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64 3.4折 5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卜键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14805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3236385

上书时间2024-06-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作者卜键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清史办主任。以史家之严谨,文学家之妙笔,钩沉各类史籍,终成此书。其深厚的学术素养保证了该作品内容的权威性。
作者历时两年创作本书,传主王鼎是陕西一代名臣,却并不广为人知。这本传记通过王鼎以及同时期的一些举足轻重的大臣们,还原了晚清嘉道两朝的政治、社会形态。

作者简介
卜键,笔名吴楚、双舸子,江苏徐州市人。汉族。文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清史办主任,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文史馆官员等。已出版《李开先传略》、《传奇意绪》、《中国小说文体与文学精神》、《从祭赛到戏曲》、《明世宗传》、《双舸榭重校评批金瓶梅》、《摇落的风情》、《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等著作,笺校《李开先全集》,笺校注释《红楼梦》等,主编《元曲百科大辞典》。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长、北京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第一章  早年艰辛
  第一节  诗书飘零
  第二节  进入新朝
  第三节  清贫中的苦读
  第四节  会试两连败
第二章  恩科进士
  第一节  新帝的登基恩科
  第二节  初入庶常
  第三节  慈母病逝
第三章  嗣皇帝亲政
  第一节  在“守成”的旗帜下
  第二节  洪亮吉事件
  第三节  留级的庶吉士
  第四节  甲子重开玉堂宴
第四章  学政也是大政
  第一节  纷纷离去的老臣
  第二节  两广总督暴亡
  第三节  变兵与溃兵
  第四节  詹事府岁月
  第五节  出任学政
第五章  癸酉之变
  第一节  左贞门的刺客
  第二节  查赈委员被杀
  第三节  滑县的密谋
  第四节  攻破紫禁城
  第五节  两种清剿
第六章  骚动的海疆
  第一节  洋盗与海盗
  第二节  海上名将李长庚
  第三节  军机两隽才
  第四节  被拒绝的阿美士德
第七章  猝然而至的帝位更替
  第一节  大臣之“体”与“用”
  第二节  忽左忽右
  第三节  未能举行的秋猕
  第四节  又一次改朝换代
第八章  有多少“事件”要查办
  第一节  弊案丛杂
  第二节  从湖南江西查到湖北河南
  第三节  仪封河工大案
  第四节  浙江的惊天大案
第九章  平定南疆叛乱
  第一节  国丧期的袭扰
  第二节  烽烟相连西四城
  第三节  举国之力的反击
  第四节  敉平叛乱
第十章  盐政与边政
  第一节  为何是那彦成
  第二节  长芦盐区的积欠
  第三节  南疆再乱
  第四节  变革两淮盐务
第十一章  从禁烟到销烟
  第一节  鸦片困扰清廷
  第二节  “先乎品行”
  第三节  运动式大禁烟
  第四节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第十二章  张家湾大决口
  第一节  国家危难之际
  第二节  天灾与人祸
  第三节  水困开封
  第四节  开工何艰难
第十三章  口门与国门
  第一节  处处是国门
  第二节  河干上的星槎
  第三节  重回中原
  第四节  繁复的大
第十四章  “相国何必泪滂沱”
  第一节  冰雪中的合龙
  第二节  河干之别
  第三节  国事纷繁
  第四节  浙东的“大反攻”
  第五节  钦命“缓程来京”
第十五章  大国之殇
  第一节  圆明园暴亡
  第二节  皇恩与哀荣
  第三节  城下之盟
  第四节  来早与来迟
人名索引
参考文献
跋:请记住这个名字

内容摘要
 王鼎,陕西蒲城人,清嘉庆元年进士,历仕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以清正廉洁、勇于任事享誉朝野,深得嘉庆、道光两朝皇帝倚重。在中国历史上,以宰辅之尊毅然以死抗争,为国赴义者,王鼎为千古一人。遗憾的是多年来对他的研究很少,卜键编著的《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这部传记以翔实的史料,描绘其一生功业,也弥补中国由古代向近代史转型之际的一个不应有的空白。

精彩内容
 三、兵溃方柴关平定兵变历来较难:一则其是一批训练有素、又了解军内状况的人;二来官兵与叛兵都是当兵的,有很多共同经历和感受,难以痛下杀手。此情又不独士卒所有,如德楞泰、杨遇春、杨芳,对于反叛之旧部,也有许多不忍。德楞泰抵达后再三请求增兵,四面合围,就是不急于作战,也是希望变兵能够缴械投降。
此际的清军已大不堪。方川陕交战激烈、久战无功之时,嘉庆帝焦灼万分,选派健锐营将士赶赴战场。健锐营者,原为攻打大小金川组建的云梯兵,大清国的特种部队是也。哪知这些老兄在京师享乐惯了,明知前线战况紧急,却在路上晃晃悠悠,两天才走70里,还要打闹驿站,骚扰官府,好不容易赶到前线,不几天,便让额勒登保悉数退回,嘉庆帝提起来每痛心疾首。特派的内廷侍卫,开始时尚知奋勉,后来则连这些皇帝身边人,也不思建功了。10年的仗打下来,不管是苗疆还是鄂川陕三省,大略论之,是满营不如绿营,绿营不如乡勇。
就在兵变消息奏报至京的前两天,七月十四日,嘉庆帝以圆明园和紫禁城侍卫无故旷班,认为皆为大臣疏纵所养成,“近年来侍卫颇有恶习,今朕在圆明园、紫禁城内,误差空班者尚有如许之多;若启銮驻跸避暑山庄后,侍卫等更不知如何废弛懒惰。此皆该管大臣平素不能严加管教所致”,命军机大臣与领侍卫内大臣会同监看,将一班不守纪律的侍卫重责三十
大板,罚往粘竿处当拜唐阿。派往陕南平叛的侍卫,自是经过严格挑选,也大多缺少早期侍卫亲军那种殊死拼搏的精神,千里迢迢赶到陕南,几乎没有发挥什
么作用。
九月十八日,杨遇春、扎克塔尔等率兵5000,在方柴关附近与叛军相遇,立刻麾军掩杀。变兵先是一
路败退,至薄暮时分,细雨迷蒙,夜色渐浓,忽有大队叛军从山岗和密林中压下,前后左右都是呐喊声,清军阵脚大乱,不管满营还是各路镇标,皆纷纷败溃,四处奔窜。扎克塔尔等人逃入附近营讯围墙之内,惊慌失措,阵容不整。乱兵蜂拥而来,正要攻打,有的地段已经突人,看见旧帅杨遇春领数十亲兵断后,叛将蒲大芳等大呼喊停,下马向杨遇春行礼,诉说冤屈后引兵退去。杨遇春这才得以收拾溃兵,布置守城。
第二天,杨芳赶来,众将领在方柴关召开军事会议:议以叛兵皆百战之余,骁悍习地利,而官兵勤劳九载,疮痍未复,且与叛兵多同功一体之人,以兵攻兵,终无斗志。而贼两战皆见二杨辄辟易,尚有旧部曲谊。
第一句有些说不通,怎么一叛便成“百战之余”,留营者就是“疮痍未复”呢?但“以兵攻兵,终无斗志”,以及叛兵与“二杨”尚有感情,却是真实的。杨芳毕竟是一员良将,挺身而出,单骑进人叛军大营招抚。蒲大芳等旧部惊讶跪迎,流泪诉说激变过程和归降之念,亲自担任杨芳护卫,同时周密布置,使那些心怀叵测者不敢妄动。杨芳在叛营两天,终于说服一千变兵首领归顺朝廷,诱捕陈先伦等强硬派,缚献至杨遇春军前。那边江口上,还有1000多变兵由朱贵带领抵抗,杨芳督率蒲大芳所部驰往邀击,斩杀朱贵,于是4000多叛军皆降。德楞泰飞奏朝廷,一场恶战、一次惨败,竟出现这样一个结果,估计老德也是始料不及,大喜过望。
嘉庆帝对快速平叛开始时很兴奋,但很快知道了其间内情,尤其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官军在方柴关的溃败,以及相关将领的刻意隐瞒。十月间,扎克塔尔回京复命,皇上问及受降情况,他没有讲兵败溃散之事。而嘉庆帝见到德楞泰奏报后,派军机大臣对他严加询问,方才说出实情。二十七日,谕令将扎克塔尔斥退御前侍卫,同时撤销了温春、杨遇春、薛大烈等人的军功。
十一月二十九日,古北口提督薛大烈抵京,对方柴关兵溃之事不敢再作隐瞒,交代:“苏勒芳阿、游栋云、田朝贵所带陕西固原、河州、西安满营以及四川川北官兵,一见贼匪,纷纷逃散。”嘉庆帝很是恼
怒,命德楞泰、全保和方维甸等严加查处,尤其是要
查清“首先逃散之人”。原西安将军扎勒杭阿到京,对询问他的军机大臣承认满营有“临阵逃走之事”。
嘉庆帝认为“西安满兵于打仗时,见贼即行溃散,大干军纪”,对扎勒杭阿、副都统祥给以处分,并将带兵大员苏勒芳阿革职,交德楞泰、方维甸等“严切讯究”。
十二月初九日,陕甘总督全保和方维甸合衔奏报,对西安满营溃散的调查结果写得很细,方柴关地貌与当日作战情形如在目前,值得一读:该处一带地方南北皆山,两山之间地少平旷。北山下有沙河一道,南山下支麓横出,自西而东约有横岗五处,每岗相距约有二里许。方柴关小堡在平地建筑,堡东有小水渠一道,自南山流出,北注沙河。方柴关西北十余里即系两河口军营。九月十八日,挑出川北、河州、西安满营、汉中兵营奋勇兵共二千余名,自两河口向东追截,黎明已到方柴关,遇见在前贼
匪,颇有斩获。贼匪败向东窜,官兵步队傍南山追下,马队由堡前平原追下,抢获骡马器械,并赴林间搜贼。而拐里山湾之大伙贼匪分路抗拒,不下四五千人,马贼近河迎来,步贼剽悍者自拐里迎来,在第五横岗扎住。林内又有伏贼,拐里及东北一带山上山下悉是贼众。其时天气阴晦,雾雨迷漫,不能远看。在前之弁兵赶过小湾,始知前有贼匪大队,其各队官兵随各占一处迎敌,队伍不整,声势已不相接。所有南山一带步兵最前近贼者系川北弁兵,占住第四横岗,在小渠之东;次则固原河州前敌弁兵,占住第三横岗,在小渠之西;又次则固原汉中官兵,占住第二横岗;最后系河州镇兵,占住第一横岗,即距方柴关不远。
其平原一带马队,系杨遇春派出绿营马队亲随官弁十
余人,及苏勒芳阿、彦毕勒分带西安满营马队三十余人,俱在第四横岗之北,绿营马队近山前进,满营马队近河前进,俱过小渠,扎克塔尔、杨遇春在后督催……P79-8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