究。即从历时的角度,纵向梳理并力图还原壮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族群认同意识是如何发生、发展和强化的;从共时的角度,横向比较壮族不同地区当下的族群认同现状,从而归纳总结壮族族群认同的特征,回应族群认同研究理论。作者认为壮族的族群认同表现出顺势而动的特点,即一方面指壮族的族群认同是一种主动性的面非被动性的认同,是一种顺应时势的动态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认同模式。另一方面表明不同的壮族地区对壮族的认同感和对壮族文化的表达都是因各自不同的历更资源和社会环境而有不同的认同表达。壮族的族群认同模式是因时、因地而异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壮族族群认同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和文化表达的多元性特征。

精彩内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