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兴人与事(精)/副刊文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嘉兴人与事(精)/副刊文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9 2.3折 3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桂松|总主编:李辉//王刘纯

出版社大象

ISBN9787571102340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0777244

上书时间2024-07-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李辉兄等发起选编出版“副刊文丛”,于文学,于 出版,意义十分重大。百年副刊,林林总总,规模宏大, 大象出版社精心编辑,每年计划出版 20 种,潜心坚持, 相信多年以后,必将成为出版界的一件盛事,成为中文副刊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李辉兄嘱我选编一本过 去在报刊副刊上发表过的作品文集,让我参与其盛事,深感荣幸!因此,我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报纸副刊上发表的长长短短的文章,重新看一遍,就有关老家嘉兴、桐乡的人和事以及读书随笔的文章选编成这个书稿。这些文章作品,写作和发表,前前后后几十年, *早的是 1981 年,那时我才 20 多岁,而今,我已年过花甲。不过,即使今天,我仍然在学习写作,并不是说年龄越大文章越好,而是说,这些长长短短的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五花八门,但是主题与嘉兴有关的为多数。 这些文章,都是当时在报纸上发表过的,这次收入“副刊文丛”时,我没有去修改,保持了发表时的原来面貌,因为我理解李辉兄的创意,是想为中国的中文副刊留下一个历史的真实的印痕,所以除了个别错字外一律保持原样。 这次选编过程中,让我又重温了过去的友情。想想自己能够坚持几十年的业余写作,全是那些编辑朋友 无私扶持的结果, 80 年代《嘉兴报》(1989 年 1 月起改《嘉兴日报》)的魏荣彪兄在编辑副刊时,我有稿子,常常给他,在他编辑的副刊上发表,甚至有关茅盾、丰子恺青少年时代的书稿,经过他编辑,在《嘉兴日报》 上连载。后来,他已经是嘉兴日报社的领导,不再编辑稿子,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保持 着友谊。这种作者与编辑的友谊,让我感到写作的温暖。《浙江交通报》的副刊编辑王胜贤先生是一位老编辑, 当时,我还在桐乡县里工作,但他对我的稿子格外关照, 无论长短,他都认真编辑刊发。后来我到杭州工作后, 我们之间也成为无话不说的忘年交。《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解波老师、刘敏君老师,虽然她们在工作岗位上时见面很少,但是给她们稿子时,她们总是及时编辑刊发,正是由于她们的鼓励,让我在业余写作的路上,常常能够充满信心、坚持不懈。收入集子里 的文章,有的是在《团结报》副刊上发表的,当时的编辑刘文卉老师,我与她交往几十年,没有见过几次面,但是她却为我刊发了不少文章作品。现在,解波老师、刘敏君老师、刘文卉老师早已退休,但是,向她们投稿,得到她们的鼓励,现在让我想起来,依然感到幸运和温暖。和李辉兄的友谊,几十年来一如既往,不见面时时常记挂,见面时无话不说,如今我们都已经退休,可以做些自己乐意而且喜欢的事,这个集子就是李辉 兄的建议而选编的。因为几十年来,我的业余时间都在研究现代文学史上的嘉兴人、桐乡人,所以收入的文章中,一部分是茅盾、丰子恺、钱君匋、徐肖冰、侯波、陆费逵、陈 学昭、张元济等现代史上嘉兴人的往事,这些前辈都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界的响当当的人物,我都有著作介绍他们,所以这里有关他们的这些文章,是我研究他们时的一些衍生作品,是随感随想性质的短文。另外一部分,是我在几十年的业余时间读书随笔性质的文章,没有规划,见到什么书,看过以后随手写来,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却是一个读者真实感受的流露。

 

 我的体会是,业余读书有一个好处,就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读多读少,全凭时间和兴趣,而且读后,可写可不写,可以写长一点,也可以写短一点,几百字可以,几千字也行,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时间。现在收入在这里的文字,是几十年之间写的一小部分。 

 

看着这些曾经高兴过的文字,几十年一晃而过,现在看看,有点汗颜,好在李辉兄说这是在积累副刊历史,只要真实存在过的,都应该有一席之地。所以,愿意在浩如烟海的副刊文学里,作为一滴水珠,贡献给“副刊文丛”这项浩大工程。



 
 
 
 

商品简介

文章大多围绕嘉兴的人与事展开,如乌镇的历史与当下、茅盾故居、茅盾轶事、鲁迅与嘉兴等,收入的文章中,一部分是茅盾、丰子恺、钱君匋、徐肖冰、侯波、陆费逵、陈学昭、张元济等等现代史上的嘉兴人的往事,另外一部分,是作者在几十年的业余时间读书随笔性质的文章。这些都是嘉兴籍故人往事,既有史料性,又有文学性



作者简介
钟桂松,中国作协会员,不错编辑。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出版《茅盾传》《茅盾评传》《沈泽民传》《丰子恺与杭州》《二十世纪茅盾研究史》等30余部著作。

目录
第一辑  水乡古今
  漫步在茅盾同志故乡
  年到乌镇
  进乌镇
  乌镇看杂技
  乌镇水阁
  重访茅盾故居
  南北湖野趣
  赵孟頫乌镇访诗友
第二辑  名人旧事
  茅盾与黄慕兰
  锦心绣口,咳吐成珠
  茅盾的两首怀乡词
  永远闪光的名字
  茅盾与夏衍的电影情缘
  三十年后看茅盾
  从茅盾托巴金买火车票说起
  那个最了解茅盾的人走了
  一个作家的母亲
  经历战火的《子夜》手稿
  茅盾怎样炒冷饭
  名人传记中的讳与不讳
  走进茅盾的儿童作品世界
  想当然,也应想一想
  想起了丰子恺教儿歌
  百年之际溯童年.
  丰家给我感动的回忆
  钱君匐和他的君勾艺术院
  先生远去,瞬间永在
  徐肖冰和他的《不能忘记他》
  只付过12元学费的陆费逵
  鲁迅《偶成》与嘉善
  仿佛巴金还活着
  张恨水的童年往事
  “我的事业不传代”
第三辑  书海余墨
  读书悟人生
  买书咏叹调
  历史就是历史
  一本属于峻青的书
  为迎接新世纪作准备
  世事洞明皆学问
  泼墨写名贤
  当代文学史不该遗忘的小说《土地》
  去饰求真
  一片清凉世界
  在矛盾旋涡中重塑
  有种信念叫执着
  仰视中外出版史上的大师
  一本小书承载着一种伟大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三十多年来在《人民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以及《嘉兴日报》等副刊上发表的上百篇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一部分。文章大多围绕嘉兴的人与事展开,如乌镇的历史与当下、茅盾故居、茅盾轶事、鲁迅与嘉兴等,收入的文章中,一部分是茅盾、丰子恺、钱君匋、徐肖冰、侯波、陆费逵、陈学昭、张元济等等现代史上的嘉兴人的往事,另外一部分,是作者在几十年的业余时间读书随笔性质的文章。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漫步在茅盾同志故乡在一个飘洒着潇潇雨丝的日子里,我漫步在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同志的故乡——浙江省桐乡县的乌镇。
坐落在富饶的杭嘉湖平原的乌镇,是一个古老的水乡集镇,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可是这天,我们没有兴致观
赏这水乡古镇的美景,而是怀着悼念之情,特地来瞻仰茅盾同志的故居的。
茅盾同志的故居,坐落在中市观前街,两进四开间的靠街楼,静静地沐浴着霏霏细雨。后面三问平屋,是茅盾同志在20世纪30年代亲手绘制图纸,使用《子夜》的稿酬修建的。粉碎“四人帮”之后,当地政府特意拨款进行了修缮,并作为乌镇文化站的阅览室,成了乌镇人民文化活动场所之一。阅览室内,文化站仿照茅盾生前居住时的摆设,用书橱把西间分隔成两半,以再现茅盾当年在这老屋灯下奋笔著书的情景。天井里,一棵茂盛的南天竹倔强地生长着。据说,这棵南天竹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了,是当年茅盾亲自培育的纪念物。屋边的棕榈树,忠实地守卫着
茅盾居住过的老屋,葡萄藤仍然依偎在花架上,仿佛还在倚门等待着远行归来的主人!
“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这是茅盾同志晚年写给故乡的一首《西江月》中的词句。我从茅盾同志故居走出,穿过熙熙攘攘的闹市,登上横跨河道的钢筋混凝土桥梁,远远望见了那棵粗大、苍葱的银杏树。这棵银杏树相传是唐代所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银杏树迤南一箭之地,曾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读书的地方。据说,昭明太子少年时曾寄寓乌镇,在此读书,并师于当朝尚书沈约先生。因此,后人在此立一牌坊,上书“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笔迹浑健有力,至今仍清晰可见。
雨过天晴,我轻轻地呼吸着乌镇外飘来的泥土香味,忆起了茅盾思乡的话语:“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可敬的茅盾同志,对故乡是如此情深,特别是对解放后的老乡,更是无比眷恋。他在《可爱的故乡》中说:“解放后,故乡日新月异,喜报频传。
每当我从故乡来人的口中听到这些消息,总想回去看看!
”这种思乡的怀念,直到茅盾同志弥留之时。
我又来到茅盾上小学的地方——乌镇高等小学的旧址
。这所建于1907年的小学,现已在另地建校,如今正在这旧址上建造一座电影院。就在今年1月中旬,茅盾同志病情严重的日子,他还为家乡兴建的这座电影院书写了“乌镇电影院”五个清秀逸丽的大字,为故乡人民留下了不朽的墨宝,体现了茅盾同志对故乡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
作家热爱自己的故乡,故乡的人民也热爱自己的作家。几十年来,乌镇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家长经常用茅盾同志童年刻苦学习的事迹教育下一代。茅盾同志也永远活在故乡人民的心中。
太阳从云层里透出一束红光,把这座古老的集镇照得分外明媚。我看到今日乌镇崭新的面貌,心想,茅盾同志有知,亦当感到欣慰吧!
(1981年6月19日《北京晚报》)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