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藏书/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藏书/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 2.4折 2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楠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5373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3118955

上书时间2024-06-2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聚散两依依——古代藏书文化
  第一节  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代书籍源流
    简牍时期
    缣帛时期
    纸书时代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宋代刻书写华章
    明清刻书盛况空前
  第二节  云想衣裳花想容——古籍装帧和形式
    书籍的装帧
    卷轴装
    旋风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第三节  室雅自闻翰墨香——古代藏书概论
    国家藏书
    私家藏书
    书院藏书
    寺院藏书
    藏书印
  第四节  衣冠如见列仙图——古籍珍本鉴赏
    珍本
    善本
    禁毁本
    孤本
    秘本
    其他版本
第二章  但见金匮溢宝气——古代国家藏书
  第一节  天禄琳琅御之宝——皇室藏书
    皇室藏书概述
    汉宫兰台藏书
    唐宫弘文馆藏书
    唐宫集贤院藏书
    宋宫秘阁藏书
    宋宫太清楼藏书
    元宫奎章阁藏书
    元宫秘书监藏书
    明宫司礼监藏书
    清官方略馆藏书
    清官内阁大库藏书
    清宫上书房藏书
  第二节  地方教化沐福泽——官府藏书
    官府藏书概述
    宋代成都府藏书
    宋代建康府藏书
    明代南京国子监藏书
    清代翰林院藏书
    清代国子监藏书
第三章  圣贤师友同玷溉—一书院藏书
  第一节  读书万卷圣贤心——书院藏书概述
    书院藏书的起源
    书院藏书的发展
    书院藏书的来源
    书院藏书的特点
  第二节  传注六_经光往圣——历代著名书院藏书
    唐代义门书院藏书
    宋代丽泽书院藏书
    明代白鹿洞书院藏书
    清代鳌峰书院藏书
    清代龙门书院藏书
    清代箴言书院藏书
    清代广雅书院藏书
    清代格致书院藏书
第四章  寺观山寿书也寿——寺观藏书
  第一节  佛道异流同观书——寺观藏书概述
    佛教寺院藏书
    道教宫观藏书
  第二节  古寺名观书同文——历代著名寺观藏书
    庐山东林寺藏书
    京师西明寺藏书
    杭州灵隐寺藏书
    镇江焦山寺藏书
    天台山桐柏宫藏书
第五章  千秋仰止宫墙近——古代私家藏书
  第一节  百代渊源俎豆馨——私家藏书概述
    私家藏书的历史沿革
    私家藏书的特点和主要贡献
  第二节  庋藏检校穷余年——藏书家藏书
    藏书家藏书概论
    尤袤藏书
    叶盛藏书
    吴宽藏书
    杨士奇藏书
    黄虞稷藏书
    钱曾藏书
    周亮工藏书
    惠栋藏书
    沈曾植藏书
    缪荃孙藏书
    方功惠藏书
    孙星衍藏书
    周永年藏书
    黄丕烈藏书
    莫友芝藏书
    李盛铎藏书
    叶德辉藏书
  第三节  斑斑缃帙美九州——藏书楼藏书
    藏书楼藏书概述
    绿雨楼藏书
    万卷楼藏书
    天一阁藏书
    小酉馆藏书
    脉望馆藏书
    汲古阁藏书
    曝书亭藏书
    铁琴铜剑楼藏书
    爱日精庐藏书
    海源阁藏书
    八千卷楼藏书
    醑宋楼藏书
    古越楼藏书
    嘉业堂藏书
  第四节  心清自得诗书味——古代名寐藏书
    名家藏书概述
    纪晓岚藏书
    林则徐藏书
    曾国藩藏书
    盛宣怀藏书
    康有为藏书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极其灿烂的古代文明。古代典籍之多,居于世界之首。研究我国的藏书史是研究我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打开我国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因而有着重要意义。李楠、
李杰编著的《中国古代藏书/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共分为皇室藏书、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寺观
藏书、藏书楼藏书、藏书家藏书、名家藏书、民问藏书等类型,内容涵盖了上自秦汉,下至清末官藏、公藏和私藏的历代藏书历史。

精彩内容
淳化二年(991)年,太宗又下诏,将原来由史馆收藏的天文、占候、谶纬、方术类的书籍5012卷、图画114轴,也全都移交秘阁收藏。这批藏书中,除书籍外,还有王羲之、王献之、庾亮、萧子云、唐太宗、唐玄宗、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怀素、怀仁等历代书法大家的书法墨迹,顾恺之画的维摩诘像、韩干的马、薛稷的鹤、戴嵩的牛、宋初东丹王李赞华的千角鹿、
四川黄筌的白兔等著名图画作品,这些在当时也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至道元年(995年)六月,太宗又命内品、监秘阁
三馆书籍裴愈到江南两浙诸州寻访图书。如收藏者愿意将图书献出,则高价收购;如果收藏者不愿献书,则暂借其书,在当地官府找人抄写,抄写完毕,马上发还,并赐给专为访书而携带的太宗皇帝手迹拓本。裴愈这次外出访书,共得古书60余卷,名画45轴,古琴9张,王羲之、贝灵该、怀素等人的书法墨迹8本,全都藏于秘阁。
可以说,秘阁建成之后,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入藏各种珍贵图书、图画及文物。由于秘阁藏书越来越多,原有建筑已存放不下,于是真宗于景德四年(1007年)五月下诏,将内藏西库腾出以庋藏秘阁之书。
秘阁收藏宋代皇帝御制诗文集和墨迹数量最多。
如太宗淳化元年(990年)七月,以御制《秘藏诠》10卷、《逍遥咏》ll卷、《秘藏诸杂诗赋》10卷、《佛赋》1卷、《幽隐律诗》4卷、《怀感一百韵诗》4卷、《怀感回文五、
七言》l卷,共41卷藏于秘阁。淳化三年(992年)十月,遣中使李怀节以太宗草书《千字文》l卷付秘阁。掌管秘阁事务的秘书监李至拍皇帝的马屁,要将其镌刻在《御制秘阁赞》碑的碑阴,为太宗所阻。淳化五年(994)六月,太宗又命供奉官蓝敏正赍太宗草书5轴藏于秘阁
,并诏史馆修撰张泌与三馆学士、秘阁学士前往观览。咸平三年(1000年)二月,诏藏《太宗御集》30卷于秘阁,仍录别本藏于三馆。
大中祥符四年(10l1年)九月,馆臣们又请求将真宗皇帝的诗文集藏于秘阁。从此,真宗的诗文集开始交付秘阁编辑收藏,有书名可考的即有《静居集》、《法音千集》、《玉宸集》、《读经史清景殿诗》、《乐府集正说》等。
天禧初,命龙图阁待制李虚己总编为120卷。
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仁宗亲集天地、辰纬、
云气、杂占等共156篇,分为30门,编为《宝元天人祥异书》lO卷,召辅臣于太清楼,出而示之,之后仍命庋藏于秘阁。
由于秘阁是特藏书库,所以,秘阁不仅在崇文院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收藏范围,就是同一品种的图书,秘阁所藏,也
与他处有所不同。崇文院整理完成的黄本书籍也是首先交归秘阁收藏。秘阁
藏书主要是供皇帝阅览,连崇文院秘书省的官员也不得借出,甚至时值一年一
度的曝书点校活动,秘阁藏书都不许拿出阁外。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夏,荣王宫大火延烧至崇文院,秘阁藏书所存无几。秘阁在原地保留,称为“崇文内院”,负责收藏火灾后残存的图籍。由此更可见秘阁在崇文院中的特殊地位。
元丰五年(1082年)改制后,秘阁隶属于秘书省,但地位仍很独特,实际上一直在三馆之上。到南宋时期,三馆名存实亡,惟有秘阁成为秘书省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
宋宫太清楼藏书太清楼建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设在禁中后花园内。所藏图书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收藏有御书墨迹,秘籍善本以及利用三馆秘阁
藏书复制的四部图籍。藏书皆“以黄绫装裱,谓之太清本”。
咸平五年(1002年),宋真宗令刘均、聂震等人对太清楼部分舛误之书进行校勘,并编制了《太清楼书目》4卷。
天禧元年(1017年)八月,提举校勘书籍所上奏:“学究刘溥、俟帷哲献太清楼无本书,各及五百卷,请依前昭甄录。”(《麟台故事·书籍》)这说明当时三馆秘阁和宫中殿阁藏书以太清楼为最全。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崇文院遭受火灾,三馆秘阁藏书大部被毁,宋真宗命借太清楼藏本予以补写重抄,抄得17600卷。
由于当时的崇文外院无处可放,所以这批抄本也全部交由太清楼收藏。《玉海》卷一六四记录云:“太清楼藏太宗御制及墨迹石本九百三十四卷轴,四部群书三万三千七百二十五卷,其后群书增及一万一千二百九十三卷,太宗御集、御书又七百五十三卷。”总之,太清楼藏书校勘精审,珍本、善本颇多,而且品种齐全,堪称当时皇家的一个保存本书库。
P41-4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