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普通高等教育物联网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普通高等教育物联网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12 3.4折 3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志贵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59121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31098659

上书时间2024-06-27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
  1.2  无线传能技术
  1.3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
  1.4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
    1.4.1  网络剩余能量研究现状
    1.4.2  充电簇研究现状
    1.4.3  充电调度研究现状
  1.5  WRSN关键技术
  1.6  WRSN问题与展望
上篇  网络基础
第2章  磁耦合谐振无线传能模型及其分析
  2.1  磁耦合谐振无线传能原理
  2.2  互感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传能影响理论分析
    2.2.1  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间互感对传能影响分析
    2.2.2  接收线圈之间互感对传能影响分析
  2.3  磁耦合谐振电路结构
  2.4  节点间互感对一对二能量分配影响分析
    2.4.1  测试平台
    2.4.2  单线圈参数变化情况下互感对节点传能影响
第3章  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
  3.1  体系结构
  3.2  路由协议
    3.2.1  Leach路由协议
    3.2.2  洪泛路由协议
    3.2.3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3.3  可充电传感器节点
  3.4  可充电SenCar节点
  3.5  通信协议设计
第4章  传感器节点充放电方式
  4.1  电池无充放电
  4.2  电池充电不放电
  4.3  电池放电不充电
  4.4  电池同时充放电
  4.5  放电策略比较分析
第5章  充电簇模型的构建
  5.1  系统模型
  5.2  充电簇模型
    5.2.1  充电簇
    5.2.2  节点所属充电簇
    5.2.3  充电簇覆盖模型
  5.3  充电簇中充电组构建
第6章  网络节点剩余能量模型
  6.1  系统模型
  6.2  节点剩余能量模型
    6.2.1  剩余能量模型构建
    6.2.2  性能分析
  6.3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网络剩余能量预测模型
    6.3.1  问题描述
    6.3.2  节点状态转移表示及概率矩阵
    6.3.3  网络剩余能量预测模型
    6.3.4  仿真与分析
中篇  一对一充电网络
第7章  充电簇划分模型
  7.1  系统概述
  7.2  节点均匀分布下的充电簇划分模型
    7.2.1  充电簇静态划分算法
    7.2.2  分层式充电簇动态划分算法
    7.2.3  仿真与分析
  7.3  节点随机分布下的充电簇划分模型
    7.3.1  圆形-密度充电簇划分算法
    7.3.2  圆形-交叉充电簇划分算法
    7.3.3  仿真与分析
第8章  周期性按需充电分配算法
  8.1  系统概述
  8.2  周期性按需分配算法
    8.2.1  充电目标节点选择
    8.2.2  构建最短充电回路
    8.2.3  算法流程
  8.3  仿真与分析
第9章  网络节点充电次序调度算法
  9.1  系统概述
  9.2  节点充电次序调度算法
    9.2.1  充电簇优先级
    9.2.2  节点优先级
    9.2.3  算法流程
  9.3  性能分析
下篇  一对多充电网络
第10章  单因素对能量分配影响分析
  10.1  节点间距离对能量分配影响分析
    10.1.1  一对二充电方式
    10.1.2  一对三充电方式
    10.1.3  节点传能分析
  10.2  线圈角度对能量分配影响分析
    10.2.1  一对二充电方式
    10.2.2  一对三充电方式
  10.3  线圈高度对能量分配影响分析
    10.3.1  一对二充电方式
    10.3.2  一对三充电方式
  10.4  一对二充电方式下能量分配分析
  10.5  一对三充电方式下能量分配分析
第11章  双因素对能量分配影响分析
  11.1  节点间距离和线圈角度对能量分配影响分析
    11.1.1  一对二充电方式
    11.1.2  一对三充电方式
  11.2  节点间距离和线圈高度对能量分配影响分析
    11.2.1  一对二充电方式
    11.2.2  一对三充电方式
  11.3  线圈角度和高度对能量分配影响分析
    11.3.1  一对二充电方式
    11.3.2  一对三充电方式
第12章  充电簇中充电组能量分配算法
  12.1  系统概述
  12.2  充电组
  12.3  充电组充电调度算法
    12.3.1  静态分组排序算法
    12.3.2  动态分组算法
  12.4  性能分析
第13章  WRSN网络充电簇能量调度算法
  13.1  系统概述
  13.2  充电簇充电次序调度算法
    13.2.1  充电簇优先级
    13.2.2  充电调度算法及步骤
  13.3  性能分析
第14章  基于能量平衡的MC数确定算法
  14.1  系统概述
  14.2  MC数确定算法
    14.2.1  全局约束条件
    14.2.2  局部约束条件
    14.2.3  m边界
  14.3  性能分析
第15章  多MC充电调度算法
  15.1  系统概述
  15.2  基于模拟退火的充电调度算法
    15.2.1  确定MC数
    15.2.2  预测网络剩余能量
    15.2.3  充电调度次序及流程
  15.3  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从网络基础、一对一和一对多充电方式三个层面系统地介绍磁耦合谐振无线传能基本原理、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结构及充电调度算法,具体包括磁耦合谐振无线传能原
理、节点互感对能量传输的影响、无线可充电传感
器网络的构建、节点充放电方式、充电簇和网络节
点剩余能量模型、充电簇划分模型、单因素或多因素对能量分配的影响、一
对一方式下的能量调度算法、一对多方式下的能量调度算法等。本书概念清晰,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系统性与新颖性相结合,是一本比较全面、系统的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技
术专著。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和工程应用专业技术人员与研究人员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