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琦君散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琦君散文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29 5.2折 39 全新

库存4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琦君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77615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31697395

上书时间2024-06-2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师承“一代词宗”夏承焘,文学造诣颇高。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四十余本。作品经常被选入中学课本,并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著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等散文作品,晚年创作的小说《橘子红了》被改编为电视剧,由周迅、黄磊主演,一时掀起收视狂潮。

目录
目录
导读

童心辑
守着蚂蚁
寂寞的家狗
不放假的春节
报上见
鞋不如故
钓鱼
时间、时间
中个女状元

故乡辑
佛心与诗心
看庙戏
吃大菜
故乡的农历新年
粽子里的乡愁
梦中的饼干屋
想念荷花
母亲的菩提树
下雨天,真不好
猪年感怀

母亲辑
母亲的手艺
母亲的金手表
母亲的心情
南海慈航
妈妈银行
和妈妈同生肖
外公
父亲的两位知己

异国辑
念蟋蟀
鼠年怀鼠
若要足时今已足
放走一只小飞虫
快乐的罗拔多

读书辑
读诗的联想
四十年来的写作
鹧鸪天
团圆饼
永是有情人
“好收藏者必窃”的印证
陆放翁的感情生活
读书琐忆
培养文学的生活情趣

怀念辑
星辰寥落念高阳
胡蝶迷
永恒的思念
纸的怀念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照镜子
良缘·孽缘

内容摘要
封面、版权页、条形码:封扉设计:陶雷内容介绍:本书精选琦君散文四十八篇,包括童心、故乡、母亲、异国、读书、怀人等主题。写母亲的名篇《母亲的手艺》《母亲的金手表》,写父亲的名篇《想念荷花》,写老师的名篇《鹧鸪天》,写故乡的名篇《粽子里的乡愁》,写读书的名篇《读诗的联想》等等,都收录其中。琦君以散文和儿童文学名世,散文风格清新质朴、秀美典雅,在散文史和文学史上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本书比较全面地呈现了琦君散文的写作面貌,并配有珍贵作者照片。
金句:1、留予他年说梦痕,一花一木耐温存。
2、玫瑰花辨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
3、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4、所谓慧眼,也非天赋,而是由于阅读经验的累积。
5、读书、交朋友、游山玩水三者应融为一体,才是完整的人生。所谓人生哲学当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寻求,不要为空洞的理论所困扰。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
6、若无烦恼便无禅,望你以微笑之智慧,化烦恼为菩提,以磨刮出心性之光辉。
7、人生各在烦恼中过活,但必须极肯定人生,乃能承受一切幻灭转变,不为所动,随时赋予环境以新意义,新追求,超脱命运,不为命运所玩侮。
8、树无情,才能长青。人无情,乃得白头偕老。
9、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
10、像花草树木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精彩内容
目录导读童心辑守着蚂蚁
寂寞的家狗不放假的春节
报上见
鞋不如故钓鱼
时间、时间中个女状元故乡辑佛心与诗心看庙戏吃大菜故乡的农历新年粽子里的乡愁
梦中的饼干屋想念荷花母亲的菩提树下雨天,真不好猪年感怀
母亲辑母亲的手艺母亲的金手表母亲的心情南海慈航妈妈银行和妈妈同生肖外公父亲的两位知己异国辑念蟋蟀
鼠年怀鼠若要足时今已足放走一只小飞虫快乐的罗拔多读书辑读诗的联想四十年来的写作鹧鸪天团圆饼
永是有情人“好收藏者必窃”的印证
陆放翁的感情生活读书琐忆培养文学的生活情趣怀念辑星辰寥落念高阳胡蝶迷永恒的思念纸的怀念三十年点滴念师恩照镜子良缘·孽缘我写作的信念《琦君散文》导读文\\袁勇麟
数十年来,台湾文坛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独具特色的女作家,她们在散文创作领域“巾帼不让须眉”,托起了台湾散文的另一片天空。琦君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家,名列台湾十大散文家,散文作品入选各种重要散文选本和教科书中,堪称散文界的常青树。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她是台湾当代女散文家中最负盛名的二三健笔之一,散文创作生涯长达四十多年,出版散文集近三十种,如《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烟愁》等。台湾学者郑明娳认为:“潘琦君的散文,无论写人、写事、写物,都在平常无奇中含蕴至理,在清淡朴实中见出秀美;她的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豪华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琦君众多的散文作品中,对于童年记忆、故乡人事的怀念格外动人,数量亦丰,可说是琦君散文中写得最好的部分。在她第一部获奖的散文集《烟愁》的“后记”中,琦君指出,她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下许多童年的故事,写下我对亲人师友的怀念,也写下我在台湾的生活感想”。
“母亲”几乎是琦君笔下永恒的主题,在她创作的散文中,以母亲为主人翁的作品有数十篇,琦君从各个角度描写母亲的传统美德,如《母亲的手艺》,从绣花、打纻线、做红豆糕、编草鞋、穿花球等方面,极力摹写母亲的多才多艺,不仅勤劳贤惠,而且好学不倦;《母亲的金手表》,写母亲的俭省;《南海慈航》,写母亲的自甘淡泊;《妈妈银行》,写母亲的善良不记仇,塑造了一个温柔敦厚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感人肺腑。除了母亲,其次是师长,如描写父亲的《想念荷花》,纪念哥哥的《梦中的饼干屋》,追念外祖父的《外公》,缅怀恩师夏承焘的《鹧鸪天》,等等。琦君的散文初看仿佛都是写身边琐事,然而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字里行间流淌着她对亲人师友的爱。在极细小的生活琐事上,她随处寻觅温暖,记述温暖,散播温暖,温馨感人。
在琦君的散文作品中,有将近一半的内容直接描述童年时代生活和故乡风土人情。她将家乡美好淳朴的风土人情透过民俗节庆等的描写融入作品当中,如《故乡的农历新年》《粽子里的乡愁》《下雨天,真不好》《猪年感怀》《团圆饼》等。每一个节日、每一种习俗、每一处景致,通过琦君的妙笔生花,仿佛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爱的童话天地。琦君被称为以真善美的视角写童年故家的圣手,她散文的题材在许多方面与“五四”时期的冰心相似,承续了“五四”散文的流风余韵,作品情感真挚丰富,带有温柔、细腻、清纯、精致的特点,即使面对不好的事物,她也善于将痛苦隐藏在柔美的语调中,欲说还休地传达所识尽的愁滋味。楼肇明认为:“琦君却写出了新水平,她在一个新的散文水准线上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而在那些记述赴台以后和赴美期间生活的篇章,不论写人记事,都与怀人忆旧的散文风格不同,从守着蚂蚁迎来送往,到对小飞虫自称“妈妈”,从与邻居寂寞的狗成莫逆之交,到夫妻“参商不相见”成为“笔友”,展示了琦君幽默风趣的一面。琦君在《我写作的信念》中指出:“每个人的秉性不同,所受的教育背景不同,对文学的见解也不同。我始终主张文学应当多发扬光明美德,这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精神,我们可以撷取西方文学的技法,但不可扬弃本国的固有精神。”她以最纯真的童挚之眼去看待世界,她那颗永不退却的童心,使得世间一切的事物变得美好而真挚。琦君的散文从不嘲讽漫骂,也不空洞说教,只是善意地去观察,委婉地去描绘。她说,因为恩师与母亲教导她“时时要有佛家怜悯心肠,不要着一分憎恨”,“我笔下也产生不出反派角色,因此我永远只能写温厚善良人物”。
琦君的散文不仅得力于其为人处世真挚敦厚的秉赋气质,也根植于她的博学多识。她在大学时代,曾受业于著名学者、词人夏承焘先生,潜心攻读古籍,勤习作诗填词,有着深厚的国学修养。而长期大学执教生涯,使她对外来文化、外国文学也有很好的了解,能将古今中外融汇贯通,将智慧、学问、情感熔于一炉。她在《培养文学的生活情趣》中,从毛姆的名言“写作当从生活着眼,从人性出发”引申开来,认为:“伟大的文学著作,尤其能启发人类温厚的同情心,进而谋求促进整个国家的福祉。”琦君散文处处流露出对世人万物的包容和关爱,与她的这种文学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琦君曾在文章中引用过外国女作家的一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越发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更加温厚。”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窥见琦君散文创作心路之一隅。她的散文大多描写美好光明的事物,蕴含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正直善良的人生意义,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锻造美好人格。琦君的散文能够穿透时空的束缚,将那一份温情传递到不同世代读者的心中。琦君平和通达的心态、温柔敦厚的性情、坦诚节制的表达、行云流水的笔触,使她的作品超越时空,值得后人在不断发展变换的社会文化思潮中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琦君,一个感动各个世代的名字,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用宽容的态度看待世事沧桑,风靡文坛数十年而不衰。
袁勇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