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狂喜
  • 生命的狂喜
  • 生命的狂喜
  • 生命的狂喜
  • 生命的狂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命的狂喜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8.16 6.2折 109.9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约瑟夫·坎贝尔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254642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09.9元

货号31672486

上书时间2024-06-2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美】约瑟夫·坎贝尔?美国知名作家,影响世界的神话学大师他创造了一系列影响力较强的神话学巨作,跨越人类学、生物学、文学、哲学、心理学、宗教学、艺术史等领域,包括《千面英雄》《英雄之旅》《神话的力量》《千面女神》以及《众神的面具》系列等。
?西方流行文化的一代宗师他是影响披头士乐队、猫王、迈克尔·杰克逊、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J.K.罗琳和乔布斯的精神导师。他的作品被好莱坞列为必读书目,幻化出各种具有戏剧性、娱乐性和心理真实性的故事,是《星球大战》《黑客帝国》《蝙蝠侠》等电影的灵感之源。
?具有启发性的心灵导师、演说家访谈节目《神话的力量》在全美范围内开播后,立即震惊了百万听众,节目同名图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长达一年之久,他的著作一一再版,他的演讲震撼无数心灵。

目录
前言 一首献给缪斯女神的情诗
第一部分 在舞蹈中感知生命的狂喜:文章和演讲(1944—1978)
01  功败垂成(1944)
02  文本,还是理念?(1944) 
03  内容与形式的周年纪念(1945)
04  古老的夏威夷草裙舞(1945)
05  象征主义与舞蹈(1950)
06  舞蹈意象中的神话表达(1978)
第二部分 将神话力量注入舞台与视觉艺术
07  无意识思维的发展
08  无意识与创造力的结合 
09  现代视觉艺术中的神话表达 
10  未来戏剧的理想状态
11  神奇的日本舞者
12  一种全新的戏剧观
13  “我看见美国在跳舞” 
14  第三类舞者
15  舞出生命图腾
16  对空间的亲密感觉
17 与这片土地相联系
18  受神话启发的艺术 
19 戏剧的诗意,生命的狂喜
[作者观点] 
1、心灵对神话的觉醒比感官对形式的觉醒更早发生。
2、舞蹈是在浸润着神话灵感的氛围中诞生的,艺术家只要知道如何诠释这些原型,就能召唤出人类灵魂中的能量。
3、如果艺术家基于神话和无意识的原型创作,就有可能跨越文化的界限,在人类基本的内在知识层面上实现即时沟通。

内容摘要
约瑟夫·坎贝尔,享誉世界的神话学大师,而舞蹈是坎贝尔的众多爱好之一,也是他神话研究的重要源泉。坎贝尔的妻子珍·厄德曼是现代舞界的领军人物,被公认为是先锋戏剧运动中重要的艺术家。坎贝尔1972年退休后,和妻子一起成立了“睁眼剧院”,在那里演出了近十五年的舞蹈和戏剧作品。妻子厄德曼是坎贝尔的灵魂伴侣,也是他的缪斯女神,这本《生命的狂喜》正如同他献给舞蹈家妻子的一首情诗。
《生命的狂喜》汇集了坎贝尔之前文集中从未收录的7篇关于舞蹈与神话的文章,以及他的遗世之作——去世时正在撰写的作品《将神话力量注入舞台与视觉艺术》。在本书中,坎贝尔探索了20世纪现代艺术和舞蹈的兴起,深入研究伊莎朵拉·邓肯、玛莎·格雷姆等舞蹈家的作品中蕴含的神话哲学,揭示神话之于艺术与美学的重要意义,更带领读者探索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与自我心灵的关系。通过体验舞蹈艺术,通过形体的跃动,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知生命的力量,达到灵魂与肉体的高度统一。

主编推荐
●影响世界的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献给妻子的深情之作
坎贝尔——拯救人类心灵的神话学大师、西方流行文化的一代宗师、影响披头士乐队、猫王、迈克•杰克逊、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J.K.罗琳、乔布斯、奥巴马的精神导师。本书是坎贝尔遗世之作,未公开手稿首度面世,更是他献给舞蹈家妻子的深情之作。
●如果神话是带领我们发现奥秘的生命之歌,《生命的狂喜》就是生命舞者的灵感之书
坎贝尔认为,神话意象中隐藏着宇宙与自然的永恒智慧,这些意象天然蕴含在人类心灵深处。神话产生于心灵,也能带领我们回归心灵。通过对神话的研究,我们可以展开与内在力量的对话,从而认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刻、更加睿智的内在自我。
●读《生命的狂喜》,在神话指引下纵情跃动,唤醒内在原力
坎贝尔认为,生命的目标在于使身体脉动契合宇宙的脉动,使自己的本性契合大自然。通过体验舞蹈艺术,通过形体的跃动,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知生命的力量,达到灵魂与肉体的高度统一。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从容,《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希尔曼,美国编剧大师克里斯托弗·沃格勒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精彩内容
01功败垂成(1944)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在欣赏舞蹈表演时被这种感觉折磨过?这么多年过去了,翻旧账似乎不太合适。但既然要动笔书写,我就将萦系于怀的感受说出来吧。
我与现代舞的初次邂逅,是在本宁顿学院的一次舞蹈技巧展示课上。一切或许只是电光石火的一瞬,但我似乎看到了未来人类在崭露头角。那些年轻学子从蕴含着无尽生机的空间大跳出场,以人体的姿态与磅礴气势,彰显着血脉偾张的神奇伟力和催生万物的光阴悸动。境遇的重负、时间和地点的各种意外以及那令我们大多数人如海狸般笨拙蹒跚的肉体缺陷都渐渐消失了,赤裸、充满光辉的人类出现在生命的满腔痛苦之中。精神的激荡超出了语言的范围。运动、意义与感受浑然一体,以语言去描述只会徒显空洞。我看到身体被火山烈焰抛掷着,从那震颤不已的混沌中爆发出来。那里曾经喷涌出我们所有人—喷涌出世间万物,喷涌出旋转的原子恶魔与夜空的星系。我敢肯定,这场演出意义重大,非同小可。
可是之后,稍晚些时候,我又欣赏了人生中的第一场音乐表演。表演包含一系列展示了美国今昔的音乐小品,有一些取材于日常新闻主题、既说教又悲悯的曲子,有几首带着讽刺腔调的滑稽乐曲,有一个试图阐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中某个著名主题的作品,还有一小支采用A—B—A曲式、融合了六七种乐章技巧的精致编曲。不得不说,要不是有最后那首曲子,我还以为自己在研读现代文库(ModernLibrary)出版的图书呢。缪斯女神特普斯歌利俨然戴上了她叔叔的眼镜和假胡须,每个乐章都被用来推动某个重大的哲学论题,却又有点老生常谈。一切甜言蜜语都浸润在规训和教益之中。那些精彩绝妙的干劲、撩人心扉的魅力,还有简直令人震撼到无法言喻的技巧展示都到哪儿去了?哪儿去了?这七年来我一直在苦苦探寻。
在各种艺术之中,最难改编成隐晦乃至劝诱式社评作品的可能就是舞蹈了。但它能为科学普及和当下的政治意图服务,只不过在这样的场景中,它无法发挥创造力罢了。严肃的科学、学术和法律工作并不是和着手鼓的拍打声完成的,古西班牙宫廷舞萨拉班德舞也并不能与竞选演说媲美。我们不得不发问:这位现代舞者真舒服自在吗?从女领队的角色中她感到自我实现了吗?看过那次在本宁顿学院的舞蹈技巧展示课之后,我恐怕不能这么认为。无论如何,现代舞必定从一开始就丰富地表达了生命的力量、生活的勇气和存在的狂喜。可是从舞蹈技巧展示课上的一刹那到舞台表演的瞬间,这一切又都消失到哪里去了呢?
我现在提出的问题,或许太过沉重。在最初那次令人浮想联翩的舞蹈技巧展示课中,基本的技巧里蕴含着宏伟崇高的寓意。要将这种寓意用成熟的编舞呈现出来,也许只有一位仿若天神、能够穿透现代存在的诸般痛苦而翩翩起舞的天才,方能胜任。舞者必须创造,不是为了抗拒存在的必然性,也不是因为再次陷入了天真的乌托邦主义,更不是为了逃避当今时代的生存问题,而是因为充分意识到了存在的恐怖,却依然做出了狂热的肯定。自古以来,舞者便象征着坚不可摧的人类生命。代表毁灭的酒神之舞(Dionysos-dance)同时也是人体内部熊熊燃烧的创造之火在起舞。难道还需要指出,生命是一个过程,其中充斥着变化及伴随变化而来的痛苦,并且痛苦衰亡是欢乐新生的另一副面孔吗?美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艺术并非诞生于恐惧,也非诞生于希望,而是源于一种超越和平衡这两者,并揭示世界和谐奇迹的体验。无论生活是悲是喜,这种和谐始终维持着外太空星球的运行、原子内部电子的旋转、地球活力的延续。既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尤为艰难,那就更需要对未曾堕落的艺术给予基本的肯定。
遗憾的是,随着光阴的流逝,舞蹈队列正被黑板和演讲台上的文本取代。在我第一次欣赏的那场令人沮丧的舞蹈表演上,有些曲目根本就像夸张变形的演讲手势。今天,表演者们要为大家做演讲啦!乏味又单调!谁不想知道,为什么舞者拥有舞蹈天资的源头活水,用大半生修炼出富有表现力的奇迹身段,却要让毫不起眼的平庸大脑夹在中间碍事呢?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诗歌、社论和感叹的瘟疫,又被该领域的一个伟大创造,也就是玛莎·格雷姆小姐的“舞剧”,推向了更深处。这种神奇的体裁有着自成一派的规则、特性和范围,严格来说都是关于永恒的梦之国度,而非生命丛林的心跳节奏。恕我直言,舞蹈之所以要引入这些超现实的魔法,是为了让观众用最深刻的回想来体验,而不是直接去体会。魔法的神奇之处在于无形的缥缈氛围,而剧中角色的实际表演少得惊人。诗歌的碎片、舞蹈的碎片、风景的碎片、音乐的碎片里充斥着连续的催眠咒语,睡梦风景中四处闪烁着磷光,动机神秘的过客更是在其中来来往往。如此丰富的艺术,显然不是从重大的现代舞技巧新发现中直接发展而来的,而是由一位伟大的现代舞者以自己的灵魂做出的全新创造。它是一个全新的类别。要是从它这里寻找答案,去回答我之前那个关于舞蹈技巧展示课的“破问题”的话,就是在否定它特有的卓越和奇妙。
与此同时,令人遗憾的是,整个现代运动正在朝小短剧靠拢,倒向“诗—舞”这种可怕的杂种艺术。原汁原味的舞蹈已被置于死地。就让我用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中蚱蜢对蚂蚁所说的话来倒出满腔的苦水吧:Yourgenusitsworldwide,yourspacestsublime!你的属类遍布世界,你的空间至崇至高!
But,HolySaltmartin,whycan’tyoubeattime?但是,神圣的蚱蜢,为什么你打不了节拍?
要求节拍而不要求文本的我,或许是离谱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如果舞者对自己肢体技能的信任足以让卖书的人被抛在脑后,那么观看她的演出才算不负良宵。
还有谁也一直在被这种感觉折磨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