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怎样戒网瘾
  • 大学生怎样戒网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生怎样戒网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6.59 5.3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赛男 刘新庚 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

ISBN9787517713463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1726351

上书时间2024-06-2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赛男,女,1976年生,祖籍湖南宁乡,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毕业。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十余年,历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辅导员,现任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专任教师。多次荣获“优秀辅导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3项。
刘新庚,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奠基人;湖南省首批干部教育培训名师,省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省反邪教协会副会长,省党建理论研究会特邀专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界著名专家,思政学科理论原创专家,学科水平评估核心专家。历任校团委副书记、校党委思政部副主任、基础教育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多次荣获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特别荣获“中南大学首届研究生最喜爱的导师”十佳奖,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受到《新闻联播》报道(2007年)。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重大和重点课题26项,出版著作19部,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272篇,在《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学术期刊转载逾百篇,思政学科论文高被引用率居全国前20之列,成果深受业界推崇。
\"

目录
\"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5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39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60
1.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60
1.3.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 68
1.3.3  控制论、传播学、法律等理论借鉴 72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76
1.4.1  研究思路 76
1.4.2  研究方法 78
1.5  创新点与不足 80
1.5.1  创新点 80
1.5.2  不足之处 81
2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概述 82
2.1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概念与本质属性 82
2.1.1  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规范意识的缺失 82
2.1.2  有害、偏私、落后、非法、盲动 91
2.2  网络文化的规范性特征 96
2.2.1  无害性特征 96
2.2.2  公正性特征 97
2.2.3  先进性特征 99
2.2.4  合法性特征 101
2.2.5  科学性特征 102
2.3  规范与失范的辩证关系 103
2.3.1  失范破坏规范 104
2.3.2  规范矫治失范 104
2.3.3  “失范”“规范”统一于文化的发展之中 106
3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现状调查 108
3.1  行为调研 108
3.1.1  调研方案 108
3.1.2  数据分析 112
3.1.3  个案讨论 125
3.2  现象分类 130
3.2.1  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失范现象 130
3.2.2  大学生网络物质文化失范现象 131
3.2.3  大学生网络制度文化失范现象 132
3.2.4  大学生网络行为文化失范现象 134
3.3  主要危害 135
3.3.1  亵渎文化文明要义  搅乱正常文化秩序 135
3.3.2  诋毁先进文化理念  离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6
3.3.3  扰乱经济社会秩序  妨碍大学生自身成长 137
4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成因分析 139
4.1  内因 139
4.1.1  思想上盲目崇尚西方 139
4.1.2  道德上责任意识淡薄 142
4.1.3  文化上人文底蕴较弱 143
4.1.4  心理上从众趋新求异 144
4.2  外因 145
4.2.1  国外反动文化的侵蚀 145
4.2.2  社会低俗文化的污染 147
4.2.3  学校教育管理的疏漏 149
4.2.4  家庭教育思想的滞后 151
4.3  机理 152
4.3.1  萌芽阶段:网络精神文化从思想异化到价值涣散 153
4.3.2  形成阶段:网络物质文化从“载体”观看到“景观”创建 155
4.3.3  发展阶段:网络制度文化从法纪漠视到自律废弃 157
4.3.4  深化阶段:网络行为文化从行为偏差到行为悖逆 159
5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规制策略 162
5.1  加强思想引领 162
5.1.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大学生网络文化的精神 162
5.1.2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凝聚大学生网络文化意志 164
5.1.3  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激励大学生网络文化创新 166
5.1.4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念导引大学生网络文化行为 167
5.2  注重制度规范 169
5.2.1  加强法纪教育防止自由主义泛滥 169
5.2.2  提高规制水平防止文化管理弱化 171
5.2.3  做好制度阐释增进制度文化自信 173
5.2.4  创设考核机制促进行为规范强化 175
5.3  强化实践养成 177
5.3.1  优化网络文化学习 提升网络文化底蕴 177
5.3.2  激活网络文化交流 增强网络文化效应 178
5.3.3  参与网络文化管理 体验网络文化风纪 180
5.3.4  创造网络文化精品 养成网络文化自觉 181
6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规制方法 184
6.1  网下方法 184
6.1.1  制度规训 184
6.1.2  价值澄清 186
6.1.3  说理劝诫 189
6.1.4  究责促改 193
6.2  网上方法 195
6.2.1  网上沟通 195
6.2.2  角色互换 198
6.2.3  寓教于乐 200
6.2.4  模拟训练 206
7  结语 210
7.1  观点小结 210
7.2  研究展望 211
参考文献 213
附录1  大学生网络文化行为调查问卷(大学生) 226
附录2  大学生网络文化行为调查问卷(辅导员) 228
附录3  网络文化失范个案访谈 230
后记 231\"

内容摘要
本书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瘾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深度分析了网瘾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机理,积极探索了矫治策略和方法,有效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内容,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提供了新体系。作者从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现象切入,研究角度新颖独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兼具创新性,对网络文化规范研究是一种学术补白。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本研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规范大学生网络示范行为,端正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精彩内容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内因主要包括:大学生思想上盲目崇尚西方,道德上责任意识淡薄,文化上人文辨别力弱,心理上从众趋新求异。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外因主要包括:国外反动文化的侵蚀,社会低俗文化的污染,学校教育管理的疏漏以及家庭教育思想的滞后。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形成的过程机理主要包括:网络精神文化从思想异化到价值涣散的萌芽阶段;网络物质文化从“载体”观看到“景观”创建的形成阶段;网络制度文化从法纪漠视到自律废弃的发展阶段;网络行为文化从行为偏差到行为悖逆的深化阶段。
大学生网络行为总体上是规范的,但也存在失范现象。规范与失范的辩证关系在于:失范破坏规范,规范矫治失范,两者统一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从性质上可分为四类,即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的失范、网络物质文化的失范、网络制度文化的失范和网络行为文化的失范。最深层次的是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失范,中间层是大学生网络制度文化失范,最外层是大学生网络物质文化和网络行为文化失范。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是指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规范意识缺失、与大学生应有素质相悖的现象。该书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文化规范意识不强的现象和问题,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网络行为失范的现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并提出合理规制的建议及措施。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矫治策略如下:一是加强思想引领,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大学生文化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凝聚大学生网络文化意志,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持续激励大学生网络文化创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导引大学生网络文化行为正能量;二是注重制度规范,加强法纪教育防止自由主义泛滥,提高规制水平防止文化管理弱化,做好制度阐释增进制度文化自信,创设考核机制促进行为规范强化;三是强化实践养成,优化网络文化学习提升网络文化底蕴,激活网络文化交流增强网络文化效应,参与网络文化管理体验网络文化风纪,创造网络文化精品养成网络文化自觉。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矫治方法可以分为网下和网上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制度规训、价值澄清、说理劝诫和究责促改,后者主要包括网上沟通、角色互换、寓教于乐、模拟训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