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阅读·彩插励志版细菌世界历险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障碍阅读·彩插励志版细菌世界历险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0.7 0.3折 22.8 全新

库存603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士其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ISBN9787550168039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2.8元

货号31148353

上书时间2024-07-0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中国有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中国科普创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去世。

目录
\\\\\\\\\\\\\\\"科学童话:菌儿自传  1
我的名称   2
我的籍贯   7
我的家庭生活   14
无情的火   20
水国纪游   27
生计问题   34
呼吸道的探险   39
肺港之役   47
吃血的经验   55
乳峰的回顾   63
食道的占领   73
肠腔里的会议   81
清除腐物   89
土壤革命   99
经济关系   106

科学小品:细菌与人  117
人生七期   118
人身三流   124
色——谈色盲   131
声—— 爆竹声中话耳鼓   137
香——谈气味   141
味——说吃苦   145
触——清洁的标准   150
细菌的衣食住行   155
细菌的大菜馆   159
细菌的形态   166
细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论   169
清水和浊水   174
地球的繁荣与土壤的劳动者   179
细菌学的第一课   185
毒菌战争的问题   191
凶手在哪儿   198

科学趣谈:细胞的不死精神  203
细胞的不死精神   204
单细胞生物的性生活   210
新陈代谢中蛋白质的三种使命   218
民主的纤毛细胞   224
纸的故事   228
漫谈粗粮和细粮   232
炼铁的故事   240
谈眼镜   243
“天石”   246
灰尘的旅行   248
电的眼睛   252
镜子的故事   256
摩 擦   260
热的旅行   263
温度和温度计   268
从历史的窗口看技术革命   271
土壤世界   276
水的改造   284
衣料会议   287
光和色的表演   291
血的冷暖   295
星际航行家离开地球以前   298
谈寿命   302
未来的旅行   305
蜜蜂的故事   309
庄稼的朋友和敌人   311
大海的宝藏   315
大力宣传戒烟   319
笑   322
痰   326
梦幻小说   329

延伸阅读   334
本书名言记忆   334
作者名片   335
菌儿名片   335
读后感例文   337
知识考点   341
参考答案   344\\\\\\\\\\\\\\\"

内容摘要
\\\\\\\\\\\\\\\"《细菌世界历险记:灰尘的旅行》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高士其的代表作品。高士其一生创作了许多科普作品,他终身致力于对人民进行科普教育的事业,是我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细菌世界历险记:灰尘的旅行》打破了我们以往的认识,将科学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彻底揭去了它的神秘面纱,用拟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秘密讲解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作者以诗人的情怀和科学家的严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让我们在与科学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又沐浴到文学的清辉,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细菌世界历险记:灰尘的旅行》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科学童话:菌儿自传》以一个叫“菌儿”的细菌的口吻,讲述了菌类家族不同族群的形态特征、“衣食住行”、“生活习性”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二部分《科学小品:细菌与人》讲述了人体不同器官中不同种类的细菌,介绍了每种细菌的功效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害处和益处。第三部分《科学趣谈:细胞的不死精神》主要介绍了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等,如单细胞生物是怎样繁殖的?粗粮和细粮的区别是什么?未来的交通将会是怎样的……这些有趣的小文章,形式多样,通俗易懂,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主编推荐
《细菌世界历险记:灰尘的旅行》的作者高士其揭去了科学的神秘面纱,用拟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秘密讲解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以诗人的情怀和科学家的严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让我们在与科学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又沐浴到文学的清辉和知识的魅力。本书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科学童话:菌儿自传》以一个叫“菌儿”的细菌的口吻,讲述了菌类家族不同族群的形态特征、衣食住行、生活习性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仅让我们认识了细菌,更让我们知道了讲究卫生,避免细菌感染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科学小品:细菌与人》讲述了人体不同器官中不同种类的细菌,介绍了每种细菌的功效,对人体的害处和益处,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加强了对自身身体的认识。第三部分《科学趣谈:细胞的不死精神》主要介绍了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等,如单细胞生物是怎样繁殖的?粗粮和细粮的区别是什么?未来的交通将会是怎样的……这些有趣的小文章,形式多样,通俗易懂,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精彩内容
\\\\\\\\\\\\\\\"导读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是有一点儿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个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儿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是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一盘散沙似的,孤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作“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chǎi)。”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句式整齐,朗朗上口,读来富有美感。)你们人类所最熟识的,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香菇。蕈,xùn)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的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通常不将“小”“轻”与“倍”搭配。原文如此)。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惊慌。惶,huáng)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面对面会见过的人,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皮肤病,由葡萄球菌或链状菌侵入毛囊内引起。症状是局部出现充血硬块,化脓,红肿,疼痛。疖,jiē)、疔疮(dīngchuāng,中医指发病迅速并有全身症状的小疮,坚硬而根深,形状像钉)来了。”“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这是我亲耳听见三位中医对三位病人所说的话。我在旁边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míng)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三个叠词连用,使表达效果更强烈。)既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我真是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辩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眼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只是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作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但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儿科学绅士气,不合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儿西洋气(欧美各国的气韵),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依据现在的生物学划分,细菌不属于植物的分类。植物属于真核生物,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作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我的籍贯我们姓菌的这一族,多少都和植物有些关系吧。植物是有地方性的,这是因为气候的差异。热带的树木,移植到寒带去,多活不成。你们一见了芭蕉、椰子,就知道是从南方来的。荔枝、龙眼的籍贯是广东与福建,谁也不能否认。
我菌儿却是地球通,不论是地球上哪一个角落,只要有一些水汽和“有机物”,我都能生存。我本是一个流浪者,像西方的吉卜赛民族,流荡成性,到处为家;像东方的游牧部落,逐着水草而迁徙;又像犹太人,曾没有了国家,散居异地谋生,都能各个繁荣起来,世界上的大富之家,不多是他们的子孙吗?
这些人的籍贯,都很含混。
我又是大地上的清道夫(旧时称打扫街道的工人),替大自然清除腐物烂尸,全地球都是我工作的区域。
我随着空气的流动而上升。有一回,我正在天空4000米之上飘游,忽而遇见一位满面都是胡子的科学家乘着氢气球上来追寻我的踪迹。那时我身轻不能自主,被他收入一只玻璃瓶子里,带到他的实验室里去受罪了。
我又随着雨水的浸润而深入土中,但时时被大水所冲洗,洗到江河湖沼里面去了。那里的水,我真嫌太淡,不够味儿,往往不能得一饱。
犹幸我还抱着一个很大的希望:希望娘姨大姐、贫苦妇人,把我连水挑上去淘米洗菜、洗碗洗锅;希望农夫工人、劳动大众,把我一口气喝尽了;希望由各种不同的途径,到人类的肚肠里去。
人类的肚肠,是我的天堂,在那儿,没有干焦冻饿的恐慌,那儿只有吃不尽的食粮。
然而事情往往不如意料的美满,这也只好怪我自己太不识相了,不安分守己,饱暖之后,又肆意捣毁人家肚肠的墙壁,于是乱子就闹大了。那个人的肚子,觉着一阵阵的痛,就要吞服蓖麻油(蓖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叫蓖麻子,榨的油叫蓖麻油,医药上做泻药,工业上做润滑油。蓖,bì)之类的泻药,或用灌肠的手法,不是油滑,便是稀散,使我立足不定,这么一泻,就泻出肛门之外了。
从此我又颠沛流离,如逃难的灾民一般,幸而不至于饿死,辗转又回到土壤了。
初回到土壤的时候,一时寻不到食物,就吸收一些空气里的氮气,以图暂饱。有时又把这些氮气化成硝酸盐,直接和豆科之类的植物换取别的养料。有时遇到了鸟兽或人的尸体,那便是我的大造化,够我几个月乃至几年享用了。
天晓得,20世纪以来,美国的生物学者渐渐注意到了伏在土壤中的我。有一次,我被他们掘出来,拿去化验了。
我在化验室里听他们谈论我的来历:有些人就说,土壤是我的家乡。
有的以为我是水国里的居民。
有的认为我是空气中的浪子。
又有的称我是他们肚子里的老主顾。
各依各人的实验所得而报告。
其实,不但人类的肚子是我的大菜馆。人身上哪一块儿不干净,哪一块儿有裂痕伤口,哪一块儿便是我的酒楼茶店。一切生物的身体,不论是热血或冷血,也都是我求食借宿的地方。只要环境不太干,不太热,我都可以生存下去。
干,莫过于沙漠,那里我是不愿去的。埃及古代帝王的尸体之所以能保藏至今而不坏,也就为着我不能进去的缘故。干之外,再加以防腐剂,我就万万不敢去了。
热到了60℃以上,我就渐渐没有生气了,一到了100℃的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我就没有生望了。我最喜欢的是暖血动物的体温,那是在37℃左右吧。
热带的区域,既潮湿,又温暖,所以我在那里最惬意、最舒适。因此又有人认为我的籍贯,大约是在热带吧。
世界各国人口的疾病和死亡率,据说以中国与印度为最高,于是众人的目光又都集中在我的身上了,以为我不是中国籍,就是印度籍。
最后,有一位欧洲的科学家站出来说我应属于荷兰籍。
说这话的人以为,在17世纪以前,人类始终没有看见过我,而后来发现我的地方,却在荷兰国德尔夫市政府的一位看门老头子的家里。
这件事发生于公元1675年。
这位看门先生是制显微镜的能手。他所制的显微镜,都是单用一片镜片磨成,并不像现代的复式显微镜那么笨重而复杂,而他那些镜片的放大力,却也不弱于现代科学家所用的。我是亲尝过这些镜片的滋味,所以知道得很清楚。
在空闲的时候,这老头儿便找些小东西,如蚊子的眼睛、苍蝇的脑袋、臭虫的刺、跳蚤的脚、植物的种子,乃至自己身上的皮屑之类,放在镜片下聚精会神地细看,那时我也夹杂在里面,有好几番都险些被他看出来了。
但是,后来,我终归被他发现了。
有一天,是雨天吧,我就在一小滴雨水里面游泳,谁想到这一滴雨水被他寻去放在显微镜下看了。
他看见了我在水中活动的影子,就惊奇起来,以为我是从天而降的小动物,他看了又看,疯狂了一样。
又有一次,他异想天开,把自己的齿垢(牙齿上的脏东西。垢,gòu)刮下一点点来细看,这一看非同小可,我的原形都现于他的眼前了。原来我时时都伏在那齿缝里面,想分吃一点儿“入口货”,这一次是我的大不幸,竟被他捉住了,使我族几千万年以来的秘密一朝泄露于人间。
我在显微镜底下东跳西奔,无处藏身,他眼也看红了,我身也疲乏了。一层大大厚厚的水晶上,映出他那灼灼如火如电的目光,着实可怕。
后来他还将我画影图形,并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报告给伦敦“英国皇家学会”,不久消息就传遍了全欧洲。所以至今还有欧洲人以为我是荷兰籍的。这是错以为发现我的地点就是我的“出生地”。
老实说,我就是这边住住,那边逛逛;飘飘然而来,渺渺然而去,到处是家,行踪无定,因此籍贯实在有些确定不了。
然而我也不以此为憾。鲁迅的阿Q,那种大模大样的乡下人籍贯尚且有些渺茫,何况我这小小的生物,素来不大为人们所注视,又哪里有记载可寻,有历史可据呢!
不过,我既是造物主的作品之一,生物中的小玲珑,自然也有个根源,不是无中生有,半空中跳出来的。那么,我的籍贯也许可从生物的起源问题上寻出端绪来吧。但这问题并不是一时所能解决的。
最近,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等科学装备,发现了在非洲南部距今31亿年前的太古代地层中的原始生物化石,找到长约0.5微米的杆状细菌遗迹,据说这是最古老的细菌化石。那么,我们的祖先的确是生物界原始宗亲之一了。这样,我的原籍就有证据可查了。\\\\\\\\\\\\\\\"

媒体评论
高士其是中国有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半个世纪以来,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亲切称为“高士其爷爷”。高士其逝世后,中组部确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也将3704号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高士其先生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谱写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终身不懈地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的生命奇迹,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高士其先生是科技工作者自觉肩负向人民群众传播科学的社会责任的杰出典范,科技工作者要以他为榜样,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纪念高士其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高士其科学精神座谈会,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评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