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肥胖,健康不能承受之重——中医“治未病”来支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13 3.4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郁东海 雷撼 范春香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58257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1546663

上书时间2024-05-2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宅男宅女日益增多,浓油赤酱、烧烤鲜香的长期炙烤浸润,正方形、圆柱形、西瓜形、青蛙形的肥胖人士越来越多。《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2021年6月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学者潘安的研究成果,文章显示,目前中国成人中已有超过1/2的人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潘安表示,我国全国性调查报告中首次出现“超过1/2”这一数据,这个数字在全球显然也是相当高的。肥胖不仅会带来人的形体改变,还会带来很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痛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甚至还会引发威胁生命的心脑血管事件。
肥胖和高血压就是一对“好伙伴”。高血压不是遗传病的专属,它还是肥胖的“好兄弟”,形影不离。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他们大多腰圆体胖、满脸冒油,对于有家族史的人来说,降重是降压的必经之路。学者们表示,中国人肥胖,多数为“向心性肥胖”,脂肪常常积于腰、腹周围,导致的后果就是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因为腰腹肥胖易致内脏脂肪增多,在体内不断堆积;而且,这类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情况要比均匀性肥胖更严重。
肥胖还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近年来,我国多项类似的调查均显示,肥胖者的血脂异常患病率要远远高于体重正常者,风险高出1倍以上。原因很简单,热量摄入长期大于消耗,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存储于体内。肥胖者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中含糖过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且越胖越懒,相对“静态”的生活习惯,促使肝酯酶活性下降,不利于三酰甘油的分解清除。同时,肥胖也会增加胆固醇的合成,导致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肝内胆固醇也扩大,最终影响分解代谢,增加血脂异常发生的可能性。尤其要“敲黑板”的是,很多血脂异常的患者在初期并没有什么症状,而动脉硬化又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隐蔽的敌人”最可怕。
肥胖和脂肪肝是伙伴。“两个肥胖者就有一个脂肪肝。”专家说,肥胖者的脂肪肝发病率是正常人的6倍。这是因为肥胖者的脂质代谢出现异常,堆到脏器尤其是肝上。肝上“油”多了,肝脏功能自然就变弱了,问题也就来了。脂肪肝逐渐加重,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的概率就逐渐增加,还会诱发、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
肥胖还会引起糖尿病。肥胖者由于腹部脂肪不断增多,伴随而来的就是内脏脂肪也随之增多,而内脏脂肪会产生抵抗素,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渐渐地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β细胞就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胰岛素抵抗,维持血糖正常。但就如水库蓄水,肥胖的“水位”越来越高,胰岛素这道“大坝”就需要越来越高,终有一日,“坝”抗不住“大水”,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不能代偿胰岛素抵抗,血糖就会升高。 
总而言之,肥胖是今日社会诸多疾病之源,犹如防洪中的“警戒水位”,得治,所以《黄帝内经》说“上医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含三层涵义: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主张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萌芽状态,或者疾病发生初期病症较轻微的状态,积极预防疾病传变。肥胖,即身体已到“警戒水位”状态,但必须开始防备: 调整生活习惯,管住嘴,迈开腿,它契合了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积极预防,强调的是摄生。 
肥胖与亚健康的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人类真正健康者仅5%,找医师诊病者占20%,剩下来的75%就是亚健康者。我国的亚健康人群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以上,人数超过8.4亿,数量庞大,亚健康状态在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机关干部等群体中普遍存在。中国保健学会对我国16个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居民抽样调查显示,亚健康比例达到70%以上。北京位居首位,高达75.30%、上海73.48%、广州73.41%。广西师范大学一项针对大学生的亚健康调查,发现亚健康人数占调查样本的38.8%,与此相对应,亚健康人群中偏胖者、肥胖者占比达到40%。年轻学子,本该是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年纪,但肥胖限制了他们的活力。
肥胖,藏着很多病的“种子”,是疾病产生的“温床”。中医“治未病”重在“养”和“动”。先说“养”。肥胖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晚上不睡、早上不醒,见到美食便管不住嘴,而“养”主要有以下三途: 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
何谓“法于自然之道”?《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在《黄帝内经》里,这种影响表现为人的起居须顺应四时之变: 天地俱生,万物皆长,应该按时入睡,清晨即起,在庭院里长长行走,披发宽衣以利身体,这是应春气顺其生的正道。夏天三月,天地之气交接,万物果实累累,应该按时睡觉早早起床,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应使腠理宣通,使阳气疏泄于外。秋天三月,天气冷暖变化无常,地气渐渐萧杀,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作息时间相一致,以便神志安宁;收敛体内之气,让肺保持气清,这叫应秋气的养收之道。冬天三月,天寒地冻,应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能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回避四时不正之气,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法则,即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
再就是调理精神情志,保持精神上的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不忧不惧,顺其自然。不急不躁,不郁不怒,让思想自由地飞翔,愉悦万物,悠然岁月,让心情春而舒,夏无郁,秋不躁,冬伏藏,真气深藏而内顺从,精神持守而不外散。
保持阴平阳秘。《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也就是说,调和阴阳是最好的养生方法,阳气固密于外,阴气才能内守,如果阳气过于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要亏耗而衰竭;阴气和平,阳气周密,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离绝而不相交,那么精气也就随之耗竭。
按照“治未病”的理论,书中仔细分析了肥胖不仅仅是胖那么简单,告诉大家关于肥胖,其实有很多的误区。
当然,想真正做到未胖先防,首先要认识肥胖的起因,那是因为身体消耗不了输入的热量,便积淀下来,变成身体的累赘。于是,减肥且不伤害健康的各种坊间经验、方法就大行其道。
其实,我们老祖宗对付肥胖的智慧可以大书特书。中国历史中,先民长期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但是那时的中医理论也有减肥的“方子”。《灵枢·卫气失常》将肥胖分成三类: 肉人、脂人、膏人。《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灵枢·逆顺肥瘦》曰:“岐伯曰: 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意为身体强壮的人,骨骼坚硬,肌肉紧实,关节舒缓,骨节突出显露,这样的人如果好坐不好动,多属气行滞涩而血液稠浊……还有一种是肩宽腋厚、脖子肥大、皮厚色黑、口唇肥大者,则其血是黑而多油,气行艰涩而迟缓,都需要针深扎、留置久方可。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古代中医“治未病”理论同样衍生出药物、针灸、穴位埋线、熏蒸泡浴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在本书中一一都有详细介绍。 
但在当下,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物质精神活动不断升级,想顶住诱惑不当肥胖君真心不易。怎么办?
本书下篇开宗明义告诉大家“减肥,一生的功课”,从小朋友“不做小胖墩”说起,历数青春期、育龄妇女、孕产妇、更年期、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如何合理饮食,坚持自律,还有运动技巧和方法,这些方法的总结可谓暖心、贴心,总有一款适合你。当然,如果您的“日历”翻页了,请记住根据本书提供的饮食和运动方子,相应调整才是。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022年,我们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的共同支持下,经过全体人员持续2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工作。书中涉及的众智众慧,难以一一列举,这里对所有的作者表示崇高的谢意!感谢同行的丰厚滋养,没有大家的杰出工作,我们不可能完成此书。

 

编者2022年6月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肥胖人士越来越多。肥胖不仅会让人形体改变,还会带来很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高尿酸、痛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等,甚至还会引发威胁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肥胖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本书按照中医“治未病”的规律特点,分为上、中、下三篇,分门别类、条分缕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娓娓叙说各种关于肥胖的知识。比如与肥胖相关的各种疾病、对肥胖认识的一些误区、各年龄阶段的人如何减肥及中医中药对于肥胖的各种治疗方法等,同时,解答与肥胖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如何从运动、饮食、中医、心理等各方面科学合理地减肥。



作者简介
"郁东海,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基金项目6项,主要有新型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机制探讨、浦东新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和浦东中医药科创中心模式研究等。             雷撼,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党委书记,历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抗疫期间任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初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入选浦东新区医学领先人才计划,上海市医院协会医疗质量委员会医务学组委员。2020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好医生”等称号。                     范春香,女,博士,主任医师,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中医科主任,海派中医颜氏内科流派传承人、浦东基地负责人,曾入选浦东新区继承型人才、上海市杏林新星人才、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中医学科带头人、浦东新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带教导师等。兼任上海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常务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务委员等。
论著6部,其中主编论著2部,副主编论著3部,参编论著1部。"

目录
上篇  认识肥胖,未胖先防
第一章  肥胖,仅仅是胖吗
  1.如何判断是否肥胖
  2.肥胖呈现快速蔓延势头
  3.肥胖真的会影响寿命吗
  4.肥胖的人真的易患糖尿病吗
  5.肥胖的人真的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吗
  6.肥胖真的影响呼吸吗
  7.肥胖证明消化系统功能好吗
  8.肥胖真的与癌症发病有关吗
  9.肥胖真的影响走路吗
  10.肥胖真的会得抑郁症吗
第二章  未胖先防,“真话”与“谎言”
  11.我家里人都胖,就不可能预防肥胖吗
  12.三餐并一餐,只要吃得少,就能防胖吗
  13.不吃肥肉就能防止长胖吗
  14.只吃水果不吃饭,就能防止发胖吗
  15.少睡觉、睡眠不足,是防胖还是变胖
  16.只要运动,怎么吃都不会胖吗
  17.我又饿了该怎么办
  18.压力大、不开心会长胖吗
  19.疾病也会让我长胖吗
  20.周末撮一顿,也能不怕长胖吗
  21.古人“过午不食”,有科学依据吗

中篇  学“治未病”高招,对付肥胖
第三章  想要战胜它,先要了解它
  22.怎么计算能量
  23.如何科学有效地掌握减肥速度
  24.看懂食品标签,认清真相
  25.药物减肥,你了解吗
  26.手术减肥你敢吗
  27.抽脂手术真的立竿见影吗
  28.只要出汗就能减肥吗
  29.机器震动真的能减脂瘦身吗
  30.不吃主食真的是“减肥利器”吗
  31.减肥代餐需要吗
  32.减肥可以吃零食吗
  33.减肥期间主食和肉怎么吃
  34.蔬菜应该怎么吃
  35.菌菇也能减肥吗
  36.减肥期间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第四章  老祖宗对付肥胖的智慧
  37.古代中医也知道肥胖吗
  38.喝中药泡茶能减肥吗
  39.针灸减肥有用吗
  40.胖就是湿气重吗,祛湿能减肥吗
  41.中医传统功法也能减肥吗
  42.穴位埋线真的“靠谱”吗
  43.“揉耳朵”减肥有用吗
  44.做推拿、刮痧、走罐能减肥吗
  45.中药熏蒸、泡脚也能减肥吗
  46.中药贴脐减肥真的有效吗
  47.“治未病”体质调理,帮纠偏,助代谢
  48.中医辨证施药膳,再助一臂之力

下篇  别了,再也不见“肥胖君”
第五章  减肥,一生的功课
  49.不做小胖墩
  50.儿童、青少年减重会影响生长发育吗
  51.如何判断青春期是胖了还是发育
  52.长期节食会引起闭经吗
  53.减肥恰逢生理期,还能运动吗
  54.孕期体重管理
  55.产后肥胖不见了
  56.“啤酒肚”和“苹果腰”怎么办
  57.告别更年期肥胖
  58.与老年人肥胖说拜拜
第六章  坚持自律,遇见最好的自己
  59.调饮食、慎起居,重在坚持
  60.肥胖,男女有别吗
  61.饭后百步走,瘦到九十九
  62.运动前的热身不能忘记
  63.只要加大运动量,就能想吃就吃吗
  64.什么时间最适合做运动
  65.游泳,减肥“金牌得主”
  66.跑步或走路,如何减肥更科学
  67.跳绳会让小腿变粗吗
  68.仰卧起坐能快速瘦肚子吗
  69.呼啦圈助我找回小蛮腰
  70.深蹲能练出翘臀吗
  71.平板支撑使用指南
  72.运动结束记得拉伸放松
  73.朋友聚会,我在减肥应该怎么办
  74.如何防止“越减越肥”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为肥胖治疗、管理科普图书。全书按照治未病的规律特点,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分两章,每章包含十篇左右文章,分门别类、条分缕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娓娓叙说各种关于肥胖的知识,比如与肥胖相关的各种疾病、对肥胖认识的一些误区、各年龄阶段的人如何减肥以及中医中药对于肥胖的各种治疗方法等,介绍与肥胖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如何从运动、饮食、中医、心理等各方面科学合理地减肥。

主编推荐
本书语言简练,配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既具科学严谨性,又具大众喜闻乐见的可读性;内容丰富,科学实用,可指导肥胖患者正确认识肥胖的成因和危害、纠正错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未病阶段做好早起防治,远离肥胖,健康生活。

精彩内容
 街头场景时间:夏日周末的傍晚。
地点:上海外滩。
我站在江边的栈桥上,看着来来往往的男女,苹果形的,正方形的,橄榄形的……一、二、三,也就半小时,这样的体形者就过去几十个,感
觉晚霞里的世界长方形的人太少了!愧对美景啊!
“受刺激了!今天开始,我要减肥了!”进了家门,我又开始下决心。
这是第几次啦?
当你看着自己的小肚腩,看着磅秤指针日日向右、
数字越来越大,你决心已下:减肥!周围的人却告诉你:“又不算很胖啦,减什么肥呀”“就腰身粗了点,四肢还挺细,不胖不胖”。一瞬间,有些安慰、有些犹疑,奔腾的“减肥”念头开始嘀咕:我到底是胖还是不胖?人家说我不胖呢!我是减还是不减呢?
为您介绍目前全球公认的几种肥胖评估方法。
体重指数是目前评价肥胖最常用的指标,常常在健身房或者医院的营养科应用。这个指数检测简单易行,结果容易判断,且与年龄、
性别都无关。测算公式如下。
比如李小姐身高160cm,体重50kg,那么她的体重指数算法就是50÷1.62≈19.53(kg/m2),根据分类标准测算出李小姐体重正常。再如王先生身高180cm,体重96kg,按公式计算其体重指数约为29.63kg/m2,属于肥胖。目前,在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在18.5~23.9kg/m2范围内为正常。
腰围肥胖的主要特征不仅表现为体脂含量较多,还表现为体脂分布异常。不少人常有这样的误区,觉得只是腰身较粗、肥肉(脂肪)较多,但四肢还挺苗条,略略青蛙体型,穿点稍稍宽松的衣服就能修饰、遮挡住,没什
么。这是认识误区。腰围是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和营养过剩状态的一面镜子,腰粗了就说明你身上的脂肪多了,开始堆积了,就像是池塘里的水开始富营养化,那会有什么后果?很多人都有行走臭水边的经历的。
2016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指出,成人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最简单、实用的指标。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可定为肥胖。中国人的族群特征,虽然整体感觉肩不宽、臀不厚,外观偏瘦,但正因为体型单薄,所以腹部脂肪堆积起来更容易,腹型肥胖更易发生。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中国人腰围正常值定为男性90cm以内、女性80cm以内。
腰臀比测量完腰围之后别忘了再测一下臀围哦!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
诱因。腰臀比是衡量腹型肥胖的一个非常简单、实用指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通常用它来衡量人体是否肥胖。
我们的临床实践表明,保持腰围、臀围比处于适当区间,对成年人健康及其寿命意义重要,合适的腰臀比也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腰臀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腰臀比一腰围(cm)÷臀围(cm)目前,我国制定的标准腰臀比,男性小于0.9,女性小于0.8。男性腰臀比>0.95、女性腰臀比>0.85,便可认定为中央型肥胖,也称为内脏型、腹内型肥胖。举个例子,张女士腰围70cm,臀围95cm,她的腰臀比为70÷95≈O.74,在正常标准的范围内;再看郑女士,腰围86cm,臀围100cm,那她的腰臀比经计算后得出为0.86,超出了我国女性的腰臀比标准,就可判断为中央型肥胖了。
春眠不觉晓,夏季天太热,冬季想被窝……你是不是这样?不想动,动动指头网购食品送上门,麻辣的、
五香的、香卤的、粉蒸的……个个都是自己喜欢的!想不胖都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果你再喜吃懒动,那么肥胖就很难避免了。当下,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上运动不足,导致肥胖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过去30年,中国人以令世人瞠目的速
度迅速“胖”了起来。
有记者曾在上海人民广场驻足6小时,记录来往人群里中肥胖的人数,短短6小时就得出了意料之中的结论:约六成成年人有程度不同的肥胖。生活中,喊着叫着衣服太小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很多的商场、网购平台等热销的服装尺码也不再是S码或M码,更多的是L码
、XL码甚至XXL码。胖已成为当代中国较普遍的现象,男女老少皆变胖,你胖我胖大家胖。
调查数据显示,1989年中国体重超重的人口只有1.67亿人,30年后的2019年这一数字猛然增长至5.29亿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8%;体重肥胖的人口从1989年的1487万人增长至2019年的1_28亿人,肥胖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38.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体重指数标准,2019年中国超重和肥胖人口已居世界第一位。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人肥胖的速
度在全球也是领先的。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从营养不良飞速成为营养过剩。P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