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走多远你终将面对自己(关于成长的那些事儿)/周国平致青春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论走多远你终将面对自己(关于成长的那些事儿)/周国平致青春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56 2.8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国平

出版社中国青年

ISBN9787515347189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869471

上书时间2024-07-0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人成就自己的两大必备法宝。如何高质量地阅读?如何通过文字进行自我觉察?如何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看了这本书,你就懂了。除了分数,青春还有不能错过的十件事——它们远远比分数更重要。周国平用几十年的人生总结出的经验之得,你一定要看。什么时候才算真正成熟?进入职场?结婚生子?都不是。让周国平告诉你,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我们要学什么?要怎样学?你以为进了学校就会学习吗?关于学习这件事,许多人懵懂到老。周国平说:忘掉学校所学的,剩下的才是教育。
《无论走多远你终将面对自己(关于成长的那些事儿)/周国平致青春系列》由周国平著。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只有一个人生》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目录
我也曾经年少
  关注人生的哲学之路
  享受生命的快乐
  智慧和童心
  人与书之间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与中学生谈写作
阅读,青春期最美她的恋爱
  哲学与你有缘
  经典和我们
  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青春期的阅读
  好读书
  读好书
  怎么读
青春不能错过的十件事
  青春不能错过的十件事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神圣的好奇心
  生命教育八题
  和少年朋友探讨人生的真理
  守护童年,回归单纯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逆境也是生活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论感恩
  道路与家
  用好你的天赋,不去管它的大小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
  幸福和苦难都属于灵魂
在世界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
  今天怎样做父母
  亲子之爱
  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怎样教孩子处世做人
  童心
  儿童教育五题
成长的真理是自我教育
  教育的七条箴言
  向教育争自由
  剩下的才是教育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何必名校
  中学老师是最难当的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
  应试体制下好教师的责任

内容摘要
 《无论走多远,你终将面对自己》针对年轻人的学习和成长问题,周国平以富有哲理的文字,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成长、精神素养等方面表达了他对于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理念和经验,是一本有益于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枕边书。
《无论走多远你终将面对自己(关于成长的那些事儿)/周国平致青春系列》由周国平著。

精彩内容
 童年离我越来越遥远了。但是,我相信童年岁月会悄悄地伴随每个人一生的道路。当我回想我的童年岁月时,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身体单薄、性格内向的孩子形象。这种禀性带给我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使我畏避外部世界,不善交际,几乎有些孤僻;另一方面又使我的内心生活趋于细腻,时常耽于沉思和幻想。后来我不得不花费很大的努力来克服我的性格
上的弱点,我对人生哲学的探索大约也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其中潜藏着自我治疗的需要。
2.扑在书籍上对于一颗如此敏感而脆弱的心灵,书籍就构成了一个既安全又有吸引力的世界。
我初中就读的学校是一所很普通的中学。临近毕业,班上一个女生建议我高中考上海中学,那是上海的头号名牌中学,她说那里的学生都住校,每周放学、上学有汽车接送。这个女生是我刚刚步入青春期时暗恋的偶像,我把她的建议看作一种恩宠,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考上后才知道,根本没有汽车接送这回事。不过,我一点也不后悔。实在也不必后悔。上海中学位于郊区,使我得以远离市嚣,生活在一个比较接近自然的环境里。校园里有小河、果树和农田,令我这个城里入耳目一新。我还得益于这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学习风气。我至今忘不了学校阅览室墙上的那条标语,那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它是如此确切地表达了我当时炽烈的求知欲,使我倍感亲切。
上大学时,校方让每个学生写一份自传,我通篇写的是我如何喜欢读书、读书如何使我受益。后来想想。人事干部看了我的这份自传一定会感到啼笑皆非。可是,我所写的确是实情,在我简单的早年生活中,我想不出还有比读书更重要的内容了。我出生的家庭与书香门第相去十万八千里,我的父亲原先是一家大公司的小职员,后来是基层干部,我的母亲是家庭妇女,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甚高,而且绝无读书的雅好。然而,我好像从小对书就有一种莫名来由的强烈兴趣。在我的记忆中,我看见那个弱小的孩子无数次地踩着凳子,爬到家中一口大柜的柜沿上,去翻看父亲的那些可怜的藏书。小学毕业,拿到了考初中的准考证,凭这个证件可以到上海图书馆看书,我为此感
到非常兴奋。我借的第一本书是雨果的《悲惨世界》,管理员怀疑地望着我,不相信十一岁的孩子能读懂
。我的确读不懂,翻了几页,乖乖地还掉了。读初中时,我家离学校有五站地,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每天只给我四分钱的单程车费。我连这钱也舍不得花,总是徒步往返,攒下来去买途中一家旧书店里我看中的某一本书。钱当然攒得极慢,我不得不天天去看那本书是否还在,直到攒够了钱把它买下才松了一口气。
到上海中学读书,除了别的好处外,我还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从家里到学校要乘郊区车,单程票价就是五角,于是我每周可以得到一元钱的车费了。
这使我在买书时顿时有了财大气粗之感,为此每个周末我都无比愉快地跋涉在十几公里的郊区公路上。
其实,我并不懂得怎样读书,我后来读书芜杂和不求甚解的毛病从那时就开始了。在读书时,我的忧郁的心灵仿佛找到了知音。在高中一年级的暑假,我读了许多中国古诗,整个假期都沉浸在竹林七贤、陶潜、李白等人忧生悲死的韵律里,自己也写了许多嗟
叹人生无常的伤感的诗。记不清确切的时间了,肯定不晚于十四岁,我已开始常常被死亡问题困扰。每想到总有一天我将从世上万劫不复地永远消失,我就感
到不可思议,绝望欲狂。死亡意识的觉醒和性的觉醒是我的青春期的两个痛苦的秘密,它们伴随着我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现在看来,死亡和性爱的问题在我后来的哲学思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是和我的青春期经验有关的。可是,当时我完全不知道,它们乃是困扰人类的两个最古老的问题,并且都是真正的哲学问题。
不过,那时候我对哲学几乎是一无所知,没有读过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哲学著作。我的兴趣倒是很广泛,文理都喜欢。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我对解几何、三角习题的热情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且常能另辟蹊径,提出比老师的示范更简洁的解法。我同样喜欢舞文弄墨,在我们班上,我和另一名男生的作文常常被当作典范。据语文老师说,我的长处是有独特感受和见解,他的长处是语法和结构的完美。
P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