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
  • 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
  • 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
  • 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
  • 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
  • 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6.82 6.2折 7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天尧,韩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4409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31276679

上书时间2024-06-27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一 航空都市时代的城市竞争力  _ 001
序二 创新至善,赋能腾飞_ 005
前言 全球化与城市演进之道  _ 009
导读 重读全球城市 _ 013
01 机场遇见全球城市 _ 001
什么是全球城市 _ 003
机场与航空产业是全球经济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因子 _ 017
基于机场影响的全球城市竞争力评估指标:GARI _ 029
02 评级模型与城市观察 _ 037
评级方法研究 _ 039
构建全球航空都市评级指数模型 _ 046
示范案例:在城市竞争力评估中的应用 _ 055
03  全球城市序列重构 _ 059
研究对象选取 _ 061
综合排名概述 _ 063
分项排名概述 _ 066
04  GARI 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群 _ 077
长三角城市群: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_ 080
珠三角城市群:多方联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_ 087
环渤海经济圈: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一体化发展地区 _ 093
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
中西部崛起的战略支撑 _ 100
05  航空都市发展的策略、原则与导则 _ 109
城市发展新引擎:建设机场影响下的航空都市区 _ 111
航空都市五大原则 _ 112
航空都市的衡量指标与118 条建议 _ 124
06  航空都市:新时代,新故事 _ 135
上海:双枢纽助力全球城市 _ 141
巴黎:多机场国际都市区临空发展之路 _ 163
北京:国际双枢纽机场助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起飞 _ 175
阿姆斯特丹:航空都市典范 _ 191
丹佛:草原上的航空之城 _ 208
华盛顿:机场带来的总部经济新机遇 _ 224
杭州:电商产业与临空经济联动之城 _ 234
赫尔辛基:依托北欧最佳机场,打造全芬兰发展最快的地区 _ 246
郑州:争先临空市场,建设中原腾飞新起点 _ 258
机遇型临空经济区:中小城市的跃迁之路 _ 282
07 革新与启示 _ 299
革新:科技 _ 301
启示:全球化的新课程 _ 305
参考文献 _ 309
附录 _ 329
后记 _ 341
致谢 _ 347

内容摘要
交通方式的变革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机场与航空运输作为“第五个冲击波”,成为城市产业发展、区域间贸易的重要驱动力,以及现代化经济中心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临空经济的角逐,从航空这一独特视角审视未来城市的竞争力,具有必要性和前瞻性。
21世纪是速度经济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时间不仅是成本,更是货币。机场因高速、高效地实现了“点对点”航线连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机场为核心建立航空都市,吸引高净值客户和高附加值产业进驻,有助于促进城市产业全面升级,为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动力。航空都市不单单指向城市空间规划的问题,它更广泛地影响了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企业选址、人才引进等综合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航空都市将重新定义未来的城市版图。
基于航空都市发展理论与模型,为了给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设者、企业投资者、城市开发者提供一套可参考的指导框架,本书研究了全球100多个航空都市(包括我国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54个重要城市),整理了共计约5000万条发展数据,涵盖宏观经济、产业、交通、物流、城市规划、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独立构建了航空都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全球航空都市评级指数”(GARI),并根据GARI选取了12个城市案例,既包括华盛顿航空城、阿姆斯特丹等航空都市发展的典范,也包括上海虹桥—浦东双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郑州航空港等航空都市建设的探路者。通过丰富的落地案例介绍与实践剖析,呈现出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的开阔前景。

精彩内容
后记透过舷窗看世界依托航空塑未来2003年8月30日,天气晴。我对这一天的印象十分深刻,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乘坐飞机,而且是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我是从家乡长春出发的,那时候长春的机场还是军民两用的大房身机场,设施相对简陋,和现在的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不可同日而语。出发那天全家人都来送行,我和大家在机场航站楼里合影留念,仪式感非常强。我所搭乘的航班从长春飞抵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从那里中转至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入境,而后再转机到波士顿国际机场,总行程接近40个小时,这对于一个初次踏出国门的年轻人来说,着实是巨大的挑战。那时候,我以为飞行是一件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选择飞行,只是因为这是唯一可以让我抵达地球另一端的交通方式。在2003年,中国还只有126个机场,国内航线不到1000条,国际航线不到200条,全国全年航空运输的总旅客量刚刚接近9000万人次。
2005年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先后就职于美国的规划咨询机构和政府规划部门,在工作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理解了机场对于城市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价值。2008年到2012年间,作为政府规划编制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我参与了美国首都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临空区域(阿灵顿郡水晶城区域)2050年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我当时所研究的核心课题就是美国首都里根国家机场和周边城镇发展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长期深入的调研,大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各类数据的分析,我摸索并积累了一系列机场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宝贵经验。比如,机场立体停车场、轨交站与航站楼直接相连的步行连廊,这是一个简单有效且性价比很高的综合交通模型。再比如,水晶城的主要产业内容几乎全部与机场关系密切,其中企业总部、酒店、商业等城市功能无一例外都是围绕里根国家机场的客群特点布局的。水晶城入驻了多家航空航天公司的分支机构(如波音公司、雷神公司、全美航空公司),以及和机场、物流相关的行业公司总部;机场周边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如美国国防部、美国劳工部、美国法警局)的行政设施,吸引了一系列商务酒店、高档酒店(如万豪酒店、希尔顿酒店、凯悦酒店),以及咨询公司、IT公司、担保公司等在此布局,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社会团体、教育科研机构和媒体创意产业公司等。水晶城的发展得益于机场的便利性,同时也符合华盛顿作为首都对产业资源的需求。几年前,亚马逊也宣布将其第二总部设置在水晶城区域,从而进一步夯实了这一地区的总部经济地位。可以说,航空都市或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给城市带来许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重要发展机遇。航空都市的发展不单单是城市空间发展层面的问题,其内里遵循并体现的是经济发展、产业链、政府政策引导等深层次的规律。正如航空都市理论奠基人约翰·卡萨达博士所倡议的,“航空都市发展必须遵循形式跟随功能的原则”。
2013年返回中国后,我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临空经济研究领域。在过去这些年里,中国机场建设与临空经济事业蓬勃发展。到了2018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客流量突破1亿人次,甚至高于2003年全国的航空客运总量;搭乘飞机出行早已惠及寻常百姓;而受益于机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空地区成片发展,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得益于机场发展的城市片区。我在见证这一切的同时,也在约翰·卡萨达博士的亲自指导下,参与了大量临空经济区的咨询与研究工作。
2015年,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支持下,我协助卡萨达博士创立了航都院?,目前在航空都市领域已成为亚太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临空经济领域的国际智库机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2013年由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示范区,总规划面积为415平方公里,其规模和定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卡萨达博士的指导下,航都院以政府智库的身份全程参与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并对这个国家战略示范区进行为期7年的跟踪研究,提供了全周期的智库咨询服务,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咨询经验与科研成果。7年来,我与航都院团队共同开展“航空都市”相关研究课题。
在多年咨询业务实践和课题研究中,我发现,航空都市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在约翰·卡萨达博士第五波理论与理想航空都市模型提出后,已经拥有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中往往缺乏相对理性和量化的衡量指标,在各类咨询和研究工作过程中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动用人力收集整理资料。而航空都市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却常常需要量化的结论和指标化的指导。比如,临空经济区或者航空都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体量是否要和普通城区一致?是否需要更高标准?现行的城市建设考核指标是否适用于这个区域产业聚集的特殊性?这个区域的城市形态和交通组织是否需要遵从现有的一般城市范式?临空地区的城市吸引力如何评价?是否能够吸引足够多的高净值客户和高附加值产业进驻?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这个区域是否能够提供优于其他地方的政策或服务,使投资效益最大化?事实上,恰恰是由于机场基础设施对城市所带来的巨大区域交通优势,使得很多地方政府愿意为临空经济区提供更多、更广泛的优惠政策与便捷服务。例如华盛顿水晶城通过人才服务等政策优势吸引了亚马逊第二总部入驻,孟菲斯通过机场改造和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了联邦快递总部的建设。但如何量化指导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如何为投资者和城市开发商提供有效可信的分析结论,这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基于航空都市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指标工具。
我和航都院团队依托现有的航空都市理论与基本原则,独立提炼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和临空地区竞争力评价标准体系。我们认为,基于案例数据、对比研究以及大数据手段,航空都市的发展是有更理性的规律可循的,并且和传统城市的衡量标准大有不同。通过全球航空都市研究以及过往项目经验,我们积累了全球100多个航空都市(包括我国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54个重要机场城市)共计约5000万条航空都市发展数据,涵盖了宏观经济、产业、交通、物流、城市规划、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我们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科学构建航空都市指标体系,进而打造具有“多元要素汇聚、深层数据维度分析、个性评估模型构建、科学决策分析支撑”能力的航空都市智库平台,推动航空都市理论模型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更具有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打造航空都市已经成为城市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随着航空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航空都市将全方位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企业投资趋势、经济运行模式乃至于城市的发展建设模式。如果从航空都市角度去解读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会发现一些原本缺乏发展机遇的城市,借助临空地区发展,将有望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比原先更为重要的位置,并且通过产业升级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充分了解到这一规律并对全球城市网络重新分析后不难发现,航空都市已经重新定义了世界城市版图。如何借助这一趋势,提升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全球影响力,是每一个有进取心的城市及其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卡萨达博士在1991年提出第五波理论时认为航空是继运河、海运、火车、公路之后,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历时七年,完成了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讨论工作,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关于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讨论;同时,也希望为中国临空经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感谢约翰·卡萨达博士,在您坚实的巨人的肩膀上,我看得更远。
感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所有领导和同事,谢谢你们无私的奉献和大力的支持。你们有着最伟大的胸怀、创造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中部地区崛起的希望。
感谢本书的其他作者们,你们的坚持、睿智和对专业的执着令人钦佩。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对我的支持。
谨以此书勉励我的儿子孙凯,希望你和你的小伙伴们生活在更美好的未来。
孙天尧2021年8月30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