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穆传(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钱穆传(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99 3.4折 4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明辉

出版社江苏人民

ISBN9787214233417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0662466

上书时间2024-06-1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丰赡翔实的史料,层层剥去历史的尘垢、文本的遮蔽,以历史学家、教育家钱穆先生的人生阅历为主线,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创作《国史大纲》等诸多著作的历程及学术成就等融入其中,鲜明地勾勒出其思想演化的轨迹,不仅总结了先生在中国历史和儒学上的不凡成就,分析其重要著述的特点和写作背景、史学研究的特色,还努力展现出传主最本真、最人情化与生活化的历史面目。

目录
第一章  读书种子
  一、七房桥的传说
  二、书香未断的家世
  三、父亲的士大夫形象
  四、保留几颗读书种子
  五、新式小学的启蒙
  六、常州府中学遇恩师
第二章  乡村小教师
  一、初登讲坛
  二、十年自学苦读
  三、终生受益的静坐
  四、探索新式教育
  五、初试牛刀的著述
第三章  中学教国文
  一、厦门集美学校
  二、无锡第三师范
  三、苏州中学
  四、考订先秦诸子生平
  五、初识胡适
  六、伯乐与千里马
第四章  北大讲历史
  一、燕大印象
  二、执教北大
  三、“北胡南钱”
  四、出版两部力作
  五、结交学界名流
  六、畅游北平书海
  七、游览名山大川
第五章  辗转西南
  一、西南联大
  二、编著《国史大纲》
  三、入蜀讲学
  四、转向文化研究
  五、昆明五华书院
  六、无锡江南大学
  七、1949年的选择
第六章  香港办大学
  一、创办新亚书院
  二、因祸得福结良缘
  三、香港中文大学
  四、拒签《文化宣言》
  五、与港台新儒家的分歧
  六、耶鲁大学名誉博士
  七、毅然引退
第七章  定居台湾
  一、台北素书楼
  二、迟来的“院士”
  三、“当代朱子”
  四、弦歌不辍
  五、八十忆亲友
第八章  隐入历史
  一、现代中国的士
  二、告别杏坛
  三、最后的澈悟
  四、落寞中离世
  五、归葬故里
  六、不朽的生命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本书为近代历史人物钱穆的传记。全书共分为八章,以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钱穆的人生
阅历为主线,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心路历程、治学方法、学术交往、学术成就以及养生之道等融入其中,尤其突出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力求全方位地展现这位著名学者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

精彩内容
 钱穆(1895—1990),原名恩鑅,民国元年(1912)改名为穆,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等,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世居无锡县荡口镇南延祥乡七房桥村。
关于七房桥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
一、七房桥的传说无锡县东南有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叫作啸傲泾。明朝时,啸傲泾的北岸住着一户钱姓人家。他们的远祖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钱鏐。如今,他们通过经商成为这一带的巨富,拥有啸傲泾两岸良田十万亩。
然而,这户人家父母已故,又无子女,只有夫妇二人。男主人才三十左右,却患有阳气衰虚之病,面色淡白,少气乏力。远近的名医请了不少,也用了不少名药,却丝毫不见起色。
眼看丈夫的病越来越重,妻子终于鼓起勇气说:“我心中有个想法,一直想跟你说,怕你不听,反过来怪我。
”丈夫说:“我已经身患重病,你的话能听自然会听。如
果实在不能听的话,也不会怪你。”妻子说:“你的病看来不是吃药可以治好的,唯一的办法是长年静养。我已经把西边的别院整治好了,希望你一个人在里面安心静养三年,家里的事都交给我。我在院门上开了一个小门,一日三餐就送到小门里,你听见摇铃声就可来取。一个人住开始可能会寂寞,十天半个月后就习惯了。万一家里有事,你仍然可以出来处理。我曾经把这个想法问过两个医生,他们都说可以一试。”丈夫听完,慨然同意了。
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曾经说过:“凡大病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清心寡欲的长年静养,果然是祛病强身的不二法门。三年过后,当妻子怀着紧张的心情打开院门把丈夫接出时,发现丈夫竟然病态全消,精神奕奕。高兴之余,妻子郑重地对丈夫说:“自从你静养以后,我就在佛前发誓,要终生吃素,独处一生。但为钱家的子嗣考虑,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两个善良又宜男的女子,教导
她们已有两年,你与她们同房,便可无后顾之忧了。”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丈夫只能勉强答应了。后来生下七个儿子,为他们在啸傲泾的北岸分别建造了七座豪华的大宅院。每~宅院都是七进,每进都是七开间。七房骈连,东西一线,极其气派。又在啸傲泾上建了一
座桥,取名“七房桥”。以后这个钱姓人家便在七房桥一
带繁衍开来,发展成为一个家族聚居的大村落。
由于七房中人丁衰旺不一,贫富逐渐分化。虽然各房开始各分得良田一万亩以上,但几代、十几代以后,人丁
兴旺的必然每家愈分愈少,也就愈来愈穷,而人丁稀少的则能长保其富。
七房中长房人丁最旺,到清朝后期一度出现五世同堂
、其乐融融的局面,但经济情况却每况愈下。尤其是经过太平天国之乱后,“东南到处有啼痕”,长房更加衰败了。到钱承沛这一代时,已经不占一尺之地,沦为赤贫。
虽然家道中落,但钱承沛依然爱子如命,经常对人说:“我得一子,就像别人增田二百亩一样高兴。”就在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