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话文体考论/中华戏剧史论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曲话文体考论/中华戏剧史论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2 3.7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剑明|主编:叶长海

出版社上海古籍

ISBN9787532568451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2752623

上书时间2024-06-1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曲话,是中国古代戏剧理论著作的主要形式,历来是中国戏剧学主要的理论批评思想来源和史料文献依据。《曲话文体考论》阐述了曲话自身的演化历史和文体样式,论证了曲话并非如历来所认为的类从于诗话、词话而生成发展的。曲话在戏剧学史上是与曲目著录、音韵格律,以及依存于戏曲作品的评点序跋、日记杂钞等并置并行的。曲话以笔记体为常,却又从无常体,因而使人无从取法的文体样态,致使其文体的特性、特征、状态、衍变过程及其内在发展规律,迄今鲜有专门著述予以系统研究。本书由杨剑明著。

作者简介
杨剑明,字钝铁,1951年生于太仓市浏河镇。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先后获绘画创作与教学研究硕士学位、戏剧学博士学位,并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有艺术美学、美术学、戏剧学、电影学诸学科著述行世,有油画、水粉画作品获国际大奖。现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

目录

导论  无从取法的曲话文体
一、清人的“潜在”界说
二、今人的“显在”界说
三、纲要式历史概括与“潜学”式文体界说
  (一)定义曲话的科学方法
  (二)断限曲话的史学原则
  (三)曲话分类归属的逻辑方式
第一章  曲话的文体源头考索
第一节  先秦的“乐舞”载述:“政事之纪”
第二节  先秦的“巫优”载述:从官学统绪分流别行的诸子外传
  一、远古巫仪事类的真实留存与其不确定性
  二、宫室优人的日常生活实录与其现实基础
第三节  汉代百戏载述:帝王都邑平乐观“书志”
  一、百戏与百戏载述的历史成因
  二、《两京赋》:后世曲话笔记小说体式及其“都邑簿”形态的引发
第二章  唐宋曲话的即时实录与曲话的文体形成
第一节  唐宋曲话的即时实录
第二节  唐曲话的形态类型:“偏记小录”
  一、唐曲话“偏记小录”的即时实录与“独举所知,编为短部”
  二、唐曲话“偏记小录”的现实成因
  三、唐曲话“偏记小录”的文体性状
第三节  宋曲话的形态类型:“都邑簿”
  一、宋曲话“都邑簿”的历史源流
  二、宋曲话“都邑簿”的现实成因
  三、宋曲话“都邑簿”的文体性状
第三章  曲话的议论属性与元明曲话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元曲话的历史发展:戏曲批评与理论的自觉成型
  一、突破序文义例定规,开创批评理论路向
  二、变序文为“杂剧概论”,记“艳史”成“演员论”
  三、举“戏剧谥法”,立元剧史“公言”
第二节  明曲话的历史发展:戏曲批评与理论的自觉深化
  一、集元曲话大成,开明曲话学术自觉规范先河
  二、明曲话学术自觉规范全面实现态势
第四章  曲话的属性关系与清曲话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  文体属性的历史标识
第二节  曲话的自我称名与文体的自我限定
  一、由前说汇辑中自立其说的《曲话》
  二、由考据中自立其说的《剧话》
第三节  焦氏曲话:定义曲话与定位戏剧学
  一、焦氏曲话的基本学术构成特征
  二、焦氏考据中的戏剧学
结束语  在研究的终点与历史的定位之间
附录一  论王国维美学和艺术研究学术动机生成中的比较论理路
  一、生成于中西比较中的学术取向
  二、比较论理路的历史内涵
  三、代结语:比较论理路的逻辑结构
附录二  曲话文体考论的方法
  一、曲话文体考论的理据
  二、曲话文体考论的理路
  三、曲话文体考论的路径
附录三  曲话称名词语的义蕴源流
  一、曲话称名词语的本义
  二、曲话称名词语的义蕴渊源
附录四  曲话的称名定体
  一、“以名举实”的文体学原理
  二、曲话的称名定体意绪
附录五  曲话的题目与序跋之间的义例生发关系
  一、“以名举实”的滑稽人物类传
  二、文体有定名而载述无成法的伶人艺事说教
  三、文体无定名而载述有成法的演剧事类实录
附录六  曲话文体属性的认识历程
附录七  断限曲话的历史依据与学理逻辑(上)
  一、曲话的断限
  二、“宋元说”与笔记小说之间的学术构成关系
  三、“宋元说”的学术语境
  四、“乐舞说”与笔记小说之间的学术构成关系
附录八  断限曲话的历史依据与学理逻辑(下)
  一、曲话的起源与笔记小说的源流
  二、曲话的文体来源与笔记小说的“传记”和“经解”
  三、曲话的体式来源与笔记小说的“短书”和“叶子书”
参考引用文献要目
跋一
跋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