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诗歌--一个人的编年史/星星历届年度诗歌奖获奖者书系
  • 新世纪诗歌--一个人的编年史/星星历届年度诗歌奖获奖者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世纪诗歌--一个人的编年史/星星历届年度诗歌奖获奖者书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49 4.3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清华|总主编:梁平//龚学敏

出版社四川文艺

ISBN9787541144172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734845

上书时间2024-06-1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清华,1963年10月生于山东博兴,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自1990年以来,先后出版过《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内心的迷津:当代诗歌与诗学求问录》(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境外谈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花山文艺山版社,2004年)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二百余篇,多篇文章被翻译为英、日等文字发表;曾获省部级社科一等奖、《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论文奖(2003年)、《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2002年)等奖项。2000年10月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学术奖学金,并赴海德堡大学客座讲学一学期。涉猎诗歌散文写作,出版有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目录
自序
“好日子就要来了”么
——世纪初的诗歌观察
人民需要干货
——2002年诗歌一瞥
 2003t]F诗歌阅读札记
 2004年诗歌的几个关键词
那狂欢的烟尘与伦理的震颤
——《2l世纪文学大系·2005诗歌》序
在狂欢中娱乐而不至死
——2006年诗歌观感
经验迁移和秩序重建
——2007年诗歌观察
灾难,伦理,诗人之死和诗歌之低
——2008年诗歌印象
精神的冰或诗歌的雪
——2009年诗歌阅读散记
十年回望的欣悦与悲伤
——2010年诗歌序
多种声音的奇怪混合
——2011年诗歌印象
喜鹊于怒或凤凰于飞
——关于2012年诗歌的三言两语
遗忘与记忆,悲怀与歌哭
——2013年诗歌札记
决绝的死或坚忍的生
——怀念逝去的2014,以诗歌的名义
附录:
价值分裂与美学对峙
——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
先锋诗歌的终结
——答羊城晚报问
娱乐化时代诗歌何为
——答问
关于年度诗歌选本的答问

内容摘要
 张清华所著的《新世纪诗歌--一个人的编年史/星星历届年度诗歌奖获奖者书系》是一本2010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张清华的自选诗集,收录了近年来作者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现出张清华诗歌写作的历程和成绩。本书对张清华的诗歌作品做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整理,是一本质量较高的诗歌作品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精彩内容
 人民需要干货——2002年诗歌一瞥看着你的照片,我哭了:我与我的老年在镜中重逢莫非你某个眼神的暗示白发像一场火灾在我头上蔓延——寒烟:《遗产——给茨维塔耶娃》一个现今的诗歌读者最明智的选择是闭嘴,只读而不说,那不但是愉悦的,简直还充满快感。因为在霸道或者粗蛮的喧嚣里面,做旁观是最有意思的。而如果你一旦想说出,那必定是尴尬的:你要引据和评论的,可能正是你内心中最不愿认同的,你必须要予以批评指摘的,可能又是最快意的东西——我们的时代已经把诗歌的行文和对这行文的理解语境彻底分裂
了。你说它是好的,可能会被它戏弄,你说它是坏的,可能更会被它戏弄。你倾向“知识分子”趣味,你会被说成“买办”,你选择“民间”趣味,又会被说成与市场和庸众“合谋”。你赞成精神的“上半身”,会说你假惺惺,你称赏肉体的“下半身”,又会说你堕落,你两边的都喜欢,又落个“没立场”……但这还无所谓,更尴尬的,是你很难把自己的评价与态
度一以贯之下去,因为“形势的发展”是如此之快,去年的编选经历还犹在眼前,但去年的观点今年就变成了旧皇历。这就像海子的诗里说的,“道路的前面还是道路,风的前面还是风。”只能忙不迭地往前赶。不过有一点是令人乐观的,因为据说现今社会流行的最新人类是叫作“布波”的一族,“布波”是“布尔乔亚”与“波希米亚”的结合体。这让我感到得意,因为我曾引用了一位青年诗人的一句“我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作为去年选本序言的题目,这话如今怕是要“应验”了,因为小布尔乔亚虽然有和现代诗歌背道而驰的一面,但至少与传统诗歌也有“近亲”或同源的关系;而波希米亚则纯然是诗人的异体同构了,按照本雅明的说法,他们差不多是真正“现代”的诗人的代名词了。当诗歌与流行文化之间不再是纯然的敌人,而充满了某种敏感的共振性关系的时候,你还能阻挡它与时俱进的脚步吗?
这当然带有玩笑的性质——所谓“布波”的说法有可能已是“后现代”语境中的产物。所以我在那序言题目中还是给它加了“问号”。我承认这是不无“滑头”或暧昧的态度,但事实上也的确表达了我内心的犹豫和矛盾:我欢呼诗歌在现今出现的繁兴,但又对这狂欢般的热闹深怀纳罕;我赞赏写作者因为生活的压抑,而对诗歌中艺术民主的近乎幼稚的狂热追求
,我赞美这样的勇气和激情,因为我痛恨在艺术的范围里、在诗歌的领域里也滋生着无聊和莫名其妙的优越权;我赞美真正的“知识分子精神”,而对“职业化的知识分子”的专业优越感深恶痛绝,尤其是这种“专业的优势”实际上还是借助过去腐朽的学术文化或艺术体制而获得的,是不公正的“霸权”;我赞美“民间”的自由艺术精神,文学的主体和创造权利,永远是任何权威所无法垄断的,在我们的时代,民间精神首先是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尤其是一个诗人,他的任何有可能对艺术的民主化产生推动作用的行为——哪怕是表现了“无法回避的粗鄙”时——都应该受到尊重,但如果把“民间”就等同于粗鄙,再把粗鄙转换为一种特权,一旦“民间”了,粗鄙也
成了一种当然的优越和“前卫”的品质,那无疑也是无聊和可耻的。
所以我怀着这样矛盾和恍惚的心情,在兴奋和疑惑的交错之间完成了这个选本,并记下了如下的这些片段的感想。P28-3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