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塔尖上的上海女孩(蛋白质女孩在美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学塔尖上的上海女孩(蛋白质女孩在美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44 4.8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单子恩

出版社上海大学

ISBN9787567118027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347371

上书时间2024-06-20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单子恩编著的《科学塔尖上的上海女孩(蛋白质女孩在美国)》的主人公单舒瓯是一个聪明、勤奋、严谨,同时对生命和生活充满热爱的女性,她自高中起就读于上海名校,之后的经历看上去一帆风顺,目前已经成为在美国为数不多的“诺贝尔签名奖”获得者的青年科学家之一。
本书结合当下留学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对主人公的经历做出回应和点评;编者还采访了从教育家到媒体工作者、从学生到老师等社会各界人士,与他们对关乎中国教育和留学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对话,这些内容均收录在本书的“附录”中,供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单子恩,中国科教片摄影师。生于温州,幼时酷爱摄影,绘画。1959年考入上海电影学校,毕业后分配在上海科影厂。拍摄了系列片《长江》、《扬子江》和《刘海栗的绘画艺术》、《哈罗·上海》、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和14集艺术纪录片《三国梦》等几十部。其中《浙江山水情》获捷克1985年卡罗维·发利第18届国际电影节主要奖,《唯中国独有》获1988年法国塔布第22届国际旅游电影节银电蕾娜奖,塔布议会奖和工商联合会奖;1988年获捷克卡罗维·发利第2l届国际旅游电影节主要奖,《丝路情》获1988中国无锡国际旅游电影节摄影奖。他的成就引起台湾同乡会的注意并在台北会刊上以《杰出的摄影艺术家单子恩》为题介绍了他的创作成就。

目录
序:“蛋白质女孩”在美国/1叶永烈
(代自序):我愿化作点点春晖,温暖你
“生命”的彼岸/7单子恩
前言: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的口述历史
国内篇
  一、引子:恭喜你了,是个女孩!
  二、女儿童年岁月的记忆(一)
  三、朗朗学英语
  四、对蛋白质“一见钟情”
留学篇
  一、签证的日子
  二、最长情的离别
  三、初到美利坚
  四、少年已识愁滋味
  五、依然第一名
  六、山重水复的艰辛
  七、柳暗花明
  八、柳暗花明的日子
  九、女儿的思念
  十、走向成熟的女儿
  十一、文理比翼路漫漫
  十二、“蛋白质”女孩
  十三、斯坦福大学的向往
  十四、在贵族学校斯坦福大学
  十五、戴上博士帽
成就篇
  十六、从斯坦福大学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十七、女儿和BWF
  十八、女儿·妻子·母亲
  十九、“空中老飞人”
  二十、最后的决定
  二十一、回母校——华师大二附中
  二十二、“蛋白质”女孩在路上
  二十三、此岸、彼岸

内容摘要
 单舒瓯,一个简单的中国女孩,18岁从上海去美国,21岁从马里兰大学本科毕业,26岁取得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生化学博士学位,从事着尖端的蛋白质基因研究。毕业时一共收到了九所美国一流大学的工作邀请函,其中哈佛大学甚至为她保留名额供她随时入职,最终她谢绝哈佛大学选择了加州理工大学,如今她已成为华人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获得美国化学会诺贝尔奖得主签名奖。
单子恩编著的《科学塔尖上的上海女孩(蛋白质女孩在美国)》作为励志文学,向人们讲述了上海女孩单舒瓯在美国留学蜕变成为终身教授的坎坷历程,也向渴望出国留学的人们展示了一幅东西方教育珠联璧合的成功实践……

精彩内容
 一次又一次来到产房,女儿在母亲的怀里长得非常好,会哭、也会笑,她笑得特别可爱,虽然当时我仍在“劳动改造”,但那一刻却成了我一生中明媚、
阳光的日子。
我轻轻地喊着女儿的乳名“小芬”,有时她竟然条件反射地睁开了她的双眼,大大的,眼珠黑黑的,人说可能她母亲在孕期多吃了皮蛋的缘故,她的迷人的双眼有时会随着我的话语声音而转动,而我这时的神经随之全被调动起来了。迎接新生命来临的日子是紧张的也是幸福的。一声啼哭,女儿来到了这个世界,我记着女儿第一次笑、第一次对自己眨眼、第一次对自己说话,至于每次女儿病了身体不适,对我来说便是一场战斗,那种做父亲的感觉真美好。
随着女儿的诞生,生活开始瞄碌起来了,当然幸福之下,所有劳累也都无所谓。三天三夜不睡也满是精神,尿也不骚,粪也不臭,那时没有一次性的尿布,尿片轮着洗也都心甘情愿。对我们来说最可怕的是她的啼哭,虽然医生一再强调啼哭不是坏事,但听到啼哭声总是又烦又乱的。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是最深刻、最浓郁、最不可分割的。然而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也
绝对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甜蜜和幸福。
该给她取个名字了,有人说给孩子取名字要有时代感,按当时的社会环境,什么“军”“东”“红”……最为流行,有人说要讲些金、木、水、火、土,以示吉利,有人说名字只要顺口点就行。各种说法都有,起名难避其迂,孩子未出生时,我和妻子躺在床上就想过、讨论过、争执过,到底是诗意点好,还是实一点为好,土一点好,还是洋一点好,总是定不下来。当时,我正接受着没完没了的劳动生涯,希望女儿这一辈子过得舒服一些,便先取其“舒”字,我在浙江瓯江河畔度过少年时光,为了纪念故乡,于是取其“瓯”字。于是“舒瓯”便成了女儿的大名。一致通过,没有提出异议,真是顺利。
人类就是这样繁衍生息着,一代又一代传递着。
我向进驻的工宣队提出暂离开“五七干校”一段时间,真是上帝保佑,我被批准回上海,开始了在上海深挖洞的“厚待”,可以回家了,挖防空洞,再累也能承受,孩子哭声的鼓励,那是莫大的动力,这段“战斗”生活使人感到希望,能使人永葆青春,没有希望再年轻也是衰老,看着女儿的成长,我感到自己身上正复苏着一股新鲜旺盛的活力。
有个孩子在家,你绝对不会感到无聊,回到家孩子会睁着圆圆的眼睛对你咯咯发笑,上班时的烦恼顿时消逝了。有个孩子在家,让你有了机会可以重新回忆自己童年乐趣。在女儿的心目中,你大概就是仅次于神的英雄了。你用期待的眼光看孩子踏出第一步,你焦虑地猜测着孩子说出的第一个字究竟是“爸”或是“妈”。当你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中会不由得赞叹造世主的奇妙巧思。你祈祷孩子能健康快乐,孩子让你变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更好的人。
女儿出生十个月时,我便把女儿寄养在上海市区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姓柴,我们称这家女主人为柴家阿婆,我们把自己家每个月定量供给的鸡蛋票、肉食票全盘托出,送至柴家,以供养女儿每月的营养所
需,我与妻一有空,总是急匆匆奔赴这户柴家,以睹女儿一眼。后来,随着女儿的长大,又把她送里弄幼
儿园.当时上幼儿园的孩子,很多是脖子上套着家里的钥匙,时间到了,回到家,取下脖子上的钥匙,开
了门自己可以进去,天下还是好人多,有的孩子回到家后,靠的是邻居的爷爷奶奶们帮着开门,他们毕竟
是幼儿园的孩子啊!我的女儿,因为幼儿园离家的路比较远,时间到了她只能在幼儿园门口待着,等待着
家里人来接了。有时我来迟了,让女儿苦等在弄堂了,真无奈呀!见到女儿的人都说,我女儿是个好孩子,很懂事。许多人非常喜欢她,我的生活中也似乎不能没有她了!
由于孩子的降临,领导开恩使我们暂时回到了上海那简陋的家,只要能晚上回到家照顾好女儿也就满足了。我们开始有了一个完整的小家庭,女儿聪明活泼,会唱会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P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