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圣陶散文精选(青少版)
  • 叶圣陶散文精选(青少版)
  • 叶圣陶散文精选(青少版)
  • 叶圣陶散文精选(青少版)
  • 叶圣陶散文精选(青少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叶圣陶散文精选(青少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13 2.2折 32.8 全新

库存2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圣陶

出版社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40350475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8元

货号31129677

上书时间2024-07-0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秉臣,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一代宗师”,有“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隔膜》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目录
世间有味
  没有秋虫的地方
  藕与莼菜
  客语
  卖白果
  暮
  牵牛花
  看月
  掮枪的生活
  一个少年的笔记
  骑马
  说书
  昆曲
  天井里的种植
  过节
  牛
  在西安看的戏
  景泰蓝的制作
故人旧事
  朱佩弦先生
  子恺的画
  两法师
  夏丐尊先生逝世
  回忆瞿秋白先生
  邻舍吴老先生
  好友宾若君
  我钦新凤霞
  我们的骄傲
旅行抒怀
  记游洞庭西山
  假山
  游了三个湖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从西安到兰州
  游临潼
  坐羊皮筏到雁滩
  林区二日记
  过去随谈
  谈成都的树木
  做了父亲
  薪工
过去随谈
  我坐了木船
  我和儿童文学
  生命和小皮箱
  “瓶子观点”
  苍蝇
  诚实的自己的话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专门为中学生量身定制的叶圣陶散文精选,精选了近50篇最能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散文,如《藕与莼菜》《没有秋虫的地方》《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等。其中,《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入选部编语文教材。叶圣陶散文古朴典雅,结构谨严,无一冗词,堪称中学生必读之精品。为方便学生阅读,编者将其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世间有味、故人旧事、旅行抒怀和过去随谈。这些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字,相信也能带给你感动和思考。

精彩内容
 没有秋虫的地方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
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和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
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
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唯一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
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
人最喜欢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祈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
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
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
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
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必求
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远胜于淡漠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何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趣味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
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
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
的意味丰富极了。
(原载1923年9月3日上海《时事新报·文学周刊》第86期)藕与莼菜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
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
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洗濯得这样洁白,才挑进城里来。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就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户户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曰课,直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上海,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就要
供在较大的水果铺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和腿,就是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
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爽利。切成片送进嘴里嚼着,有些儿甘味,但是没有那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
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
求。
想起了藕就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是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的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取得这样方便,当然能日餐一碗了。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