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素经脉医学
  • 太素经脉医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太素经脉医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4.91 5.1折 148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云鹤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ISBN9787516917923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48元

货号31122039

上书时间2024-06-2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 二 
中华道教,以延年益寿、修炼升仙、济世救人、护国安民为大旨。 
基于这一文化宗旨,自东汉正一盟威之道诞生以来,道医文化便成为道 
教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历代道门高士致力于自然、社会与人体生命研 
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医学。在《道藏》里,道教医学著述甚多, 
即便是非道教医学专著,往往也包含丰富的疾病治理内容。从宏观上 
看,整个道教文化可以说是围绕人体健康、社会治理与自然安泰而形成 
的学问。对于人类整体生存而言,这实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值 
得研究。 
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精通道教医学者可谓少之又少。不过, 
庆幸的是,尚有少数仁人志士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得到了传统道医的 
秘传,并且将之发扬光大,陈云鹤师父就是这样一位传人。他先后跟随 
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游宗法道长、成都道士赵学健老师学习太素脉法, 
又跟随贾题韬先生学习老庄、易经和内丹术,跟随天文学大师刘子华学 
习八卦。后拜中国道教协会前副会长、上海城隍庙前住持陈莲笙道长为 
师,学习道医祝由秘术。经过多年摸索、体验和实践,陈云鹤师父一方 
面总结前代太素医家的诊治经验,另一方面经过审慎而深入的探索,独 
辟蹊径,创立了别具特色的道医理论——“太素经脉医学”,本书即是他 
长期理论探讨与实践的产物。
这部著作以问答的形式,将深刻的道理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叙说出来, 
系统地阐发了通中论、管道论、太素脉法、道药、综合诊治,以及站桩、 
静坐、内丹、房中术与太素脉法的关系,考察其养生防病、治病的意义, 
在许多方面发前人之所未发。与此同时,此书也注意结合现代科学理论, 
对“道医通中”进行深入诠释。这部著作不仅传承了道医法脉,而且在 
理论与实践上有许多新突破,尤其对于太素脉法的阐扬更有独到的价值。 
相信此书的出版一定能够让广大道医爱好者大开眼界,也能够给众多患 
者带来新的曙光! 
是为序。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 
詹石窗 教授 谨识 
癸巳年十月初十初稿于成都寓所 
庚子年仲夏修订于鹭岛童蒙斋

序 三 
读云鹤道兄《太素经脉医学》稿,感触颇深。他的经历,与我相同, 
一无学历,二无文凭,三无背景。今天,他却成为道门太素经脉医学、 
太素脉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喜可贺。作为同时代的人,由于历 
史的原因,我们都未能上大学,无法完成基础的教育。我们不抱怨社会, 
不抱怨祖国,不抱怨生养我们的父母,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 
习,挣扎在社会的低层。社会成为我们的公共大学,我们的老师遍布社 
会。他们或是大学的教授,或是留学海外的博士,或是博物馆的研究 
员,或是图书馆的管理员,或是隐居山林的道长,或是救死扶伤的名老 
中医,或是精通“三学”的高道大德。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这些屡经 
风霜的饱学之士、传统文化的坚守者,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知识的启 
蒙者。云鹤道兄得幸拜道教正一派陈莲笙大师为师,授予度牒,成为道 
教正一派弟子,修成正果。我亦得幸拜四川省博物馆王家祐先生,金榜 
题名,破格成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客观地讲,未接受正规大 
学教育的人,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时面临的艰辛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他 
必须经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孤独,硬着头皮去啃一个个的硬骨头,即 
使是头破血流,也没有退出的余地。好在云鹤道兄并未选择学术研究这 
条路,而是实修实证,用自己实践的经验一步一个足印去印证,去体会, 
在道教传承的基础上,从内丹术的炼养中发现人身的奇经十一脉,以及
精、炁 [1]、神,三魂、七魄的具体定位,从而对道医理论、脉法、用药、 
炼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新且系统的诠释与整合,并提出了与太素脉法相 
对应的治病理论——“道医通中论”。其“道医通中论”基于人体的有形 
系统与无形系统、有形管道与无形管道建立而成,并将这种新的医学观 
应用于医学临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良好效果。 
书稿中创新颇多,如谓河图、洛书、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 
宫模型是中华医学之灵魂,太素经脉医学以这些宇宙模型为基础,不但 
博古而且能厚今。当然,它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很多人都听说 
过太素脉法,以为它是给人算命的封建迷信,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太素脉法确实有一套心理脉法,可以从脉象上知道人的性格、贵贱、遗 
传等情况,但更主要、更重要的功能是用来给人诊断疾病,在此基础上 
处方用药。与传统濒湖脉法的望、闻、问、切的顺序不同,太素脉法是“不 
用病家开口,便知病在何处”。病人来了什么都不用讲,就先把脉,然后 
就把病人得的是什么病、病灶在哪里都诊断出来,而且精准度很高。类 
此的论述不仅澄清了太素脉法“封建迷信”的谣言谬论,而且指明了太 
素脉法的精髓与秘要,授人以道门正宗脉法,功德无量。 
在道医传承的基础上,云鹤道兄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与太素脉法对 
应使用的治病理论——“太素通中论”。太素通中论将人体分成有形系 
统和无形系统,在两个系统中又可分为有形管道和无形管道。将有形管 
道又分为七脏九腑,将无形系统的三魂七魄与之对应,将太素脉法设为 
五定:定位、定形、定性、定量、定时空,将风、寒、湿、热、燥、火、 
积与之相匹配,其目的就是将诊断治疗疾病分为三部曲: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办?使太素经脉医学的诊断有更加系统、明确、简单、易懂、 
易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李远国 [1] 
二〇二〇年六月六日于西蜀三元堂
[1] 李远国: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 
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政协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 
成都市道教协会副会长,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日本国际传统医学研究 
所客座研究员、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气功与环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2015 年被聘任为 
中国道教学院特聘教授和第三届研究生班研究生导师。

内容摘要
序二中华道教,以延年益寿、修炼升仙、济世救人、护国安民为大旨。 基于这一文化宗旨,自东汉正一盟威之道诞生以来,道医文化便成为道教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历代道门高士致力于自然、社会与人体生命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医学。在《道藏》里,道教医学著述甚多,即便是非道教医学专著,往往也包含丰富的疾病治理内容。从宏观上看,整个道教文化可以说是围绕人体健康、社会治理与自然安泰而形成的学问。对于人类整体生存而言,这实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值 得研究。 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精通道教医学者可谓少之又少。不过,庆幸的是,尚有少数仁人志士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得到了传统道医的秘传,并且将之发扬光大,陈云鹤师父就是这样一位传人。他先后跟随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游宗法道长、成都道士赵学健老师学习太素脉法,又跟随贾题韬先生学习老庄、易经和内丹术,跟随天文学大师刘子华学习八卦。后拜中国道教协会前副会长、上海城隍庙前住持陈莲笙道长为师,学习道医祝由秘术。经过多年摸索、体验和实践,陈云鹤师父一方面总结前代太素医家的诊治经验,另一方面经过审慎而深入的探索,独辟蹊径,创立了别具特色的道医理论——“太素经脉医学”,本书即是他长期理论探讨与实践的产物。
这部著作以问答的形式,将深刻的道理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叙说出来,系统地阐发了通中论、管道论、太素脉法、道药、综合诊治,以及站桩、 静坐、内丹、房中术与太素脉法的关系,考察其养生防病、治病的意义,在许多方面发前人之所未发。与此同时,此书也注意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对“道医通中”进行深入诠释。这部著作不仅传承了道医法脉,而且在理论与实践上有许多新突破,尤其对于太素脉法的阐扬更有独到的价值。 相信此书的出版一定能够让广大道医爱好者大开眼界,也能够给众多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是为序。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教授谨识癸巳年十月初十初稿于成都寓所 庚子年仲夏修订于鹭岛童蒙斋序三读云鹤道兄《太素经脉医学》稿,感触颇深。他的经历,与我相同,一无学历,二无文凭,三无背景。今天,他却成为道门太素经脉医学、 太素脉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喜可贺。作为同时代的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都未能上大学,无法完成基础的教育。我们不抱怨社会,不抱怨祖国,不抱怨生养我们的父母,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挣扎在社会的低层。社会成为我们的公共大学,我们的老师遍布社会。他们或是大学的教授,或是留学海外的博士,或是博物馆的研究员,或是图书馆的管理员,或是隐居山林的道长,或是救死扶伤的名老 中医,或是精通“三学”的高道大德。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这些屡经风霜的饱学之士、传统文化的坚守者,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知识的启蒙者。云鹤道兄得幸拜道教正一派陈莲笙大师为师,授予度牒,成为道教正一派弟子,修成正果。我亦得幸拜四川省博物馆王家祐先生,金榜题名,破格成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客观地讲,未接受正规大学教育的人,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时面临的艰辛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他必须经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孤独,硬着头皮去啃一个个的硬骨头,即使是头破血流,也没有退出的余地。好在云鹤道兄并未选择学术研究这条路,而是实修实证,用自己实践的经验一步一个足印去印证,去体会,在道教传承的基础上,从内丹术的炼养中发现人身的奇经十一脉,以及精、炁 [1]、神,三魂、七魄的具体定位,从而对道医理论、脉法、用药、 炼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新且系统的诠释与整合,并提出了与太素脉法相对应的治病理论——“道医通中论”。其“道医通中论”基于人体的有形系统与无形系统、有形管道与无形管道建立而成,并将这种新的医学观 应用于医学临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良好效果。 书稿中创新颇多,如谓河图、洛书、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模型是中华医学之灵魂,太素经脉医学以这些宇宙模型为基础,不但博古而且能厚今。当然,它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很多人都听说过太素脉法,以为它是给人算命的封建迷信,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太素脉法确实有一套心理脉法,可以从脉象上知道人的性格、贵贱、遗传等情况,但更主要、更重要的功能是用来给人诊断疾病,在此基础上处方用药。与传统濒湖脉法的望、闻、问、切的顺序不同,太素脉法是“不用病家开口,便知病在何处”。病人来了什么都不用讲,就先把脉,然后就把病人得的是什么病、病灶在哪里都诊断出来,而且精准度很高。类此的论述不仅澄清了太素脉法“封建迷信”的谣言谬论,而且指明了太素脉法的精髓与秘要,授人以道门正宗脉法,功德无量。 在道医传承的基础上,云鹤道兄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与太素脉法对应使用的治病理论——“太素通中论”。太素通中论将人体分成有形系统和无形系统,在两个系统中又可分为有形管道和无形管道。将有形管道又分为七脏九腑,将无形系统的三魂七魄与之对应,将太素脉法设为五定:定位、定形、定性、定量、定时空,将风、寒、湿、热、燥、火、 积与之相匹配,其目的就是将诊断治疗疾病分为三部曲: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办?使太素经脉医学的诊断有更加系统、明确、简单、易懂、 易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李远国[1]二〇二〇年六月六日于西蜀三元堂
[1]李远国: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政协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成都市道教协会副会长,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日本国际传统医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气功与环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2015年被聘任为中国道教学院特聘教授和第三届研究生班研究生导师。

精彩内容
序二中华道教,以延年益寿、修炼升仙、济世救人、护国安民为大旨。 基于这一文化宗旨,自东汉正一盟威之道诞生以来,道医文化便成为道教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历代道门高士致力于自然、社会与人体生命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医学。在《道藏》里,道教医学著述甚多,即便是非道教医学专著,往往也包含丰富的疾病治理内容。从宏观上看,整个道教文化可以说是围绕人体健康、社会治理与自然安泰而形成的学问。对于人类整体生存而言,这实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值 得研究。 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精通道教医学者可谓少之又少。不过,庆幸的是,尚有少数仁人志士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得到了传统道医的秘传,并且将之发扬光大,陈云鹤师父就是这样一位传人。他先后跟随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游宗法道长、成都道士赵学健老师学习太素脉法,又跟随贾题韬先生学习老庄、易经和内丹术,跟随天文学大师刘子华学习八卦。后拜中国道教协会前副会长、上海城隍庙前住持陈莲笙道长为师,学习道医祝由秘术。经过多年摸索、体验和实践,陈云鹤师父一方面总结前代太素医家的诊治经验,另一方面经过审慎而深入的探索,独辟蹊径,创立了别具特色的道医理论——“太素经脉医学”,本书即是他长期理论探讨与实践的产物。
这部著作以问答的形式,将深刻的道理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叙说出来,系统地阐发了通中论、管道论、太素脉法、道药、综合诊治,以及站桩、 静坐、内丹、房中术与太素脉法的关系,考察其养生防病、治病的意义,在许多方面发前人之所未发。与此同时,此书也注意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对“道医通中”进行深入诠释。这部著作不仅传承了道医法脉,而且在理论与实践上有许多新突破,尤其对于太素脉法的阐扬更有独到的价值。 相信此书的出版一定能够让广大道医爱好者大开眼界,也能够给众多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是为序。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教授谨识癸巳年十月初十初稿于成都寓所 庚子年仲夏修订于鹭岛童蒙斋序三读云鹤道兄《太素经脉医学》稿,感触颇深。他的经历,与我相同,一无学历,二无文凭,三无背景。今天,他却成为道门太素经脉医学、 太素脉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喜可贺。作为同时代的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都未能上大学,无法完成基础的教育。我们不抱怨社会,不抱怨祖国,不抱怨生养我们的父母,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挣扎在社会的低层。社会成为我们的公共大学,我们的老师遍布社会。他们或是大学的教授,或是留学海外的博士,或是博物馆的研究员,或是图书馆的管理员,或是隐居山林的道长,或是救死扶伤的名老 中医,或是精通“三学”的高道大德。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这些屡经风霜的饱学之士、传统文化的坚守者,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知识的启蒙者。云鹤道兄得幸拜道教正一派陈莲笙大师为师,授予度牒,成为道教正一派弟子,修成正果。我亦得幸拜四川省博物馆王家祐先生,金榜题名,破格成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客观地讲,未接受正规大学教育的人,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时面临的艰辛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他必须经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孤独,硬着头皮去啃一个个的硬骨头,即使是头破血流,也没有退出的余地。好在云鹤道兄并未选择学术研究这条路,而是实修实证,用自己实践的经验一步一个足印去印证,去体会,在道教传承的基础上,从内丹术的炼养中发现人身的奇经十一脉,以及精、炁 [1]、神,三魂、七魄的具体定位,从而对道医理论、脉法、用药、 炼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新且系统的诠释与整合,并提出了与太素脉法相对应的治病理论——“道医通中论”。其“道医通中论”基于人体的有形系统与无形系统、有形管道与无形管道建立而成,并将这种新的医学观 应用于医学临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良好效果。 书稿中创新颇多,如谓河图、洛书、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模型是中华医学之灵魂,太素经脉医学以这些宇宙模型为基础,不但博古而且能厚今。当然,它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很多人都听说过太素脉法,以为它是给人算命的封建迷信,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太素脉法确实有一套心理脉法,可以从脉象上知道人的性格、贵贱、遗传等情况,但更主要、更重要的功能是用来给人诊断疾病,在此基础上处方用药。与传统濒湖脉法的望、闻、问、切的顺序不同,太素脉法是“不用病家开口,便知病在何处”。病人来了什么都不用讲,就先把脉,然后就把病人得的是什么病、病灶在哪里都诊断出来,而且精准度很高。类此的论述不仅澄清了太素脉法“封建迷信”的谣言谬论,而且指明了太素脉法的精髓与秘要,授人以道门正宗脉法,功德无量。 在道医传承的基础上,云鹤道兄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与太素脉法对应使用的治病理论——“太素通中论”。太素通中论将人体分成有形系统和无形系统,在两个系统中又可分为有形管道和无形管道。将有形管道又分为七脏九腑,将无形系统的三魂七魄与之对应,将太素脉法设为五定:定位、定形、定性、定量、定时空,将风、寒、湿、热、燥、火、 积与之相匹配,其目的就是将诊断治疗疾病分为三部曲: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办?使太素经脉医学的诊断有更加系统、明确、简单、易懂、 易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李远国[1]二〇二〇年六月六日于西蜀三元堂
[1]李远国: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政协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成都市道教协会副会长,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日本国际传统医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气功与环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2015年被聘任为中国道教学院特聘教授和第三届研究生班研究生导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