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纪民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十一世纪民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42 4.9折 5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赤木明登|译者:张逸雯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

ISBN9787550318205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477312

上书时间2024-07-0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1
绪言 器物的道理...................19
直观....................................51
用之美.................................79
下手之美..............................113
工艺的大河...........................157
他力...................................189
概要...................................217
插图..................................

内容摘要
1928年,提出“民艺”一词的日本思想家柳宗悦先生写下了《工艺之道》,开启了日本民艺的理论探索之路,也让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如一只茶杯、一个饭碗身上所寄存的美感,第一次受到如此炽热的礼赞。
如今,距柳先生的发言已过去九十年,他的美论在日本影响深远,但是否真的被深刻理解了呢?是否存在与时代不符、需要更迭的部分?当今的手艺人生活在距柳先生的时代近百年之后的二十一世纪,对他们而言,手工的意义在哪里?人们还能重识寻常美物的精髓吗?
本书是日本当代漆涂名家赤木明登,将自己在杂志专栏上连载八年的文章,进行增补、修改后的整理之作。面对地方工艺越来越庸俗化,本作日常使用的民艺品也与生活渐行渐远的现状,赤木明登重拾《工艺之道》,潜入民艺世界的源头,并在自己的生活中体悟“何谓美物”,写下了这部与他的漆艺生活融为一体的民艺新论。
柳宗悦说,美的器物上有救赎之道;赤木明登说,柳先生的文字救了自己。他参照柳宗悦经典著作《工艺之道》的书写结构,令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二十一世纪民艺》与之仿若形成互文。赤木明登追随着柳宗悦对美的敏锐与求索,同时也因应时代现实的更新,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补充,甚至怀着尊敬之意给予批判。
书末附赤木明登特意遴选的20件最能代表当下民艺之美的物品,直观地传达作者对美物的眼光。

精彩内容
【序言】本书是将我在季刊《住》2009年春季号至2017年冬季号上连载的“无名的道路”专栏文章中,与民艺相关的部分重新整理,并对内容进行增补、修改后,进一步编辑形成的。
“工艺的诸多问题仍有如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较之于已有相当积累的艺术理论,工艺理论还处于初步阶段。不可思议的是,甚至连工艺的意义都尚无人能论述其深刻的智慧与正确的认识。”(柳宗悦《工艺之道》)1928年,柳宗悦先生在其第一本民艺理论集《工艺之道》开篇的这段话,是我写下这本书的契机之一。如今,距柳先生的发言已过去九十年。先生的工艺理论广为流传,是否真的被深刻理解了呢?在民艺运动即将迎来百年纪念之际,在跨越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的这一百年时间里,民艺理论是否被大家正确认识,是否存在与时代不符、需要更迭的部分呢?日本是一个工艺种类极为丰富的国度。若有机会巡游世界,走访各国普通家庭的厨房,就会对此深有感触。无论在亚洲其他国家,还是在欧洲诸国或美国,大部分家庭的食器柜里往往只摆一套与家庭人数相应的餐具,比如一套尺寸齐全的白瓷餐具,并在日常三餐中轮流使用。而且,这些餐具大部分都是工业制品。他们所持有的食器数量,在日本人看来少得惊人。想必这是因为在各国社会工业化的进程中,相对廉价的日用品总会提早一步被彻底产业化。 反观日本,种类丰富的手工艺品至今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制作这些手工艺品的匠人不仅没有消失,后继还有年轻人愿意传承。日本能保有这番景象,不正是柳先生及其倡导的民艺运动最伟大的功绩吗?在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中度过一生的先人,利用土地本来的资源和养分所创造出的生活道具,让柳先生从中发现了与自然协调的美。明治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化,人与土地的关系渐行渐远,手工艺品逐渐被工业制品取代,同时,经历了现代化的个体将手工艺品作为一种观赏的表现手段,划入了美术品的范畴。在这种风气下,民艺运动欲成一道堤防,将逐渐消失、分崩离析的手工文化尽可能地保留下来。然而,这份努力也终成徒劳,柳先生所真正不舍、疼惜的,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时代巨浪吞没的命运,只留下了一个剪影。
也许你会有疑问,我不是才表明,民艺运动为这个国家留下了丰富的手工艺吗?是没错。但很可惜,也可以很不客气地说,如今留下的不过是当时的残像。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与孕育出柳先生所收集的民艺品的时代相去甚远,因而我们既不可能制作出真正的民艺品,也无法去使用它们。但即便如此,我们仍不应该袖手旁观,眼看这些财富消失殆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