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的脾性(大国公民的担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明的脾性(大国公民的担当)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43 4.7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铭泉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

ISBN9787516214688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837984

上书时间2024-06-20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罗铭泉著的这本《文明的脾性(大国公民的担当)》从纵面上探讨人类历史在进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迹,通过对东西方文明呈现的不同特点的对比,说明欧美文明对其他文明带有很强的欺压和破坏性,而崇尚“中庸之道”的东方文明,可以起到相互监督优势互补的作用。在世事纷乱、战争不断的今天,东方文明才是更理想、也值得所有人兴幸的选择。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国人认清立场,从历史中找回自信和自豪。

作者简介
罗铭泉,男,广东四会人,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并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为较早期获国务院批准同国定居专家,曾在天津、烟台、大连、南京、上海、常州等地讲学,后在二轻局下属单位供职多年。曾先后在广东创办工厂和在上海瑞士外企任总经理职,现在北京崛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从事顾问、写作及教育讲座等工作,为北京“欧美同学会”会员,最近出版有《孩子,愿你健康成长》一书。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文明、文化和“文明的脾性”
第二章  追本溯源:生命的起源与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
  2.1 人猿相揖别
  2.2 语言的诞生
  2.3 母族社会的形成
  2.4 父氏社会的转变
  2.5 絮悟:从声音到口技
第三章  巫权时代:文明的创造(三皇五帝前~公元前11世纪商代)
  3.1 书写工具的产生
  3.2 文字的产生
  3.3 文字载体的产生
  3.4 《诗经》史诗的卓越作用
  3.5 模糊的痕迹
第四章  神权/君权时代(公元前11世纪商代~公元960年五代十国)
  4.1 华夏大地人文科学百花齐放的领跑期
  4.2 《易经》:亘古不变之哲理
  4.3 《礼记》:人猿相揖别之标志
  4.4 《乐书》:人类通过音乐管控情欲之尝试
  4.5 《论语》:修身治国之经典
  4.6 《孝经》:做不忘本的人
  4.7 《墨子》:中国物理学之先驱
  4.8 《天问》:屈原的疑惑
  4.9 宗教:精神家园之产物
  4.10 数学:穷天察理运筹帷幄的工具
  4.11 天文学:探讨宇宙人生奥秘的一扇天窗
  4.12 中华医药学: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医药长城
  4.13 化学:中华炼丹术士开启了全球化学之门
  4.14 文明之载体:蔡伦发明造纸术
  4.15 西方国家有否“百花齐放”期
  4.16 中文:文“字”之美与文字之美
  4.17 东西方文明各自的选择
  4.18 中庸之道
第五章  探索时代(公元960~1644年:宋、元、明三代)
  5.1 欧洲在公元11世纪时还是个地理概念
  5.2 宋朝人万户发明火箭
  5.3 造纸术发明1000多年后在12世纪传至意大利
  5.4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5.5 蒙古人终于打通了亚欧之间陆地的交通大动脉
  5.6 明代郑和下西洋
  5.7 意大利在15~16世纪开始文艺复兴
  5.8 资本主义的诞生
  5.9 欧洲进入百花齐放的文艺复兴期
  5.10 儒学西传
  5.11 欧洲的诞生
第六章  探索+冒险时代(公元1644~1912年:清朝)
  6.1 英国的工业革命
  6.2 英国君主立宪民主的本质
  6.3 欧洲人的冒险精神
  6.4 犹太人被压迫的启示
  6.5 欧洲在全球的殖民地运动
  6.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7 英国希望之所托:美洲新大陆
  6.8 中国人文、自然科学开始停滞落后
  6.9 第二次工业革命
  6.10 洋务运动对国人自信的打击
  6.11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第七章  挑战时代(公元1912~1937年:民国时代前期)
  7.1 第一次世界大战
  7.2 自然科学在西方急速发展的机遇条件
  7.3 大萧条后资本主义的重建
  7.4 洋务运动的发展和“阿Q精神”的产生
  7.5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可自由
第八章  征服与反征服时代(公元1937~1949年:民国时代后期)
  8.1 日本发起“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8.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8.3 标榜“民主与自由”的新资本主义
  8.4 皆同力,不自由,剑拔弩张势难久
第九章  变革时代(公元1949年起:进入新中国时期)
  9.1 美国“杠杆民主”的虚伪
  9.2 全球化:金元帝国之美梦
  9.3 自由女神像的尴尬
  9.4 俄罗斯的生存环境与独立的发展轨迹
  9.5 第三、四次工业革命
  9.6 急遽待解的现代文明之结
  9.7 美国人的“大智慧”还是“大阴谋”?
第十章  洞明世事正本清源
  10.1 认识美国
  10.2 认识印度
  10.3 认识自己
  10.4 世界之大道
  10.5 各国各脾性,放眼史长流
第十一章  文明的交融
  11.1 宗教的反思
  11.2 人权之争的表现与真相
  11.3 国际金融集团的大牌局
  11.4 世界文明的融合
  11.5 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十二章  希望未来
  12.1 一个寓言——物性其实难改
  12.2 美国梦醒——制度本质之根本性问题
  12.3 人之为“人”与人之为“物”
  12.4 一粒种子
  12.5 希望
  12.6 人类的希望
第十三章  互联互通的和谐时代
  13.1 中国人的定位
  13.2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3.3 精英主义之我见
  13.4 大国公民的基本素养
  13.5 重拾自信,勇于担当
  13.6 大国公民学
  13.7 重走长征路,一代一播种
第十四章  总结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庸之道”的成效在于找出一个合适的观点。
每一条抛物线都有一个最高点,我们需要在上升段找到合适自己观察事物的最高点,要既能看多又不至过远。这个高度代表一个人高瞻远瞩的能力。不主动努力学习和刻意磨练自己的人是不可能高瞻和客观的。
中国的发展是如何兼顾义与利,而西方却毫无顾虑地单方追求他们所谓的“国家利益”。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必然的事,五千年的传统和它的传承需要每一
个中国人的思考、参与和共同付出。
雅克萨战争康熙连胜,沙俄求和。1689年康熙主动放弃尼布楚大片土地换取沙俄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这年距满清入主中原才仅仅45年,国势正盛,不思寸土必争,却以如此心态办外交,导致沙俄胃口变大,祸国殃民。历史再三证明:第一次对敌软弱,必成再次冒犯的缘由;第二次窝囊,那是后患无穷的开端!罗铭泉著这本《文明的脾性(大国公民的担当)》的主要目的是要正本清源,从历史的脉络中找回我们缺失的自强、自信、自傲。

精彩内容
 到了40亿年前,地球终于出现了最早最原始的生
命,现代科学家们相信这些原始的生物很可能是通过某种自然合成的过程而进化出来的;至于这个过程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牵涉范围太广,不在本书讨论范围内。随着这些单细胞的原始生物不断进化,物种变得愈来愈多,低等的变成高等的,水中的变成陆上的,最终进化成脊椎动物,到了约3亿年前成功地适应了地面上的生活,一直发展到后来哺乳动物成为地球上的统治者,只是人类的地位还远远未能确立。
虽然哺乳类动物早在6000万年前便已经在地球上的生物界中拥有统治地位,但人与猿的区分却要通过多次大冰期与间冰期的更新世时代,要应对急剧而严酷的自然环境变化而慢慢进化出来的。尽管不知道确切的年代和地点,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4万年前,智人(具有思维能力的人)出现了。而最近的考古发掘显示,人猿相揖别的时间比这还要早一些。人类的出现改变了所有生物都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延递生命的规律。人类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环境来适应人类的生存(学术界认为这是地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但是随着
人类变得愈来愈贪婪,我们创造出来的环境也在变得愈来愈不平衡、愈来愈不适合自身的居住!短短100年来,很多物种在这急剧变坏的生态环境中灭绝了,同时带来一些生物链条的断裂,人类简单地把这些现象理解为自然规律中的适当淘汰;今天想来,果真如
此吗?
有人说形成这种怪圈的答案在于基因进化与文化进化的根本差别。基因进化通过基因突变起作用,也
就是“外因通过内因突变而起作用”。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因为无论如何,它必须要与整个周围的环境适
应、配合,达到平衡后才能水到渠成!与此相对应的文化进化则是通过新工具、新思想或新制度来改变整个社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存空间。这种通过人类创意的改变往往是急遽的、片面的。发展下来,到今天人类已不再是为生存的需求、为追求美好的将来而挣扎;一些人追求的是掌握地球资源的权力乃至控制整个地球,问题恰恰也就出在这里。
有人说科学技术、思想制度的变革与社会为了适
应新事物而进行的滞后变革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为凡是让我们感觉舒服、快乐的我们很快就会接受,但到了要求我们付出、有很多的不舒服或限制时我们会马上加以抵制。于是,新的“消费享乐主义”取代了传统的宗教、家庭、道德价值和施政理念;于是,像《京都协议书》这样的让全球受益的条约受到了一些西方大国的抵制。在公利价值远远低于私利价值的国际环境下,人类在利用愈来愈发达的科技去根据自己的意愿局部(也只能是局部)改变环境的同时,却慢慢发觉自己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反而变得愈来愈不适合居住。于是有人把这个困境归咎于时间差,因为他们相信人类终究能战胜一切,当然也包括人类对生态自然不经意的破坏。我不能认同这种盲目的乐观,更反对这种目空一切的自大,所以愿意以此书作引,与世人共同探索、交流、对话。
人类的无知带给我们“巫权时代”“神权/君权时代”,那时候我们对大自然心存畏惧与敬仰。但人类毕竟与其他万物不同,我们会思考,小小年纪便有着数不清的为什么,所以我们不停进步,只是我们的智慧到底能带领我们走多远?这个看来简单不过的问题,却因为我们对世界、宇宙始终不能全面洞悉,已经从物理上的问题变成一个哲学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的“有知”带来了人类的“探索时代”,然后又发展成“探索+冒险时代”“挑战时代”“征服与反征服时代”,到现在则演变成“变革时代”。我们放下传统道义上的理想,降伏于无限的物欲享受与追求。于是,人终于发现并承认自己在自然界奇特的位置,这是理性大无畏的体现。然而,一个更为壮丽的历程正有待开始,这就是“人”去进行那永恒的自我超越:应以一种近乎于上帝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去反省为何要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这种思想,正是西方文化不懈追求自然奥秘的根源,只是发展到今天,狂妄自大的心情,绝对操控权力的渴望,诱导人们走偏了方向,我们越位了。
西方文化的特点其实很简单:一切俱由利与欲驱动,就算是基本理论科学的探索、研究也是想从中得到新的价值、新的回报。科学家们可能单纯得多,但是支撑他们研究的经费来源,都是来自众多大企业、
基金会或者是金融集团、军火商的下属机构。这些台前幕后资本家的投资,能没有利润考虑吗?对于一些表面上有信仰的国家乃至它们的领导人来说,神灵的存在与价值早已蜕变成为安慰人民的政治工具。随着
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推行其单边主义虚伪的“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影响,很多国家也被逼跟从。
但在跟从之外,中国既然是地球上唯一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实记载不断的国家,或许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发展史中,用我们先人特有的智慧思路,找到更好的动力、更理想的方法。
P9-1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