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工作漫谈(魏书生教育文集)
  • 教学工作漫谈(魏书生教育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学工作漫谈(魏书生教育文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65 4.9折 5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书生著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91537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31363611

上书时间2024-06-27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Contents
001 / 我为什么愿意教书(代序)
006 / 编辑的话

第一辑?愤悱启发皆有道

002 / 课堂六步教学法
004 / 讲读课,少讲多读
007 / 画语文知识树
008 / 怎样划分文章层次
010 / 怎样归纳中心思想
012 / 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014 / 怎样教词语
017 / 怎样教修辞
019 / 初中推普五题
021 / 除了教材,还讲什么
027 / 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
037 / 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辑?最好的学习是自学

042 / 开学第二天的“期末”考
?——自学整册教材
045 / 整体化
?——自学一类文章
046 / “四遍八步”读书法
?——自学一篇文章
047 / 层次化、网络化
?——自学文学常识
049 / 语文课——学生自己讲
051 / 作文——学生互相批改
053 / 作业——学生自己留
055 / 考试——学生出题评卷
057 / 谁都能自己摘果子
?——差生怎样自学语文
064 / 谈培养自学能力
068 / 再谈培养自学能力

第三辑?效率是关键

076 / 培养学生的效率感
081 / 高效学习日
083 / 一分钟竞赛
086 / 45分钟写完2420字
089 / 用好时间的“边角余料”
092 / 推开犹豫,雷厉风行
095 / 考前“独往独来”好
097 / 劳动不吃大锅饭
100 / 大扫除15分钟结束
102 / 一分钟全班调好座位
104 / 两分半钟收好书费
105 / 生物钟——高效来自科学

第四辑?能力的训练

110 / 听说读写都来自实践
115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19 /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123 / 无规则数字板——提高注意力
125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28 /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32 / 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137 / 发展中差生智力的几点做法

第五辑?经师与人师——教书与育人并重

144 / 教书必须育人
149 / 育人应先知人
152 / 重在培养良好习惯
153 /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159 /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
162 / 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
164 / 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
167 /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171 / 好教育是能自我教育
179 / 永远有效的“后进生”互助组
181 / 控制“三闲”
185 / 关注国外科技动态
187 / 国外的同龄人怎样学
191 / 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
193 / 立足长处,培养自信
195 / 学会驾驶大脑这部汽车

第六辑?犯了错误怎么办

200 / 犯错误,写说明书
204 / 犯错误,写心理病历
207 / 犯错误,唱歌
208 / 犯错误,做好事
212 / 有时也需要留下学生
214 / 教师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
216 / 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第七辑?“学高”还要“身正”——提高教师修养

226 /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227 / 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231 / 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
233 / 笑对人生
236 / 走自学之路
241 / 发展自己的长处
245 / 调整需要,善于比较
250 / 尊人者,人尊之
252 / 来者都是客
254 / 服装与发型
255 / 练习放松
258 / 每学期都写文章
260 / 做园丁,当然收硕果
264 / 和家长共同教育效果好

第八辑?我和我的学生

266 / 我的指导思想
271 / 鼓励学生自荐
273 / 条条大路通罗马
277 / 每天点一盏思想的灯
279 / 跑进快乐天地
280 / 每天100次仰卧起坐、俯卧撑
283 / 有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
287 / 变“??”为“?!”
290 / 课前唱响一支歌
292 / 轮流教唱歌

296 / 忠实于自己
?——考试不作弊
298 / 没娘的孩子早当家
?——选好常务班长
304 / 设立值周、值日班长
309 / 班级“八有”
311 / 青出于蓝——三代师生共期盼

内容摘要
40多年前,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魏书生以严整、科学、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新颖的互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引领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指点,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本书即他的经典著作之一,以教书育人为主题,全面展现了作者40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具体方法。
从细小知识点的学习到能力兴趣的培养,再到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乃至和谐融洽的师生相处模式,一个个真实的事例散发着生动的气息,长者的温厚和师者的智慧充盈其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本书是广大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

精彩内容
第一辑愤悱启发皆有道课堂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方法很多,讨论法、实践法、练习法、纲要信号法、导读法、问读法、串讲法、答疑法,认真统计一下,大概不会少于一百种。
课堂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甚至千花万花齐放。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而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我喜欢用课堂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1.定向。即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每课书的学习重点既从本课书的角度看,更重要的,我喜欢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至从语文总体知识的角度看,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看。这样看,就敢于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紧紧抓住那些从期末复习、从语文知识树的角度看,割舍不掉的知识。另外还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确定重点的方式,有时由我提出,有时由好学生提出,也有时大家讨论。在自己的班级上课,有时我提的重点也被学生否定。即使在外省市上课,我提出的学习重点,有的部分也被多数学生否定。每当这时,我便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修改学习重点。在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把学习重点写在黑板上,如《故乡》这课学习重点:①字词(略);②文学常识:作者及时代背景;③人物肖像及语言描写;④分析人物性格变化的原因。
2.自学。因为目标明确,同学们就可以驾驶着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仍以《故乡》为例,因学生已进行过整册书知识归类学习,前两个学习重点,稍加回忆或复习即可重现,第三、四个学习重点,须自己读书,找答案。
3.讨论。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解决,不能解决的,自己记下来。前后左右,四个人一个讨论组,研究自学过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难问题。
4.答疑。分组讨论,仍没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在答疑时,可提出教学重点所列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读书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倘这一疑难带有普遍性,教师可予以回答。倘无普遍意义,且无深究的意义,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则跟个别学生讲明:“这个问题,待下课后,老师再跟你个别研究。”5.自测。即自我测验。测验方式不同,有时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自己答自己出的题。有时请一名同学出题,大家答。有时每组出一道题,其余组抢答。有时我出一组试题,或做教材后面的练习题。需书面回答的题,一般都限定时间,全班同学进入竞技状态,用三分钟或四分钟做完,然后立即拿出红色的笔评卷,错的地方用红笔写出正确答案,回答之后将红色的内容再用蓝色的笔做一遍,再用红笔评卷。这样检测,既明确了自己当堂有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又明确了经过课后的努力有了哪几点进步。
6.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这有点像录像机倒带,学生将自己头脑的录像带快速倒至上课时,再根据需要,放映一遍必要的内容。自结,大部分采取每位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地大声说的形式。也有时请一位同学总结,大家订正。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样六个步骤有助于信息的处理。第一步定向,控制信息的接收范围,随时排除干扰性的学习重点之外的知识。自学则是主体主动接收信息的过程。讨论和答疑是信息传递的最主要过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学生的讨论,并在必要时做出解答以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与传输,这两个环节信息的传递是多向的。师生都是信息源,又都是信息接收器;师生的行为既是反映,又是信息。第五步自测和第六步自结在整个课堂信息传递过程中,是一个终极部分。它们的任务主要是对本课时所接收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强化。
一次华东师范大学谢象贤教授到我们班听课,她问:“课堂类型一般有多种,你说的就是这一种类型,其他的变式有没有呢?”我说,六个步骤基本如此,具体运用则变化无穷。如以定向为主的计划课,开学初讨论学习计划,期中、期末讨论复习计划。这种课虽然也有讨论、答疑、自结等步骤,但大部分时间用于定向,我便称其为定向课。我外出开会,语文课全由学生自学,当然就是自学课了。有时一节课为了消化两个疑难问题,同学们又不希望老师马上答疑,课堂以讨论为主,便成了讨论课。期中、期末复习课,请同学们广泛提问题,教师来解答,这就是答疑课。为检查验收阶段学习成果,同学们互相出题考试,自然就是自测课。总结、复习单元、期中、期末的学习重点难点,以总结为主,虽然间或也有讨论、答疑、自测,但我常称之为总结复习课。
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也必须随之改变。
讲读课,少讲多读一天,我刚从外地回到学校,听说有很多教师从外省来到了我校,正等着我回来。
我回到学校处理了几件事情,就到班级上课。同学们口头作文后,坐下来。我说:“今天我们讲《公输》这一课。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老师想用两课时讲完。”说完,我便转身去板书,刚写完课题,便听到有同学喊:“报告!”“什么事?”“老师,我不同意这篇文章讲两课时。”“为什么不同意?”“我认为这课书虽然长,但语言比较好懂,如‘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有些难懂的句子,教材下面都加了详细的注解,老师不在学校这些天,这几篇文言文我们又都自己翻译了,再用两节课时间,不白白浪费一节课吗?”我便问:“同学们还有谁赞成他的意见?”没料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都赞成这样做。后面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到很新奇,看我究竟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依照班级的规矩,只要多数人通过的事,即使老师不同意,也得照大家意见办。于是我说:“那就照老规矩办,服从多数,只讲一节课,将两节课的学习重点合二为一吧!”这节课上得较顺利,一课时,重点难点都解决了。
《公输》这么长的文言文都讲一节课,浅显的短的课文就更不多用时间了。
这些年来,我经常外出开会,教学进度落不下吗?落不下。为什么?就因为我减少了讲读课上讲的时间。1979年以来,我一直这样处理讲读课文,少讲多读。教师少讲,学生多读,一节课讲一篇课文。极少数课文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出师表》等我才讲两课时。《周总理,你在哪里》并不是因为难懂才讲两课时,而是因为我极其崇敬周总理的为人,所以总要在课堂上介绍总理那些感人肺腑的事迹。
每节课讲一篇课文,原来教材30篇课文,加之有用两节课的,35节课也讲完了。现在的教材增加到40课时,减去自读课,讲读课和阅读课总共也不过三十二三课时。这些课就是多算一点,用40课时也能讲完。每学期语文教学课时,以每周6节,共20周计,也有120课时。倘用40课时讲课文,10课时讲知识短文,10课时讲作文,那还剩下一半时间,做什么?有了时间,做什么都好办,学生自学,学生读书,我去开会,单元复习,系统复习,增加一些教材外的教学内容,如教育心理学知识、国外科技动态、学习方法、名篇时文、其他学科相关的内容。
十年来,我之所以教得比较轻松,原因之一就是从讲读课文精雕细琢中解放了出来。当然精雕细刻地讲,有很多长处,但相对于我的实际,很明显就弊多利少了。我既然精雕细刻不起,就得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现在这条路。
这样走了十来年,觉得这“少讲多读”之路,也自有一些存在的道理。
讲得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是必讲的内容,哪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讲得少,学生才有可能记得住。人们正常的讲话速度是每分钟200字,讲10分钟就是2000字,一节课如果有一半时间讲,那就是4500字。即使其中有1/4是必要的信息量,学生接收之后储存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使当堂接收储存了1100多字的信息量,其在大脑中全部长期保存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即使大部分长期保存了,又有多少有再现的价值和可能呢?我读书时听老师分析课文,老师分析的话没记住几句,留下的,还是那些课文本身的内容。
读得多,学生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读的机会多,时间多,学生才自己去思考、琢磨、查字典、查资料、问同学,才能形成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只有学生多读书,多划分文章层次,他才可能形成划分文章层次的能力。如果每篇文章都由教师给归纳、讲解、抄录中心思想,学生没有机会自己去读,去归纳,那没学过的文章自然就不会了解中心思想是什么了。即使讲过的,由于没有自己实践,没有去读一读、想一想的过程,过不久还是容易忘记。
一篇课文只讲一节课,能讲完吗?能。许多知识点,如字、词、文学常识,学生在假期已自学过。倘必要,上课时,我强调提问一下,大部分时间,课堂上不讲。文章的层次划分、中心归纳,因已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则许多课文这两项也不讲。倘层次、中心用一般方法无法解决时,则用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点拨一下。这样每课必讲的就剩下一两处写作特色了。重点突出了,内容又很少,讲起来自然容易,省时间。
漏掉了必要的知识怎么办?其实语文总体知识把握住了,一册书必要的知识也就把握住了。就一篇课文来说,真没有必要到非讲不可那种程度的知识。试问,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挑最重要的10篇文章,砍掉它们,换成别的同类文章,行不行?回答是肯定的。既然砍掉10篇最重要的文章都可以,那么舍弃某篇文章中的某个知识点,就更不影响语文总体知识了。既然漏掉可以,就不要怕漏掉。但重要的知识,还是不漏更好些。从复习的角度看知识,重要与不重要会看得更清楚,那时一看某课漏掉一个知识点没讲,再补上就是了。
如果讲某篇课文的时候,生怕讲得不全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哪篇课文都可以展开来,出上一百道习题也不止。为了赌这些小题,而多讲不少内容,结果大讲特讲,不少讲精讲,学生不仅没记住这么多内容,结果连重点内容也被冲淡而无暇掌握了。
讲读课少讲多读的教法,十年来为我赢得了大量的时间。以每课书节省1.5课时计,每学期就近50课时。有了这50课时,我就有了极大的主动权:查缺补漏,系统复习,强化重点,增学课外知识。所以在心理上感到教得很轻松。
画语文知识树学生普遍感觉,别的学科,知识结构很清楚,每天、每节课讲的知识都一环扣一环。少上两节课,心里就很着急,怕落下课程。语文呢?有学生说:“别说少听几节课,就是一个月不上语文课,我的语文成绩还是原来那样。”学生将语文课比喻为弹簧,可伸可缩,可长可短。对《故乡》一文,有的教师讲一课时,有的则讲四课时,有的还要多。
一篇课文,可以涉及很多知识点,讲得再长些也有东西可讲。另一方面,中语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又都可以删掉,可以不学。于是学生感觉学语文不像其他科那样目标清楚,不像其他科那样每节课都有实效。
我常想,我们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时,通常都要带上一张地图,一路上看地图,明方向,定目标,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路,节省时间,顺利到达。
学语文的时候,学生也应该有这样一张“地图”。思维的汽车在知识原野上奔跑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走的路程越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
1979年,我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我们用树的形式来表示知识结构。于是同学们也管它叫“语文知识树”。
怎么画?我先请同学们把初中阶段的六册教材集中起来。后面的教材还没学,没书怎么办?就请大家去跟已经毕业的亲属、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去借。
有了六本教材,没加引导的时候,不少同学画不出来,画了一棵语文知识树的主干,什么是支干呢?有同学把每课书都作为一个支干,这样画出来的知识树,不像一棵树,倒像一根长长的羽毛。
后来,我们经过讨论,认识到六本教材180课,200多篇文章(包括诗词),编者的主要意图,不仅仅是让我们读懂一篇篇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使我们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六本书中系统的语文知识大致有四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这是第一层次。
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这样八个方面。文言文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四个方面。文学常识包括外国、古代、现代、当代四个方面。阅读和写作包括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六个方面。这是第二层次,共22个方面。
再进一步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基本知识点,如语法,就包括词类、词组(现在叫短语)、单句、复句四个知识点。这是第三层次,130多个知识点。
打个比方说,这张语文知识结构图,像中国行政区划图。第一层次的知识像省,第二层次的知识像地市,第三层次的知识像县,第三层以下还有更细密的知识细胞,好比乡镇一样。
学生将教材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再把握住了一、二、三层次这些主要的知识,总体语文教材怎样读,总共要学哪些知识,哪些先学,些后学,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这样,学生就可以驾驶着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征服语文知识目标,就不会觉得语文知识混乱,无从下手了。
语文知识树,学生画的不一样,有的认为该画4部分19项108个知识点,也有的画了4部分21项120个知识点,后来我们暂且统一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
怎样划分文章层次经常有学生问我:“划分文章层次,有没有固定的方法?”教材上没有提到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一把钥匙开一篇文章的锁,不会有万能钥匙。也有的教师认为,万能钥匙虽然没有,但应该有适合于大部分文章规律的几把钥匙。我曾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几种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1.划分记叙文层次的五种方法。
①按时间顺序划分。有的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写人记事,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多收了三五斗》,按时间顺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某一天农民粜米的悲剧,第二部分写第二天悲剧重演。
②按空间顺序划分。文章写自然景物,一般按空间顺序安排层次,也有的写人记事,也按空间顺序安排层次。如《老杨同志》就按人物活动的三个场面,划分为在村公所、在老秦家、在打谷场这三个部分。
③按表达方式划分。有的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又在开头部分抒情议论,末尾又以抒情议论作结。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按表达方式不同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抒写自己的感受,第二部分记叙了三个事例,第三部分以抒情议论作结。
④按材料性质划分。有的记叙文不受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以事件内容为依据,把表现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安排在一个部分里。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按不同的材料性质,划分为闻一多的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这样两个部分。
⑤按作者的认识过程划分。如《荔枝蜜》按作者对蜜蜂的认识过程,划分为不喜欢、想看看、赞美、联想到劳动人民、梦见自己变成蜜蜂这样五个部分。
2.划分议论文层次的四种方法。
①三段式。大部分议论文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层次。在结构上分为开头(引论)、正文(本论)、结尾(结论)三部分。如《谈骨气》。
②总分式。较复杂的议论文则先提出文章的总论点,为了论证总论点,又提出若干个分论点。
③并列式。文章论述的两个或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有几个问题,则划分为几个层次。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递进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层层深入的,如《最后一次讲演》。第一部分揭露反动派的卑鄙,赞扬李先生的光荣。第二部分深入论述敌人的卑鄙,说明其末日将临。第三部分号召青年继承革命烈士遗志,进一步表示斗争的决心。
3.划分说明文层次的方法。
我们认为,大致可以用记叙文、议论文的方法。过去我们曾总结划分说明文的十种方法,后来觉得,方法太多,不利于初中生掌握,就不用了。
以上所说的方法适合于大部分文章,不等于适合所有的文章。有的文章结构形式非常特殊,不能用现成的公式去套,只能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有的同学问:“为什么同一篇文章,有的书让分段,有的书让分层次,有的书让划分成几部分呢?”这是因为不同的编者、学者对这个概念的表达形式有不同的见解。不过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学参考书》认为文章下分部分,部分之下分层次,层次之下再划分为段落。
另外,不是每篇文章的层次划分都有一致的意见。比如《向沙漠进军》就有分两部分的:沙漠怎样危害人类,人类怎样向沙漠进军。有分三部分的:在分两部分的基础上把怎样向沙漠进军中取得的成果的部分划出来。有分四部分的: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算第四部分。还有分五层的:把第一自然段也算作独立的部分。这四种意见,《教学参考书》认为都对。重要的是能讲出这样分的道理、依据。而教给学生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恰恰是让学生练习讲出划分层次的道理和依据。
教书十多年来,我从来没让学生抄过一篇文章的层次段落,也没抄过段意。我觉得如果学生自己不会划分文章层次,并且不能讲出道理和依据,那么抄得再细、再多,也没有多大用处。反过来,如果引导学生自己练习划分文章层次,学生大致掌握了方法,具备了能力,那也就用不着再费力气去抄那些标准的划分结果了。
有一次外地几十位教师来听课,我讲的公开课就是《怎样划分文章层次》。结果一节课我们给十几篇文章划分了层次,学生觉得有兴趣,效率极高,基本掌握了划分层次的方法。
怎样归纳中心思想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没有一些基本方法?这同划分层次一样,大家的意见也不一致。但很多教师认为,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
如果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特点划分,归纳中心的方法,有三类14种之多。如不分文体,常用的方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