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乡书
  • 怀乡书
  • 怀乡书
  • 怀乡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怀乡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85 5.6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盛可以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4574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30259553

上书时间2024-06-2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盛可以,上世纪七十代出生于湖南益阳。著有长篇《北妹》《道德颂》《死亡赋格》《野蛮生长》等八部,以及《福地》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和水墨画作品集《春天怎么还不来》。小说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发表出版。曾获国内多种文学奖项。2012年英文版《北妹》入围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其作品语言风格猛烈,热衷于声音实验,涵盖情感和社会领域,以敏锐观察和冷酷书写而著称。2018年将推出多部作品的英、法、意、瑞典以及捷克语版本。

目录
推荐序  李健

对着村庄呐喊
1 煤油灯下读古书 
2 抽陀螺  
3 弹弓qiang打鸟  
4 晒咸鱼  
5 捉迷藏  
6 畜生也有人性  
7 蓝色的河流  
8 开学了,扎小辫  
9 寂寞的传凉子  
10 放yanhua  
11 爆米花  
12 打野草  
13 对着村庄呐喊  
14 滚铁环  
15 随父亲钓鱼  
16 飞翔的梦  
17 乡下的春天  
18 石磨  
19 最爱妈妈  
20 杀猪过年  
21 当一个兵  
22 美是危险的  
23 别说乡下人心眼坏  
24 下象棋  

故乡在天堂
25 不下雪的冬天  
26 老妈的菜园  
27 摘枝山花给妈妈  
28 擦肩而过的辉煌  
29 十里荷塘  
30 腹背受敌  
31 不甘  
32 听鸟儿唱歌  
33 尿尿比赛  
34 故乡在天堂  
35 无头苍蝇  
36 爷爷  
37 大千世界  
38 跑腿  
39 钓青蛙  
40 没有希望的田野  
41 稻草人  
42 下雨没伞也没靴  
43 不想看她老得太快  
44 活玩具  
45 谋算着改变生活  
46 捉田鸡  
47 民间说书人  
48 脚盆  
49 观赏鱼  

没水可喝的村庄
50 孤独是一头猛兽  
51 摘果子  
52 人得跟马学习  
53 迷信书  
54 与美好语言擦出火花  
55 月夜繁殖美  
56 偷来的西瓜更甜  
57 只有疯狗,没有疯猫  
58 照相  
59 不学无用  
60 兰溪河  
61 过得不委屈  
62 苦枣树花  
63 读点圣贤书  
64 草药偏方  
65 看地花鼓  
66 怎么和动物相处  
67 教什么?学什么?  
68 一派安详  
69 燕子花  
70 绞把子  
71 烧树兜子  
72 化作浮云一小朵  
73 在夏天冬眠  
74 游泳  
75 没水可喝的村庄  
76 正月里的冷清  推荐序  李健

对着村庄呐喊
1 煤油灯下读古书 
2 抽陀螺  
3 弹弓qiang打鸟  
4 晒咸鱼  
5 捉迷藏  
6 畜生也有人性  
7 蓝色的河流  
8 开学了,扎小辫  
9 寂寞的传凉子  
10 放yanhua  
11 爆米花  
12 打野草  
13 对着村庄呐喊  
14 滚铁环  
15 随父亲钓鱼  
16 飞翔的梦  
17 乡下的春天  
18 石磨  
19 最爱妈妈  
20 杀猪过年  
21 当一个兵  
22 美是危险的  
23 别说乡下人心眼坏  
24 下象棋  

故乡在天堂
25 不下雪的冬天  
26 老妈的菜园  
27 摘枝山花给妈妈  
28 擦肩而过的辉煌  
29 十里荷塘  
30 腹背受敌  
31 不甘  
32 听鸟儿唱歌  
33 尿尿比赛  
34 故乡在天堂  
35 无头苍蝇  
36 爷爷  
37 大千世界  
38 跑腿  
39 钓青蛙  
40 没有希望的田野  
41 稻草人  
42 下雨没伞也没靴  
43 不想看她老得太快  
44 活玩具  
45 谋算着改变生活  
46 捉田鸡  
47 民间说书人  
48 脚盆  
49 观赏鱼  

没水可喝的村庄
50 孤独是一头猛兽  
51 摘果子  
52 人得跟马学习  
53 迷信书  
54 与美好语言擦出火花  
55 月夜繁殖美  
56 偷来的西瓜更甜  
57 只有疯狗,没有疯猫  
58 照相  
59 不学无用  
60 兰溪河  
61 过得不委屈  
62 苦枣树花  
63 读点圣贤书  
64 草药偏方  
65 看地花鼓  
66 怎么和动物相处  
67 教什么?学什么?  
68 一派安详  
69 燕子花  
70 绞把子  
71 烧树兜子  
72 化作浮云一小朵  
73 在夏天冬眠  
74 游泳  
75 没水可喝的村庄  
76 正月里的冷清  推荐序  李健

对着村庄呐喊
1 煤油灯下读古书 
2 抽陀螺  
3 弹弓qiang打鸟  
4 晒咸鱼  
5 捉迷藏  
6 畜生也有人性  
7 蓝色的河流  
8 开学了,扎小辫  
9 寂寞的传凉子  
10 放yanhua  
11 爆米花  
12 打野草  
13 对着村庄呐喊  
14 滚铁环  
15 随父亲钓鱼  
16 飞翔的梦  
17 乡下的春天  
18 石磨  
19 最爱妈妈  
20 杀猪过年  
21 当一个兵  
22 美是危险的  
23 别说乡下人心眼坏  
24 下象棋  

故乡在天堂
25 不下雪的冬天  
26 老妈的菜园  
27 摘枝山花给妈妈  
28 擦肩而过的辉煌  
29 十里荷塘  
30 腹背受敌  
31 不甘  
32 听鸟儿唱歌  
33 尿尿比赛  
34 故乡在天堂  
35 无头苍蝇  
36 爷爷  
37 大千世界  
38 跑腿  
39 钓青蛙  
40 没有希望的田野  
41 稻草人  
42 下雨没伞也没靴  
43 不想看她老得太快  
44 活玩具  
45 谋算着改变生活  
46 捉田鸡  
47 民间说书人  
48 脚盆  
49 观赏鱼  

没水可喝的村庄
50 孤独是一头猛兽  
51 摘果子  
52 人得跟马学习  
53 迷信书  
54 与美好语言擦出火花  
55 月夜繁殖美  
56 偷来的西瓜更甜  
57 只有疯狗,没有疯猫  
58 照相  
59 不学无用  
60 兰溪河  
61 过得不委屈  
62 苦枣树花  
63 读点圣贤书  
64 草药偏方  
65 看地花鼓  
66 怎么和动物相处  
67 教什么?学什么?  
68 一派安详  
69 燕子花  
70 绞把子  
71 烧树兜子  
72 化作浮云一小朵  
73 在夏天冬眠  
74 游泳  
75 没水可喝的村庄  
76 正月里的冷清  

内容摘要
《怀乡书》是作家盛可以,用“随笔文字+水墨画作”,对原生故乡的一次最真切的回望。
全书由“对着村庄呐喊”“故乡在天堂”“没水可喝的村庄”三幕组成,将作者在故乡湘北的成长深刻片段与单纯景致,以及去乡后对故乡际遇和变化的诸多审视,通过温暖且不乏警醒的文字,以及质朴、原生态的画作,复调呈现,勾勒出一部当代社会中的自我成长志。
无论是定居、漂泊,还是浪迹,对于异乡的人,故乡常常是自我形塑的开始,于是怀乡、望乡,成为我们回看自身成长的情感方式。对于盛可以而言,正是借由对故乡的此种回望与观察,使她获得新的认知与思考,文学创作的主题也得以拓宽与加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怀乡,是我们每个人自我蜕变的原点。《怀乡书》是作家盛可以,用“随笔文字+水墨画作”,对原生故乡的一次最真切的回望。
全书由“对着村庄呐喊”“故乡在天堂”“没水可喝的村庄”三幕组成,将作者在故乡湘北的成长深刻片段与单纯景致,以及去乡后对故乡际遇和变化的诸多审视,通过温暖且不乏警醒的文字,以及质朴、原生态的画作,复调呈现,勾勒出一部当代社会中的自我成长志。
无论是定居、漂泊,还是浪迹,对于异乡的人,故乡常常是自我形塑的开始,于是怀乡、望乡,成为我们回看自身成长的情感方式。对于盛可以而言,正是借由对故乡的此种回望与观察,使她获得新的认知与思考,文学创作的主题也得以拓宽与加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怀乡,是我们每个人自我蜕变的原点。《怀乡书》是作家盛可以,用“随笔文字+水墨画作”,对原生故乡的一次最真切的回望。
全书由“对着村庄呐喊”“故乡在天堂”“没水可喝的村庄”三幕组成,将作者在故乡湘北的成长深刻片段与单纯景致,以及去乡后对故乡际遇和变化的诸多审视,通过温暖且不乏警醒的文字,以及质朴、原生态的画作,复调呈现,勾勒出一部当代社会中的自我成长志。
无论是定居、漂泊,还是浪迹,对于异乡的人,故乡常常是自我形塑的开始,于是怀乡、望乡,成为我们回看自身成长的情感方式。对于盛可以而言,正是借由对故乡的此种回望与观察,使她获得新的认知与思考,文学创作的主题也得以拓宽与加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怀乡,是我们每个人自我蜕变的原点。

精彩内容
不甘乡下人像畜生一样干活,小孩子野到十二三岁,甚至更小,就要套上重轭,向劳动力队伍靠拢。少年L贪玩辍学,干了一个双qiang的农活,吓得重回学校发奋读书,后来考上重点大学。他无法忍受两脚陷在淤泥里,蚂蟥吸血,蚊叮虫咬,太阳毒辣,水晒得发烫,人在田里上烤下蒸,累得浑身散架,相当恐怖。L成了村里的笑谈,人们说习惯了就好。L说不是习不习惯,而是甘与不甘的问题。L不甘,所以会努力改变。
中国的乡村很奇怪,一方面是牲口般的劳作,一方面充满宿命式的安逸,然这安逸也是牲口般的,无思无想,整个村庄难得找出一本课本以外的书。三十年以前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唯一不同的是,都有了挣钱的想法与出路,到城里做苦力,卖色相,孩子留在村里,没人顾及他们的学习教育,很可惜。孩子受父母观念影响,从小就浑浑噩噩的,慢慢被宿命式的东西填充,延续固有的愚钝与封闭,很难在他们身上看到希望与惊喜——说到底,没有不甘。
不过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现在对农民的政策比以前好多了,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回乡探亲,可以把车直接开进堂屋里。可是,多一寸水泥多一份窒息,泥土的乡村啊,将如何呼吸。
不想看她老得太快兰溪河从前通向大海。那时垂柳拂水,河水清澈,鱼虾味道鲜美;乌篷船、白色帆船,以及赤裸脚踩在鹅卵石上的纤夫在河中飘移,仿佛梦境。多年前兰溪河截流承包养殖,成为哑河,哑河无法表达内心的痛苦,郁闷哀伤,最终失去了光泽。
到城里,去远方,是自小的梦想。小时村里不通车,只能坐船进城,船慢如静止,我能忍受行船的单调无聊,是基于对城市的向往。夏天随妈妈划船到镇里上缴稻谷。如果粮食验收不合格,妈妈必须把谷子摊开晒一上午,中午我们吃碗米豆腐,下午再排队等验收,要是仍不合格,得在镇上住一晚,第二天继续晒。我那时不懂,为什么辛苦得来的稻谷白白上缴,家里米桶却空着,到处借米煮饭,青黄不接时更是艰难。当然,我没有特别饥饿的记忆,妈妈都扛了。妈妈从不悲观,她的顽强遗传给了我,像她那样,什么山都翻得过去。但我替妈妈委屈,羡慕城里的妈妈,不用晒太阳,肩头不挑百斤重担,穿得花花绿绿,唱歌跳舞。我的妈妈没有一条裙子,衣裤全部素色,孩子们是她的一切。我现在总给她买红衣服,想要她穿上我的城市、我的青春,不想看她老得太快。故乡逐渐消失,也罢,假若有一天槐树下不再有等我的妈妈,我便是真正无家可归了。
没水可喝的村庄我是个写小说的,不慎涂起了小画,不登大雅,承蒙朋友们喜欢鼓励,约作插图,开图文专栏,无非是画了些童年的孤独与忧伤,纯属私人记忆,谈不上艺术。
此前不曾画过一笔,也无半点作画的念头,某天处理练习书法的余墨,胡乱涂了一幅遛狗图,得其趣,疯癫上瘾,专情画了三个月,许是关于童年与故乡的情感得到梳理,骤然停笔,心情格外舒畅。
画中的黑狗“aobama”,是我妈妈养的,它聪明机警,毛发如黑绸缎,半岁时疑似中毒死亡。我怀念它。又伤感于故乡颓败,荷塘绝迹,死水污流,再无可以饮用的健康水源,一切美好和童年一样消逝不见,诞生了小画的主题。可以说画的是童年的孤独与爱,也可说是此时的绝望与伤;是缅怀逝去的故乡,也是哀悼现实的境况——我那个没水可喝不甘乡下人像畜生一样干活,小孩子野到十二三岁,甚至更小,就要套上重轭,向劳动力队伍靠拢。少年L贪玩辍学,干了一个双qiang的农活,吓得重回学校发奋读书,后来考上重点大学。他无法忍受两脚陷在淤泥里,蚂蟥吸血,蚊叮虫咬,太阳毒辣,水晒得发烫,人在田里上烤下蒸,累得浑身散架,相当恐怖。L成了村里的笑谈,人们说习惯了就好。L说不是习不习惯,而是甘与不甘的问题。L不甘,所以会努力改变。
中国的乡村很奇怪,一方面是牲口般的劳作,一方面充满宿命式的安逸,然这安逸也是牲口般的,无思无想,整个村庄难得找出一本课本以外的书。三十年以前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唯一不同的是,都有了挣钱的想法与出路,到城里做苦力,卖色相,孩子留在村里,没人顾及他们的学习教育,很可惜。孩子受父母观念影响,从小就浑浑噩噩的,慢慢被宿命式的东西填充,延续固有的愚钝与封闭,很难在他们身上看到希望与惊喜——说到底,没有不甘。
不过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现在对农民的政策比以前好多了,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回乡探亲,可以把车直接开进堂屋里。可是,多一寸水泥多一份窒息,泥土的乡村啊,将如何呼吸。
不想看她老得太快兰溪河从前通向大海。那时垂柳拂水,河水清澈,鱼虾味道鲜美;乌篷船、白色帆船,以及赤裸脚踩在鹅卵石上的纤夫在河中飘移,仿佛梦境。多年前兰溪河截流承包养殖,成为哑河,哑河无法表达内心的痛苦,郁闷哀伤,最终失去了光泽。
到城里,去远方,是自小的梦想。小时村里不通车,只能坐船进城,船慢如静止,我能忍受行船的单调无聊,是基于对城市的向往。夏天随妈妈划船到镇里上缴稻谷。如果粮食验收不合格,妈妈必须把谷子摊开晒一上午,中午我们吃碗米豆腐,下午再排队等验收,要是仍不合格,得在镇上住一晚,第二天继续晒。我那时不懂,为什么辛苦得来的稻谷白白上缴,家里米桶却空着,到处借米煮饭,青黄不接时更是艰难。当然,我没有特别饥饿的记忆,妈妈都扛了。妈妈从不悲观,她的顽强遗传给了我,像她那样,什么山都翻得过去。但我替妈妈委屈,羡慕城里的妈妈,不用晒太阳,肩头不挑百斤重担,穿得花花绿绿,唱歌跳舞。我的妈妈没有一条裙子,衣裤全部素色,孩子们是她的一切。我现在总给她买红衣服,想要她穿上我的城市、我的青春,不想看她老得太快。故乡逐渐消失,也罢,假若有一天槐树下不再有等我的妈妈,我便是真正无家可归了。
没水可喝的村庄我是个写小说的,不慎涂起了小画,不登大雅,承蒙朋友们喜欢鼓励,约作插图,开图文专栏,无非是画了些童年的孤独与忧伤,纯属私人记忆,谈不上艺术。
此前不曾画过一笔,也无半点作画的念头,某天处理练习书法的余墨,胡乱涂了一幅遛狗图,得其趣,疯癫上瘾,专情画了三个月,许是关于童年与故乡的情感得到梳理,骤然停笔,心情格外舒畅。
画中的黑狗“aobama”,是我妈妈养的,它聪明机警,毛发如黑绸缎,半岁时疑似中毒死亡。我怀念它。又伤感于故乡颓败,荷塘绝迹,死水污流,再无可以饮用的健康水源,一切美好和童年一样消逝不见,诞生了小画的主题。可以说画的是童年的孤独与爱,也可说是此时的绝望与伤;是缅怀逝去的故乡,也是哀悼现实的境况——我那个没水可喝不甘乡下人像畜生一样干活,小孩子野到十二三岁,甚至更小,就要套上重轭,向劳动力队伍靠拢。少年L贪玩辍学,干了一个双qiang的农活,吓得重回学校发奋读书,后来考上重点大学。他无法忍受两脚陷在淤泥里,蚂蟥吸血,蚊叮虫咬,太阳毒辣,水晒得发烫,人在田里上烤下蒸,累得浑身散架,相当恐怖。L成了村里的笑谈,人们说习惯了就好。L说不是习不习惯,而是甘与不甘的问题。L不甘,所以会努力改变。
中国的乡村很奇怪,一方面是牲口般的劳作,一方面充满宿命式的安逸,然这安逸也是牲口般的,无思无想,整个村庄难得找出一本课本以外的书。三十年以前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唯一不同的是,都有了挣钱的想法与出路,到城里做苦力,卖色相,孩子留在村里,没人顾及他们的学习教育,很可惜。孩子受父母观念影响,从小就浑浑噩噩的,慢慢被宿命式的东西填充,延续固有的愚钝与封闭,很难在他们身上看到希望与惊喜——说到底,没有不甘。
不过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现在对农民的政策比以前好多了,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回乡探亲,可以把车直接开进堂屋里。可是,多一寸水泥多一份窒息,泥土的乡村啊,将如何呼吸。
不想看她老得太快兰溪河从前通向大海。那时垂柳拂水,河水清澈,鱼虾味道鲜美;乌篷船、白色帆船,以及赤裸脚踩在鹅卵石上的纤夫在河中飘移,仿佛梦境。多年前兰溪河截流承包养殖,成为哑河,哑河无法表达内心的痛苦,郁闷哀伤,最终失去了光泽。
到城里,去远方,是自小的梦想。小时村里不通车,只能坐船进城,船慢如静止,我能忍受行船的单调无聊,是基于对城市的向往。夏天随妈妈划船到镇里上缴稻谷。如果粮食验收不合格,妈妈必须把谷子摊开晒一上午,中午我们吃碗米豆腐,下午再排队等验收,要是仍不合格,得在镇上住一晚,第二天继续晒。我那时不懂,为什么辛苦得来的稻谷白白上缴,家里米桶却空着,到处借米煮饭,青黄不接时更是艰难。当然,我没有特别饥饿的记忆,妈妈都扛了。妈妈从不悲观,她的顽强遗传给了我,像她那样,什么山都翻得过去。但我替妈妈委屈,羡慕城里的妈妈,不用晒太阳,肩头不挑百斤重担,穿得花花绿绿,唱歌跳舞。我的妈妈没有一条裙子,衣裤全部素色,孩子们是她的一切。我现在总给她买红衣服,想要她穿上我的城市、我的青春,不想看她老得太快。故乡逐渐消失,也罢,假若有一天槐树下不再有等我的妈妈,我便是真正无家可归了。
没水可喝的村庄我是个写小说的,不慎涂起了小画,不登大雅,承蒙朋友们喜欢鼓励,约作插图,开图文专栏,无非是画了些童年的孤独与忧伤,纯属私人记忆,谈不上艺术。
此前不曾画过一笔,也无半点作画的念头,某天处理练习书法的余墨,胡乱涂了一幅遛狗图,得其趣,疯癫上瘾,专情画了三个月,许是关于童年与故乡的情感得到梳理,骤然停笔,心情格外舒畅。
画中的黑狗“aobama”,是我妈妈养的,它聪明机警,毛发如黑绸缎,半岁时疑似中毒死亡。我怀念它。又伤感于故乡颓败,荷塘绝迹,死水污流,再无可以饮用的健康水源,一切美好和童年一样消逝不见,诞生了小画的主题。可以说画的是童年的孤独与爱,也可说是此时的绝望与伤;是缅怀逝去的故乡,也是哀悼现实的境况——我那个没水可喝的村庄啊,过去我们可以在任何池塘掬水止渴。
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与其说人们在这样的土地上生活,不如说在这样的土地上存活。很多人的故乡已经死去,或正在死去,我们无能为力。这些小画,也许可以当作故乡和“aobama”的天堂。
我是个写小说的,执着于探寻人性幽暗与丑陋,极不擅于用文字表达内心柔软与美,这些意外的小画,弥补了这种缺憾,我从不打算隐藏那个天真幼稚的我。很庆幸偶遇了作画的方式,一个有趣的业余爱好,使庸日添了生机。
有人劝我去拜师学画,绘画艺术深远莫测,自知时间精力有限,不敢奢求更多,能有这胡画不拘的快活,足够。
在夏天冬眠很难想象,在四季青葱的城市里,诗人如何诞生以及诗性如何存活。没有叶落的忧伤,没有冰冻的凛冽,没有春芽冒尖的喜悦,心昏昏沉睡,敏感变得锈钝。生活原本单调,若窗外的风景也一成不变,人便如困兽,总想着往外冲。北方契合内心需求,冷得酣畅,每一个细胞都清醒机灵,神采焕发。
第一次看到银杏树,十分惊讶,从未见过这样满树金黄,像火一样燃烧。它改变了我对秋天固有的印象。去年银杏黄叶还没凋落,第一场雪便覆盖其上。有时候,秋天并非只剩下光秃秃的事物,下雪却是温暖的。
北方苍茫粗粝,挟裹一股悲从中来,有一种凛凛的现实感,少了些浑浑噩噩,对一个写字的人来说,无疑是好的。山水冷寂,沉默深思,待春天来临,它们的思考便有了成果。人便和自然一样,体内也有复苏的勃勃生机。但实在不喜欢春花烂漫,败谢如泥,绚丽转眼腐臭,所以极少去赏花,单看些芽苞便已心满意足。芽苞是全部的力量,花坐享其成,芽苞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花显得空洞无物。芽苞含蓄内敛,花轻浮张扬。
有人面对大海抒情,“大海真他妈大”,在一朵花前,除了说句“真漂亮”,同样不知如何表达。所以只爱春寒料峭。春雪覆盖,绿芽刺穿薄雪,勇敢地舒展它的新生。接下来,我将在夏天冬眠。的村庄啊,过去我们可以在任何池塘掬水止渴。
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与其说人们在这样的土地上生活,不如说在这样的土地上存活。很多人的故乡已经死去,或正在死去,我们无能为力。这些小画,也许可以当作故乡和“aobama”的天堂。
我是个写小说的,执着于探寻人性幽暗与丑陋,极不擅于用文字表达内心柔软与美,这些意外的小画,弥补了这种缺憾,我从不打算隐藏那个天真幼稚的我。很庆幸偶遇了作画的方式,一个有趣的业余爱好,使庸日添了生机。
有人劝我去拜师学画,绘画艺术深远莫测,自知时间精力有限,不敢奢求更多,能有这胡画不拘的快活,足够。
在夏天冬眠很难想象,在四季青葱的城市里,诗人如何诞生以及诗性如何存活。没有叶落的忧伤,没有冰冻的凛冽,没有春芽冒尖的喜悦,心昏昏沉睡,敏感变得锈钝。生活原本单调,若窗外的风景也一成不变,人便如困兽,总想着往外冲。北方契合内心需求,冷得酣畅,每一个细胞都清醒机灵,神采焕发。
第一次看到银杏树,十分惊讶,从未见过这样满树金黄,像火一样燃烧。它改变了我对秋天固有的印象。去年银杏黄叶还没凋落,第一场雪便覆盖其上。有时候,秋天并非只剩下光秃秃的事物,下雪却是温暖的。
北方苍茫粗粝,挟裹一股悲从中来,有一种凛凛的现实感,少了些浑浑噩噩,对一个写字的人来说,无疑是好的。山水冷寂,沉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