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精)
  • 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精)
  • 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精)
  • 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77 2.9折 2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徽因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98445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9.8元

货号3271836

上书时间2024-06-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林徽因编著的《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全面、完整地收录林徽因所有的文学著作,精装完美收藏。收录林徽因除建筑作品外的所有文艺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剧本、书信、童话译著。
一代女神林徽因感动世界的文学作品。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而文字尽显她一生的风采。通过本书,可以完整的看到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作者简介
林徽因,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痴迷钟爱一生。中国靠前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条件优渥的官宦家庭。13岁时举家迁往北京,就读北京培华女中。17岁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4年,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之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1928年,25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结为人生眷侣。从1931年开始,她以“徽音”为笔名,发表靠前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于《诗刊》第二期,由此便写作不断,留给世间许多唯美的篇章。不仅如此,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也让人吃惊。从1930年到1945年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从事建筑科学研究,前往全国各地实地调查勘测古代建筑,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在其生命的很后几年,还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目录
散文
  悼志摩
  惟其是脆嫩
  山西通信
  窗子以外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蛛丝和梅花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写诗究竟怎么一回事
  彼此
  一片阳光
小说
  窘
  九十九度中
  模影零篇
  (一)钟绿
  (二)吉公
  (三)文珍
  (四)绣绣
诗歌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那一晚
  笑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愿
  仍然
  激昂
  一首桃花
  莲灯
  中夜钟声
  山中一个夏夜
  秋天,这秋天
  年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忆
  吊玮德
  灵感
  城楼上
  深笑
  风筝
  别丢掉
  雨后天
  记忆
  静院
  无题
  题剔空菩提叶
  黄昏过泰山
  昼梦
  八月的忧愁
  过杨柳
  冥思
  空想(外四章)
  你来了
  “九·一八”闲走
  藤花前
  旅途中
  恶劣的心绪
  红叶里的信念
  山中
  静坐
  十月独行
  时间
  古城春景
  前后
  去春
  除夕看花
  一天
  忧郁
  十一月的小村
  对残枝
  对北门街园子
  给秋天
  人生
  展缓
  写给我的大姊
  六点钟在下午
  昆明即景
  一串疯话
  小诗(一)
  小诗(二)
  我们的雄鸡
  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
剧本
  梅真同他们(四幕剧)
书信
  致沈从文
  致胡适
  致梁再冰
  致梁思成
  致金岳霖
童话
  夜莺与玫瑰

内容摘要
 林徽因编著的《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全面、完整地收录了除建筑作品外的所有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剧本、书信、童话译著《夜莺与玫瑰》,并精心编排,精装收藏。
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而文字尽显她一生的风采。通过本书,可以完整的看清一
个真实的林徽因。

精彩内容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帏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人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
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却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
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地不会回头,永远地不会再有音讯。
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在我们前边展开的只是一堆坚质的事实:“是的,他十九晨有电报来给我……“十九早晨,是的!说下午三点准到南苑,派车接……“电报是九时从南京飞机场发出的……“刚是他开始飞行以后所发……“派车接去了,等到四点半……说飞机没有到……“没有到……航空公司说济南有雾……很大……”只是一个钟头的差别;下午三时到南苑,济南有雾!谁相信就是这一个钟头中便可以有这么不同事实的发生,志摩,我的朋友!
他离平的前一晚我仍见到,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次晨南旅的,飞机改期过三次,他曾说如果再改下去,他便不走了的。我和他同由一个茶会m来,在总布胡同口分手。在这茶会里我们请的是为太平洋会议来的一个柏雷博士,因为他是志摩生平最爱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儿的姊丈,志摩十分的殷勤;希望可以再从柏雷口中得些关于曼殊斐儿早年的影子,只因限于时间,我们茶后匆匆地便散了。晚上我有约会出去了,回来时很晚,听差说他又来过,适遇我们夫妇刚走,他自己坐了一会儿,喝了一壶茶,在桌上写了些字便走了。我到桌上一看——“定明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我怔住了,心中一阵不痛快,却忙给他一个电话。
“你放心,”他说,“很稳当的,我还要留着生
命看更伟大的事迹呢,哪能便死……”话虽是这样说,他却是已经死了整两周了!
凡是志摩的朋友,我相信全懂得,死去他这样一
个朋友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这事实一天比一天更结实,更固定,更不容否认。志摩是死了,这个简单残酷的实际早又添上时间的色彩,一周,两周,一直的增长下去……我不该在这里语无伦次的尽管呻吟我们做朋友的悲哀情绪。归根说,读者抱着我们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请柏雷一样,要从我们口里再听到关于志摩的一些事。这个我明白,只怕我不能使你们满意,因为关于他的事,动听的,使青年人知道这里有个不可多得的人格存在的,实在太多,决不是几千字可以表达得完。谁也得承认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世间便不轻易有几个的,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
我认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时候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尚未去康桥。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认识到影响他迁学的逖更生先生。不用说他和我父亲最谈得来。虽然他们年岁上差别不算少,一见面之后便互相引为知己。他到康桥之后由逖更生介绍进了皇家学院,当时和他同学的有我姊丈温君源宁。一直到最近两月中源宁还常在说他当时的许多笑话,虽然说是笑话,那也是他对志摩最早的一个惊异的印象。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有丝毫矫伪,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能令人惊讶。源宁说,有一天他在校舍里读书,外边下了倾盆大雨——准是英伦那样的岛国才有的狂雨——忽然他听到有人猛敲他的房门,外边跳进一个被雨水淋得全湿的客人。不用说他便是志摩,一进门一把扯着源宁向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这一来把源宁怔住了,他问志摩等什么在这大雨里。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源宁不止说他不去,并且劝志摩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国的湿气岂是儿戏,志摩不等他说完,一溜烟地自己跑了!
以后我好奇地曾问过志摩这故事的真确,他笑着
点头承认这全段故事的真实。我问:那么下文呢,你立在桥上等了多久,并且看到虹了没有?他说记不清但是他居然看到了虹。我诧异地打断他对那虹的描写,问他:怎么他便知道,准会有虹的。他得意地笑答我说:“完全诗意的信仰!”“完全诗意的信仰”,我可要在这里哭了!也就是为这“诗意的信仰”他硬要借航空的方便达到他“想飞”的宿愿!“飞机是很稳当的”他说,“如果要
出事那是我的运命!”他真对运命这样完全诗意的信仰!
志摩我的朋友,死本来也不过是一个新的旅程,我们没有到过的,不免过分地怀疑,死不定就比这生
苦。“我们不能轻易断定那一边没有阳光与人情的温慰”,但是我前边说过最难堪的是这永远的静寂。我们生在这没有宗教的时代,对这死实在太没有把握了。这以后许多思念你的日子,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不会有一点点光明,除非我也有你那美丽的诗意的信仰!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