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雪(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 热雪(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热雪(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9.67 6.3折 79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松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21329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1719908

上书时间2024-06-2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松,祖籍北京,现居天津。198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国作协第八、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文学创作一级,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在国内各大文学期刊发表大量长、中、短篇小说,出版长篇小说单行本及个人作品集数十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烟火》、《暖夏》、《寻爱记》、《爷的荣誉》等,中篇小说《红骆驼》、《双驴记》、《红汞》、《哭麦》、《事迹》等。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各种文学奖项。曾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中篇小说《红骆驼》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目录
打通儿·夹钟 
第一章 姑洗 1 告状 2 三条腿,一窝边儿 3 三岔口 4 能人窝 5 幺蛾子 6 擦边球儿 7 屎壳郎变知了儿 
第二章 仲吕 1 张先生 2 赵碌碡和赵五 3 打渔杀家 4 抿嘴儿菩萨 5 隐情 6 “黑特”缘 
第三章 蕤宾 1 张三宝 2 医活马 3 架马子 4 又告状 5 犯太岁 6 糊涂架 001 7 曹广林 8 炖大鱼 9 隔墙有耳 
第四章 林钟 1 “撞”出来的话 2 抬杠铺 3 画大饼 4 杨三姐和陈世美 5 茶茝子 6 唱评戏,还是唱梆子 7 窜天猴儿 8 小小鸟儿 
第五章 夷则 1 肖圆圆 2 餐厅风波 3 小杨河边 4 耕地里的粮食账 5 泵房之争 6 知音 7 名人张少山 8 两个“猴儿” 9 搭擂台 10 从“金旺1号”到“金旺2号” 11 “裤子规律”与“零酒原理” 12 打醉猴儿 
第六章 南吕 1 绕弯子 2 流转之地 3 一是一,二是二 4 借地 5 变戏法儿 6 按不倒的葫芦 7 隔山炮 8 言之又在不言中 
第七章 无射 1 临江驿 2 请A角儿 3 程弓 4 “补笊篱” 5 办店庆 6 一物降一物 7 旦碰旦 
第八章 应钟 1 戏中人 2 宋佳 3 白启明 4 戏虫儿 5 “锁林囊” 6 捉放曹 7 定方案 8 货拉拉 003 9 梧桐湾 10 “闹冬雪” 
第九章 黄钟 1 车祸 2 高兴事 3 搬救兵 4 承诺 5 CT报告单 6 好马也吃回头草 7 朋友论 8 连环套 
第十章 大吕 1 热地 2 驴皮影儿 3 哥儿俩变爷儿俩 4 顾己不为偏 5 树身不动 树梢白摇 6 去“柬大” 7 欠东风 8 小姑奶奶 9 赶农时 10 情归娘娘庙 513|
尾 声 太簇 
代后记 一次脱胎换骨的“马拉松”

内容摘要
这是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长篇小说,也是作者计划的“乡村四季”第一部《暖夏》之后的第二部。如果说《暖夏》讲述的是我国新时代乡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精彩故事,那么《热雪》则将笔触深入到“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即全面展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历史进程。
小说重点塑造了一系列以村长赵老柱为代表的新时代农村的新人物,尤其对钟圆圆这个回乡青年以新思想、新思维开始创业,投入到“乡村振兴”中的形象刻画尤其生动。同时从历史沿革、文化振兴,尤其是大农业的建设给农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的精神面貌等等多角度描写了乡村的变化。作品分两条线索,一是以传统的评剧在乡村文化振兴和建设中的作用;二是以大农业为发展方向的乡村生产形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集体经济在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小说同时也刻画几个“中间人物”和“落后人物”,表现了在“流转土地”和发展大农业的建设过程中他们心态的变化和思想意识的改变。使书中的人物生动、丰满,且富有戏剧性,也去除了脸谱化的倾向。总之,《热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真实表现新时代乡村巨变的重要作品。

精彩内容
打通儿·夹钟
田镇长直到从太极大酒楼出来,才意识到,这次赵家坳真来对了。
太极大酒楼在十字街,坐西北,朝东南,门脸儿斜对着西南面的文化广场,旁边紧靠通向驴尾巴河边的商业街,是赵家坳最繁华的地段。这会儿正是上人的时候,酒楼门口已堵得水泄不通,有来吃饭的,也有看热闹的。酒楼老板十三幺儿刚才还急扯白脸,嗓门儿大得震耳朵,这时已达到目的了,眨眼工夫,长乎脸儿就变圆乎脸儿了,调门儿也降下来,客客气气地把小杨送出来。临了儿,还不土不洋地招手“拜”了一声,把小杨弄得哭笑不得。倒是村主任赵老柱,还愣磕磕地戳在那儿,嗓子眼儿像堵了的地漏儿,咕噜咕噜的。
这时,人群里有人打了个嗨声。
赵老柱一回头,是葫芦爷。
于是,又横了十三幺儿一眼,也挤出人群走了。
这个中午,田镇长本来只想在街上的小铺吃碗拉面,进太极大酒楼是临时动意。这个酒楼在赵家坳名气很大,酒楼老板十三幺儿则不光在赵家坳,在整个青山镇一提也都知道。这时已经走到这儿了,就想趁这机会进去看看,这个酒楼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杨有些含糊,低声提醒说,咱来这种地方吃饭,合适吗。
田镇长一笑,心里有根。小杨刚调来,又是第一次下乡,不会有人认识。
小杨说,我是说您。
田镇长回头看看他。
小杨说,您这镇领导,肯定都认识。
田镇长又笑笑,用手推了一下鼻梁上的光学眼镜。这个眼镜是特制的,镜框比普通眼镜大一圈儿,不变色的时候也比一般的镜片要深,平时又并不戴眼镜,所以即使认识的人,如果不细看,就是走对面也不一定能认出来。
两人走进酒楼,在靠墙一个不起眼的桌前坐下,一人要了一碗手擀面。起初只顾低头吃,酒楼里人多,也乱,并没注意旁边不远桌上的赵老柱。赵老柱也没注意这边。他还带了两个人,看意思是外地客人。后来他在柜台那边说话,一个女人的声音越来越大,才引起田镇长的注意。小杨在镇政府见过赵老柱,知道他是赵家坳的村主任兼书记。
这时,刚要张嘴说话,田镇长冲他做了个手势。
两人听了一会儿,才明白了。赵老柱和这两个外地客人在那边的桌上吃完了饭,到结账的时候要挂账。伙计做不了主,让他自己去跟柜上说。赵老柱一听有些不悦,但还是来到柜台跟前。站柜的是十三幺儿的老婆,绰号叫大眼儿灯。她这绰号是自己取的。她平时爱唱评戏,且唱的是彩旦,高兴了也唱京戏的“玩笑旦”,尤其唱“南锣儿”和“柳枝腔”,在赵家坳是独一份儿。当年天津的戏曲老艺人,旦角儿取艺名大都带个“灯”字,“一盏灯”“三盏灯”“五盏灯”“七盏灯”,都是有名有姓的大角儿。她的两眼出奇的大,且是“龙眼”,像电灯泡儿一样鼓着,于是就给自己取名叫“大眼儿灯”。所以,她这大眼儿灯不是绰号,其实是艺名。大眼儿灯这时站在柜台里,脑后梳个撅尾巴鬏儿,一听就拨楞着脑袋说,不行,我们老板有话,甭管谁来,一律现吃现结,一不打折,二不挂账。
赵老柱一听,脸上就有点儿挂不住了。其实他平时从不挂账,况且如果不是来了外地客人,也极少来这样的地方吃饭,今天只是好面子,想在客人面前卖派卖派自己这村主任的身份,才一时心血来潮,说要挂账,没想到让这大眼儿灯一棍子给闷回来。
这时瞥一眼跟过来的两个客人,哼唧着说,我挂的,是村委会的账。
不料大眼儿灯还不买账,一边给别的客人拿烟拿酒,又把脑后的撅尾巴鬏儿摇了摇说,别说村委会,镇政府也不行,县里的牛副县长咋样,上回来了也照样掏手机,微信支付,我们老板说了,就是皇横二大爷来了也该咋算咋算,没打折挂账这一说。
田镇长听到这儿,差点儿笑喷了。
大眼儿灯字正腔圆,成心把“皇上”说成“皇横”,还故意把这两个字咬得很真绰儿。这一下赵老柱就有点儿要急。今天请的这两个人是村委会的重要客人,他这村主任又难得带客人来这里吃饭,大眼儿灯却堵着笼子要蛋,立逼结账,这也太不给自己面子了。但他急,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急是急在脸上,再急能蹦起来,他不是,越急反倒越不着急。这时,本来就不高的调门儿反而降得更低了,点头说,行啊,你非要钱,就去村委会拿吧。
说完,朝身边的两个客人示意了一下,就转身要走。
这时,十三幺儿不知从哪儿冒出来,挡住去路。
十三幺儿问,哪儿去?
赵老柱看看他,咋着?
十三幺儿不慌不忙地说,结账。
赵老柱说,我刚说了,你没听见?
十三幺儿点点头,没听见。
赵老柱哼一声说,上村委会拿去。
十三幺儿一拨楞脑袋,我不认识村委会。
赵老柱眯起眼看看他,你不认识村委会?
十三幺儿说,我不管啥委会,在这儿吃饭,就得给钱。
赵老柱嗤地一声,好大的口气!
大眼儿灯在旁边上着彩旦的戏韵说,对啊,这是王八的屁股——赵老柱回头看她一眼,一下没反应过来。
大眼儿灯又拉着长声儿说,龟——腚——(规定)!
旁边看热闹的人立刻都笑了。
赵老柱的脸涨红了,哼一声说,过去,你们可不这么说话。
十三幺儿面无表情地说,是啊,这是小王八儿的屁股。
赵老柱又一愣,冲他眨巴眨巴眼。
大眼儿灯又在旁边甩着腔儿说,新——龟——腚——(新规定)!
旁边的人更笑起来。
十三幺儿不说话了,眯缝起眼,看着赵老柱。
赵老柱这时已气得浑身都鼓起来,也看着十三幺儿。
话已说到这个份儿上,也就僵在这儿了。赵老柱的身上还真没带钱,但就是带了,这会儿也不能拿出来了。这时,旁边看热闹的人已经越围越多。十三幺儿朝周围扫一眼,突然长高调门儿说,这都啥年月了,别管到哪儿,还有吃完了一抹嘴就走的吗?说着就又长了一个调门儿,还真拿自己当镇长啦,就是田镇长来,他也不敢这么干!
显然,他这是在成心寒碜赵老柱。
田镇长捂住嘴,没让自己笑出来。
这时,赵老柱使劲喘出一口气说,我这是公事。
这一下十三幺儿更逮着理了,公事,公事就能大吃大喝啊,不知道上面定的规矩吗?
赵老柱气得脑门儿都绿了,声音忍不住也大起来,标准的四菜一汤,咋大吃大喝了?
十三幺儿微微一笑,四菜不假,可得看是啥菜,这一汤,也得看是啥汤。
赵老柱又喘出一口气,我这是,谈工作!
十三幺儿不慌不忙地说,既然谈工作,就更该公事公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咋说的?你们村干部也是干部,更得带头,啥叫不忘初心?还用我们老百姓给你讲光荣传统吗?
这时,酒楼门前已经堵严了,吃饭的也不吃了,都凑过来,就等着看这事儿最后怎么个结果。旁边的两个客人满脸通红,已经几次要掏钱替赵老柱付账。赵老柱的脾气也上来了,把他俩的手扒拉开,粗声说,没你们的事!我今天倒要看看,他能把我这村主任咋样!
十三幺儿的眼也瞪起来,咋样?你今天不把这饭钱结了,还就走不了!
赵老柱的鼻子眼儿和嗓子眼儿同时哼出一声,我还就不信了!
说完,拉起两个客人就朝外走。
十三幺儿上前一把揪住他,回头冲老婆大眼儿灯喊,报警!打110!有人吃霸王餐!
赵老柱一愣,没想到十三幺儿会来这一手。
大眼儿灯一听,真就抓起手机拨打了“110”,扯着评戏韵白甩着腔儿说,110啊,你们快来啊,我们酒楼——出事啦——!对,赵家坳十字街!有人吃霸王餐还闹砸儿啊——!
“闹砸儿”是开饭馆儿的行话,意思是寻衅滋事。
这一下,赵老柱还真不能走了。如果让警察追到村委会去要钱,这脸就丢到家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站定,等着警察来。再一想,心里反倒踏实了。镇上派出所的警察,赵老柱差不多都认识,就是不认识的也半熟脸儿。心想,警察来了也好,就能讲出理了。
这时,小杨看看田镇长,意思说,这事儿要闹大了。
田镇长微微一笑,示意小杨别说话。
一会儿,一辆警车闪着警灯开来了。
让赵老柱没想到的是,来的是两个生脸儿的小警察,看意思都是刚从警校出来的。两人一下车,先问谁报的警。大眼儿灯过来说,我是前台经理,我报的警。
又回身一指,这是我们总经理。
一个白脸儿的小警察过来,先让十三幺儿陈述了一下事情经过。
然后,又回头问赵老柱,他说的,是事实吗?
赵老柱没直接回答,只闷声说,我是这赵家坳的村主任。
另一个红脸儿的小警察说,这跟你是不是村主任没关系。
赵老柱一听话头儿不对,刚要再张嘴,鼓了鼓,又把已经到嗓子眼儿的话咽回去。
白脸儿的小警察说,如果你是村主任,吃饭就更应该给钱。
赵老柱哼一声,我没说不给。
红脸儿的小警察说,可事实是,你确实没给。
说完又很严肃的看看他,如果你给了,还会闹成现在这样吗?
白脸儿的小警察说,经理说得对,咱村干部也是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今天并没过时,这也叫不忘初心,当年咱的八路军连群众一针一线都不拿,更别说吃老百姓的一顿饭。
这一下,赵老柱彻底没话了。
田镇长看出来,赵老柱这时已进退两难,这个钱拿不是不拿也不是。这才冲小杨使了个眼色。小杨会意,走到柜台跟前,冲大眼儿灯做了个手势,把赵老柱的饭账结了。
十三幺儿在这边说着话,眼一直朝柜台那边瞄着。这时,一见老婆大眼儿灯丢过来的眼色,心里就明白了,立刻扔下赵老柱,过来跟小杨打招呼。
小杨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话。
十三幺儿心领神会,就客气地把他送出来。
田镇长站在人群里,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也笑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