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15 5.4折 5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红勋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

ISBN9787307225732

出版时间2021-1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31299306

上书时间2024-06-2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红勋,男,河南濮阳人,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传媒科技》杂志青年编委,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视听传播、媒介文化与青年文化等研究。在《中国青年研究》《中国电视》《新闻界》《编辑之友》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主持“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研究”等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微信与媒介生态环境建构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撰著《媒体奇观视域下的中国电视娱乐文化转型研究》《微信与媒介生态环境》等学术著作2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青年的媒介使用/交往研究
    2.媒介化研究
  三、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
    2.应用价值
  四、研究方法
  五、媒介化交往:关键概念的厘定
  六、本书的逻辑结构
第二章  青年在线学习的社交表现
  一、青年社会交往的多元呈现
  二、环境适应与社交渴望:青年在线学习的心理机制
  三、微信群、直播与弹幕:学习社交化的建构过程
  四、认知的深化:学习社交化的意义审视
  五、小结
第三章  青年匿名社交的自我呈现
  一、自我呈现的学术爬梳
  二、匿名社交:自我呈现的展演空间
  三、情感与社交:自我呈现的双重动机
  四、表演、展示与幻想:匿名社交的表征机制
  五、关系延伸与游戏性沉醉:自我呈现对青年的影响
  六、小结
第四章  青年游戏实践的社会交往
  一、青年游戏与社会交往:现状的考察
  二、自我交往:角色认知的想象性互动
  三、人际交往:关系的连接与凝聚
  四、群体交往:仪式与社群的重新结构化
  五、情绪满足:青年游戏交往的动机需求
  六、文化认知与实践再造:游戏交往对青年的影响
  七、小结
第五章  青年粉丝的在线社交
  一、仪式、互动与再生产:在线社交的诠释性表征
    1.粉丝的仪式化崇拜
    2.粉丝与偶像的互动
    3.粉丝对文本的再生产
  二、记忆、情感与关系拓展:在线社交的内在诉求
    1.集体记忆:乡村的守望与重塑
    2.情感慰藉:陪伴与心理依赖
    3.关系拓展:交往主题的意义升级
  三、小结
第六章  青年媒介化交往的生成动因
  一、新技术场景:媒介化交往的外在机制
    1.移动设备:媒介化交往的物质载体
    2.社交媒体:媒介化交往的生成场景
    3.“大数据”:媒介化交往的智能连接
    4.“传感器”:媒介化交往的感知传输
    5.全球定位系统:媒介化交往的空间勾连
  二、青春的活力:媒介化交往的主体表达
    1.青年:活力四射的特殊群体
    2.社交需求:媒介化交往的动力需求
  三、小结
第七章  青年媒介化交往的运行逻辑
  一、制度逻辑:青年媒介化交往的结构化场域
    1.媒介化交往的制度嵌入
    2.制度环境:媒介化交往的生态关系
  二、文化逻辑:媒介化交往的意义表征
    1.虚拟的流动:交往空间文化的当代塑形
    2.风格的再造:交往主体的文化身份想象
  三、小结
第八章  青年群体媒介化交往的信仰风险
  一、问题的表征:“信仰风险”何以可能?
    1.信仰对象“媒介化”
    2.信仰实践“消费化”
    3.信仰情感“冷漠化”
  二、批判的归因:“信仰风险”缘何而成?
    1.新媒介的推波助澜
    2.西方社会思潮的隐形渗透
    3.社会压力的现实胁迫
  三、路径选择:“信仰风险”的化解之道
    1.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2.着力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四、小结
第九章  青年媒介化交往的后果批判
  一、媒介化交往的关系延伸
    1.青年交往对象的扩大化
    2.青年交往空间的拓展性
    3.青年交往方式的多态化
  二、媒介化交往的断连需求
    1.青年社交关系的冗余性
    2.青年社交边界的模糊性
    3.青年社交感知的倦怠性
  三、媒介化交往的异化生产
    1.青年自我的主体虚焦
    2.青年社交的关系疏离
  四、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在移动互联技术日渐主导的当代社会语境下,媒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嵌入日常生活的阐释机理与表征机构,并在超越“中介化”的工具性意义中形塑了“媒介化”的知识图式。本书立足于移动互联这一当代社会语境,致力于探讨青年群体的媒介化交往表征、生成动因及其运行逻辑,以期在青年研究与媒介研究之间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有效缝合单一学科主导下的“碎片化的断裂”。本书介绍了当代青年媒介化交往的集中类型,分析了媒介化交往的动因、运行逻辑,以及媒介化交往的利弊,并就如何化解媒介化交往的风险进行了论述,阐明当代青年应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坚定理想信念,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完成历史使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