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燋爨集(当我谈翻译时我谈些什么及其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燋爨集(当我谈翻译时我谈些什么及其他)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2 3.7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施小炜|责编:周昀//黄建树

出版社武汉大学

ISBN9787307217560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1035075

上书时间2024-06-2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施小炜,学者、翻译家,旅日多年。著译颇丰,代表作有随笔集《东篱撷樱》、论文集《日本文学散论》、译著《老师的提包》《1Q84》《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等。

目录
译论篇
  闲话翻译
  村上春树的翻译观与被翻译观
  有一种时尚叫“非译”
  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日本文学翻译
  论全息翻译
  论以小令译和歌
  “山寨”村上春树
  且说“投胎转世”
月旦篇
  文学奖项知多少
  文学奖幕前幕后
  “他人就是暴力”
  “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
  一个人的文学奖
  唐突西施
  一部别具一格的双体小说
  跨越国境的双聚焦小说
  奇遇
  阴错阳差《杨家将》
  单骑走千里
  汉方小说
  关于分一杯羹的公理
  “9·11”后的现代骑士
  杂说《寝室》
  网虫的恋爱小说
  斯多葛小说家
  《源氏物语》的容受:在世界,在中国
  《源氏物语》在日本
他山篇
  汹涌的“携带小说”
  携带着小说出行
  文坛“双打冠军”?
  目标:文化“发信国”
  因为感激
  吟哦在时代的阴影里
  “女流文学”
  文海新潮:主妇争做侦探小说家
  购书闲谈
  唐诗万古
  文坛英雄出少年?
  林京子笔下的复旦大学
  堀田善卫所见到的抗战胜利时的上海
  大江健三郎店长
敝帚篇
  《日人访华游记丛书》序言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译后记
  《老师的提包》译后记
  《阴阳师·飞天卷》译序
  《阴阳师·凤凰卷》译序
  《阴阳师》导读
雌黄篇
  也说汉语西渐
  知识的欺诈
  说“一个字”
  关于历史教科书问题
  十五岁的思想
  “俗”的隔膜
  战争神社
  鲜花都到哪里去了?
  歌手与学运
  说“称谓”
  金屋藏娇
  “文武两道”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施小炜论村上春树、全息翻译、日本文学、文化现象等内容的随笔、评论和序跋共59篇,是作者翻译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介绍了许多日本当代文学作品和奖项,更从社会和文化层面为翻译作品的读者说明线索和背景。正如翻译在“赏音者”得“孤桐”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一样,本书亦可为读者理解翻译问题本身提供丰富的素材、新鲜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

精彩内容
 闲话翻译(一)篇幅所限,只得开门见
山。斗胆直言一句:笔者以为,文学,乃是不可翻译的东西。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故,且容笔者先拉来几位“外援”,亦即日人所说的“助っ人”(suketto)来“助太刀”(sukedachi)。
想必读者诸贤亦有所知,在西洋有一本“钦定本”(authorizedversion)英译《圣经》煞是著名,自打问世之后,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始终被奉为圭臬,它就是由英王詹姆斯一世(JamesI,1566—1625)钦定、于1611年正式推出的HolyBible的标准版本——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翻译作品的首次大规模登场,好像也是出现在宗教的地平线之上的,其契机便是佛经的汉译。东西方不谋而合,相映成趣——在这个钦定本标准英译《圣经》的“译者寄言读者”(“TheTranslatorstotheReader”)中,它的译者们将这样的溢美之词奉献给了翻译,道是:Translationitisthatopeneththewindow,toletinthelight;thatbreackeththeshell,thatwemayeatthekernel;thatputtethasidethecurtain,thatwemaylookintothemostholyplace;thatremoveththecoverofthewell,thatwemaycomebythewater.翻译,它就是那样一种东西:它开启窗户,让光明进来;它打破硬壳,于是我们可以吃到果仁;它拉开帘幕,于是我们可以窥见至为神圣的场所;它揭开井盖,于是我们可以亲近井水。
从这种对翻译的功能功
效高度肯定与夸赞之中,我们看到的是功成名就的翻译家们的轩昂与自负,甚至还会有人从中嗅出一种近乎自卖自夸的王婆气味来,亦未可知。
然而对于这个钦定标准版英译本《圣经》,其实自打其问世以来就一直有人不以为然,比如说那位做过都柏林大主教(archbishop)的英国人惠特利(RichardWhately,1787—1863),这位哲学家兼神学家(theologian)就很不买账,曾经手举着这本钦定《圣经》厉声高唤道:Neverforget,gentlemen,neverforgetthatthisisnottheBible.This,gentlemen,isonlythetranslafionoftheBible.切莫忘记,诸位,切莫忘记这并不是《圣经》。这,诸位,只不过是《圣经》的翻译而已。
这位主教大人的一番话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非常重要
,他敦促我们意识到:一旦经过了翻译这道工序,那《圣经》便再也不是《圣经》了;翻译过来的《圣经》,归根结蒂,无非只是《圣经》的翻译罢了,没有更多。
同理,或许我们也可以效仿他说一句:一旦经过了翻译这道工序,一部文学作品便再也不是原来的那部文学作品了,无非只是它的翻译罢了,没有更多。
然而这个问题大概不宜过分深究。因为惠特利所否定的,固然是《圣经》的英文译本;而他所努力捍卫的,显而易见,就是这个英译本所依据的拉丁文版本。可是他似乎忘记了,这个他信为根本、断定一经翻译便会走样的拉丁文本《圣经》,其本身实际上也不过是个经过了翻译这道工序的文本——Infact,itisonlythetranslationoftheBibletoo——而已,而且它还是一个经过了重重转译的翻译本。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旧约》(OldTestament)是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方才抵达拉丁文本的,在此之前,它原本用希伯来文(Hebrew)和阿拉姆文(Aramaic)写成,又经过了希腊文(Greek)的翻译;至于《新约》(NewTestament),则经过了更多语种的翻译,从希腊文及阿拉姆文、科普特文(Coptic)、埃塞俄比亚文(Ethiopic)、再到哥特文(Gothic),一
直要等到公元406年,才有了圣哲罗姆(St.Jerome,约347—约420)的通俗拉丁
文本《圣经》问世,此后被用作标准文本长达千年。可见,尽管有人,譬如惠特利一流,挑头反对,可翻译还是大行其道,在基督教的传播——不妨把它也当作一种文化传播一上是承担了重大使命、完成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当然,这,却也只能说明翻译的作用不容否定,并不能用来证明翻译就等同于原本。伴随着翻译这一手段的文本传播或者文化传播,说不定就是一个充满了由误解与误译所造成的“原义耗损”的过程。当然,它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由相同原因所造成的“新义增生”的过程。
英国著名诗人蒲柏(AlexanderPope,1688—1744)独力完成了荷马(Homeros,约前9世纪—前8世纪)史诗《伊利亚特》(Iliad)的翻译,颇为自得,要求大学者本特利(RichardBentley,1662—1742)对“我的荷马”(myHomer)予以评论,而本特利的回答却是相当富有哲理,发人深思:Itisaprettypoem,Mr.Pope,butyoumustnotcallitHomer.那是相当好的诗,蒲柏先生,不过你不可以称它为荷马。
如同圣经一样,一旦经过了翻译,荷马便不再是荷马了。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