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红楼(生命中最美的那份真)
  • 青春红楼(生命中最美的那份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青春红楼(生命中最美的那份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37 2.9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木兰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58848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30848392

上书时间2024-06-2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辑  满纸读来有异香
  黛玉葬花:美丽的哲学家
  生命中最美的那份真:我们的林黛玉
  尺幅鲛绡劳解赠:两块旧手帕的故事
  心底那无与伦比的清甜:最美的那句话
  满纸读来有异香:《红楼梦》中的香气
  《红楼梦》哲学主旨的化身:理解秦可卿
  一声杜宇春归尽:紫鹃的温柔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是谁害死了晴雯?
  人之交,贵共情
  来了,就是全部
第二辑  高情已逐晓云空
  高情已逐晓云空:我看薛宝钗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叹王熙凤
  站在转折点上的抉择:元宵节,听风姐说冷笑话
  一生保持性情的本真:贾母的眼光和艺术感
  千里东风一望遥:探春的志向与寂寞
  成全的力量:探春的政治家风度
  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红楼梦》里唯一象征光明的花厂
  福气生自平常心:天价瓷杯的故事
  把渴望化为成全:元春的向往
  委身墙角花犹艳:宁国府里的“大女人”
第三辑  看来岂是寻常色
  今生踏实的修行:史湘云的生命境界
  她会是个传奇:千金难得金鸳鸯
  士为知己者死:风雨之中看小红
  温润的英雄主义:平儿的人格魅力
  看来岂是寻常色:值得欣赏的寒门姑娘邢岫烟
  爱与被爱,生命的功课:我看惜春
  人,要自己成全自己:从尤三姐的故事说起
  地上有个“木头人”:当心灵停止了生长
  这辈子,就一回:香菱学诗的故事
  动人的艺术力量从哪里来:龄官的故事
后记:把理想,写进生命

内容摘要
 以女儿之心怜女儿,以青春之性悟青春。
是一组关于红楼梦人物和故事的读书随笔,更是一组关于对生命的思考和内省的诗性散文;是一组鲜活生动的美好人物画卷,更是一位当代年轻的“红迷”同红楼人物共同生活的精神生长史,同曹雪芹长期
对话的领悟和反思录。
这里,有人性之暖、智慧之光、情感之美,有悟
的芳香……有青春清纯之风扑面而来……书中的每一个红楼人物,都是活的、有生命的,是有温度有个性、有笑有泪的——这些美好的女性形象,都活在当下——每一位读者,都能从字里行间,看到更真实的自己。

精彩内容
 黛玉葬花:美丽的哲学家(一)黛玉葬花,是《红楼梦》里标志性的一幕。哪怕是从来都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只要提到《红楼梦》,提到林黛玉,都会想起她的葬花。在很多人心中,那个手把花锄、流着眼泪、躬身葬花的形象,就是林黛玉。
那一天,正值芒种节气,春夏之交,大观园里女儿世界的欢乐达到了一个小巅峰。芒种过后,花神要退位,姑娘们要祭饯花神,送别春天。园内笑声朗朗,裙带飘飘,姑娘们在大观园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枝花上都系满了亲手做的彩色物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活泼的春日画面啊:“满园中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这个时候,众姑娘中,没有看到林黛玉的身影。
黛玉在干什么呢?葬花。
那一刻,大观园的春色达到了盛大的高潮,每一朵花儿都鲜妍明媚,开放在全盛时期。一阵风吹来,飞花似雪,拂拂洒洒。一位美丽的姑娘,手把花锄,流着泪,把一
朵朵落花珍重地捡起,放在花囊中,埋葬在黄土里。
这个美丽的场景,相信每一个红楼读者心中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画面。
永恒地记录这一幕的,是一首动人的长诗——《葬花吟》。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葬花吟》中黛玉的形象。
(二)黛玉葬花,她在感慨什么?
——《葬花吟》里,林黛玉在思考时空中人的位置。
当一个人开始思考生命在时空中的位置的时候,他会产生多么真切的渺茫感啊!人就如同渺渺茫茫中的一粒微尘!人生有限,日月恒久。春天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意愿而停留,一年年的时光流转不会为任何人改变!春光会一年一度地盛大来临,可人呢?人会一年年老去,需要直面自己一年年不会重复的生命状态。所以,黛玉说:“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黛玉的感慨,有没有让你想起那首“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的时空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
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空不同,情怀相通。唐代的张若虚对着月下的浩荡江水,发出的感慨和追问,在大观园中的林黛玉这里,得到了穿越时空的遥遥呼应。尽管《春江花月夜》的格调明亮开阔,是自信勃发的盛唐气象的体现,《葬花吟》的气质清丽哀婉,是超越了几百年礼教禁锢下的精神乏味状况的一股卓绝的清流,但殊途同归,它们在哲学追问的格局
和境界上,是旗鼓相当的。
(三)《葬花吟》里,林黛玉在怜惜什么?
——这个敏感早慧的姑娘,她在怜惜人的生命必然面临的遭遇,她在表达关于生与死的终极追问。
每个人的生命出现在时空之中,都是极其偶然的。可是,这个生命在世间要面对多少威胁啊!“一年三百六十
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要面对风雨霜雪、酷暑严寒,除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要满足之外,人还要面对孤独、空虚,以及死亡!“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花开了,花落了,草木无知,可人有灵。人看到花的凋落飘零,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想到自己不得不面对的最后归宿——死亡。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