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广松哲学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广松哲学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3.26 3.8折 8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广松涉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12734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0643696

上书时间2024-05-2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Ⅰ马克思主义的地平
3 / 学术文库版序言
5 / 序言
第一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平
9 / 第一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46 / 第二章 超越“近代”思想地平的结构
第二部 马克思主义与人的问题
81 / 第三章 唯物史观中的人的问题
118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存在”问题
第三部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的问题
133 / 第五章 历史规律与个人自由
169 / 第六章 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史观
第四部 马克思主义与“物象化”论
186 / 第七章 《资本论》的“物象化”论
196 / 第八章 从“异化论”到“物象化论”
附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角
219 / 附论Ⅰ 马克思主义的地平与物象化论
230 / 附论Ⅱ 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49 / 追记 对良知力的批评的回应
255 / 后记 写在第十次印刷之际

Ⅱ马克思主义的理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259 / 新版序言
262 / 代序言
第一部 辩证法的存在观与逻辑
267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路
305 / 第二章 上升法的存在论认识论的地平
第二部 黑格尔与马克思的连环
337 / 第三章 异化论的逻辑的问题机制
366 / 第四章 黑格尔的社会思想与马克思
第三部 国家—社会与历史规律的存在
399 / 第五章 “市民社会—国家体制”的视角
419 / 第六章 历史规律存在的问题论机制
435 / 附论一 为了近代理性主义的历史相对化
444 / 附论二 全体主义意识形态的陷阱
472 / 名词索引
488 / 译后记 广松哲学与关系思维

内容摘要
日本著名哲学家广松涉的力作《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地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从什么时候开始”及“具有怎样的构图”两大问题展开,被学界称作“马克思主义三部曲”。本书内容为三部曲的后两部,旨在勾勒马克思主义如何全面超越“人文主义VS科学主义”的近代哲学的地平,构筑“能知—能动”与“所知—所动”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地平,立足“历史—之中—存在”的人的视域,透析由原始物神崇拜所衍生的将“关系”看作“物”的“物象化”;从辩证法、异化论、国家论和历史论的维度,梳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的继承关系,批判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既有理论,立体地呈现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构图。

精彩内容
选自“学术文库版序言”本书《马克思主义的地平》,由劲草书房于1969年初次出版,在这二十多年间,有幸得到读书界的欢迎,作为“现役”的图书而留存下来。我相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本书仍将作为“现役”的图书而存在下去。
非常感激旧出版商劲草书房的理解和情谊,以及新出版商讲谈社的厚意。高桥洋儿为本版写了解说。衷心感谢他在百忙的教学当中为本书所做的解说。
本版除订正了旧版存在的二三处错排、更改了几处修辞之外,内容方面仍按旧版。笔者当然不会自诩本书是已无修改余地的完美图书。但是,我想暂且撇开赞同本书与否的问题,由于频繁谈到其中的内容,只要基本观点没有改变,就应保持旧版原貌。或许有人嘲笑说这缺乏发展性,但笔者还是坚持没必要对本书的解释和论证做质的改变。所以,最终不做任何修订。
对笔者来说,本书是特地以自己的基本视角阐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特点的读物,是马克思主义论领域的首要著作。虽然笔者出版了关于马克思的思想形成过程的实证研究书和《资本论》的解释书,他的历史观和革命论的研究书等与马克思相关的十多本拙著,但希望把本书看作《物象化论的构图》(岩波书店,1983年版)〔《广松涉著作集》第13卷〕的续篇。
说到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坊间有所谓“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主流,与此相对,作为“异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支流的说法。近年来这种情况稍有变化。可是,即便如此,基本上依然延续着这一构图。因此对笔者来说,我所做的工作是指出无论是以往的“主流派”还是“异端派”,双方都误解了马克思的范式,继而还原、摆正马克思的思想原像。
笔者并不主张只要正确解释、还原马克思的思想就万事大吉。重要的是继承发展。本书不满足于还原性的解释,关于笔者自身是如何继承发展的,也打算阐明大致的方向。
在这一学术文库版中,本书引文出处仍依照第一版。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新历史考证版全集(NeueMEGA)尚未出版。不仅如此,甚至著作集(MEW)亦尚未完成。因此,即便同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在写作所收录的论文时所依据的是最好的文本,著作集(MEW)、旧历史考证版全集(AlteMEGA)或著作选(Ausgew?hlteWerke)等,出处未能保持一致。
如果现在考虑统一体例,虽然理应新MEGA已出版部分就根据出版部分,其他部分则依据MEW,但即使这样,也必须按别的方式对待《德意志意识形态》。此外,由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自然辩证法》等,与文本批判的问题相关,不能只是机械地替换引文版本和页码就完事。
这样,经过诸多考虑的结果,我决定引文出处仍按旧版。至于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人物,例如费尔巴哈、鲍威尔和赫斯等,虽然今天其著作已有更好的版本,也仍旧不加替换。
本书中的“物象化”“物化”一词,是作为黑格尔学派所谓观念的sichsachlichmachen或精神性东西的sichzumDingmachen的译词来使用的,在与马克思所谓的Versachlichung、Verdinglichung的译词这一术语相区别的场合,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判断。由于遵循依照旧版的原则,因此还遗留这一难点,无论如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区别、解读。
在这一学术文库版成书之际,承蒙旧出版商劲草书房的诸位,特别是富冈胜以及讲谈社的池永阳一的帮助。另外,还得益于今夏在学术文库出版部工作的高濑玲子的促成。末了,聊表感恩之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