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家教成就孩子一生(建设性家庭教育的奥妙与操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好家教成就孩子一生(建设性家庭教育的奥妙与操作)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37 2.9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春成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5111986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30824067

上书时间2024-05-2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春成,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优选集体“春成家教讲堂”创建人和领军人,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成员,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南宁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从事家庭教育研究37年,坚持举办家庭教育讲座33年,受益家长达80多万人次,著有家教读物《父母伴侣》等作品。

目录
目 录
导言 建设性家庭教育的奥妙与操作
第一章 0~3 岁:好习惯养成和衔接性培养
写给刚生小孩不久的家长朋友 / 8
早期教育到底应当做些什么 / 11
早期的衔接性培养 / 15
早期教育重在四个“养成” / 20
养成必须从定时做起 / 24
不要老做“亡羊补牢”的事情 / 26
培养比改造更有效 / 28
0~3 岁幼儿的家庭教育效果自评建议 / 31
如何使用“家庭教育效果自评建议” / 33
第二章 3~6 岁:全面养成、兴趣培养和铺垫性培养
给超前教育“降降温” / 36
怎么培养孩子的内因 / 39
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 / 47
培养孩子学习品质从听故事开始 / 49
培养孩子的特长不等于培养学习兴趣 / 52
培养孩子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 54
怎样培养孩子的坚持力 / 56
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58
幼儿园阶段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 60
3~6 岁幼儿的家庭教育效果自评建议 / 63
第三章  6~12 岁:适应培养、强化培养和铺垫性培养
用12 年精心培养成就孩子一生 / 66
小学生家长的教育困惑有哪些 / 70
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应如何培养 / 72
小学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 74
训练孩子逐步学会时间管理 / 79
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时间观念 / 83
陪是为了不陪 / 85
怎样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作业习惯 / 87
教孩子学会自己培养自己 / 91
正确理解“跳出分数来学习” / 95
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家长应做些什么准备 / 98
6~12 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效果自评建议 / 100
第四章 父母的爱需要智慧
教育孩子要一步一步来 / 104
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自由发展与快乐童年 / 107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大脑 / 109
多元智能理论在家庭教育里的运用 / 111
中庸思想在家庭教育里的运用 / 113
将国宝“雅”文化请进家庭 / 115
变“命令”为“建议”,事半功倍 / 117
要启发孩子自己去思考 / 120
家庭教育的“智慧之道”——思想方法的培养 / 122
若想孩子学习好,培养情商更重要 / 124
“阳光教育”三十方略 / 127
第五章 家庭教育需要合适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方法要一直在变 / 152
父母应该掌握的教育方法 / 156
培养孩子思维的15 种方法 / 160
对孩子物质奖励好吗 / 171
孩子玩网游、看电视上瘾,怎么办 / 173
如何以“建设的态度”对待孩子犯错 / 174
孩子做作业慢怎么办 / 177
孩子听课不专心、多动,怎么办 / 179
孩子学习上自信不足怎么办 / 180
孩子爱攀比怎么办 / 181
孩子不爱与人沟通怎么办 / 183
孩子私拿家长的钱怎么办 / 186
孩子没有自信怎么办 / 187
如何将孩子的逆反表现降到最低程度 / 191
第六章 学习品质需要精心培养
家长应当学习的三个教育智慧 / 194
利用“三学教育”提高孩子成绩 / 199
你的孩子为什么很难乐学 / 204
培养孩子要重视培养“三态” / 206
谈学习中阳光心态的培养 / 208
男孩子更适合的学习方式 / 210
如何培养孩子细心 / 212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 214
引导孩子快乐学习的6 个方法 / 216
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5 个方法 / 218
教孩子智慧学习的17 个方法 / 220
第七章 父母需要学习和修养
为什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须家长亲自做 / 226
改变从父母的学习和修养开始 / 228
教育需要预见性 / 232
再忙也要自己带孩子 / 235
家庭教育常常出错的地方 / 238
有哪些好习惯是孩子受用一生的 / 240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要看父母的教育坚持力 / 256
父母千万不要情绪化 / 257
给孩子信心,也给自己信心 / 258
孩子的教育都是对家长的考验 / 260
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了你的家庭吗 / 263
教育谨防走极端 / 266
不要阻止孩子去帮助人 / 268
爱,有时是需要咬紧牙根的 / 270
教养的分量 / 272
做个孩子喜欢的好家长 / 274

内容摘要
本书是我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杨春成37年家庭教育工作研究成果总结。杨春成老师坚持举办家庭教育讲座33年,受益家长达80多万人次,他的家教理论和实践经验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
在本书中,他开创性地提出建设性家庭教育理念,强调预见性地把握0~12岁孩子的衔接性教育和铺垫性教育,提倡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合力教育,并提供了具体的家庭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全面性和实操性俱佳。
本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还编入了实用性强的亲子游戏,可供家长、读者具体掌握,灵活运用,使家庭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精彩内容
导言 建设性家庭教育的奥妙与操作如果你发现现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具有“亡羊补牢”的特点,一直跟在孩子问题的后面跑,十分吃力,十分被动,最后甚至演变成“发火教育”,把培养人的家庭变成了改造人的战场,把好端端的孩子“逼上梁山”,把过去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和教育效果都破坏掉了,使自己的教育完全失控,那么,你找到建设性家庭教育,应该祝贺你,你选对了!整套的建设性家庭教育,既有健康的教育理念,又有智慧的教育策略,还有实操性的具体方法。当然,如果你从零的起点就选择了建设性家庭教育,那就更应该祝贺你,你学习在前,握住了主动;你培养在前,规避了失误,看着你的教育和你的孩子都可以比较顺利地发展,值得肯定。
那么,什么是建设性家庭教育呢?
建设性家庭教育是“立字当头,破在其中”的家庭教育。“立”就是建设,建设就是培养,建设性家庭教育主张我们一定要把对孩子正确的培养工作做在前面。比如有一个家庭不重视给孩子养成合理的睡眠习惯,因为妈妈主张“睡到自然醒”,结果这个孩子每天早上都睡到九十点钟,因此她的作息在幼儿园生活中是紊乱的,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小学完全不适应。另一个家庭,爸爸和爷爷奶奶都认为孩子应该养成“跟着太阳走”的作息习惯,因此孩子从小就是早睡早起,进入小学以后也能顺利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正确的培养工作在前面做好,家庭教育就主动了,就可以规避“亡羊补牢”和“发火教育”,孩子的成长就会比较顺利,家庭教育就会“举重若轻”。就算孩子成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是自然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培养的方法来消除掉问题。这也在“立字当头,破在其中”的方略之内。在“阳光教育策略”中有一个“长善救失法”,即通过长善(培养优点)来达到补救孩子身上缺失的方法,被许多家长验证了是一个绝顶智慧的好方法。比如粗心是不少孩子都有的毛病,你批评来批评去孩子也改不了,如果你换成“长善救失”的思路,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你在需要克服的缺点对面找到可以取代它的“待培优点”,暂时回避那个缺点,而去专注培养这个“待培优点”,例如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训练孩子细心做事,当孩子的优点生长起来,强大起来,那个缺点自然就消失了。我们把自己教育的重心放到培养孩子的阳光面上,孩子身上的优点、优势升上来,正能量壮大起来,阴暗面就退掉了!
建设性家庭教育的奥妙就在这里。一张好弓,不能老挂在墙上,一定要拿去使用。建设性家庭教育如何操作呢?其中有这么一些亮点,是值得家长朋友操作起来的。
第一,一定要学会衔接性培养和铺垫性培养。这是两种不同指向的家庭培养工作,衔接性培养更多的使用在培养孩子天赋素质上,指向已经存在的、发生的本性表现、天性品质、潜在智能等,我们都应该给予及时的、科学的、正效的培养,不要埋没了孩子;铺垫性培养指向孩子的未来,利用现阶段的培养任务“为了明天,做好今天”,是创造未知的、可预见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家教方法。这两个方法,是送给家长的基本的家庭育人方法。操作好这对“左右手”的关键,是父母需要有敏感的教育观察力和教育预见力。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是提高自己这两个能力的成长途径。你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你心细,就容易发现培养点、培养时机;你多学习,懂得了规律,了解孩子的特点,就不会盲目培养,而容易进入科学育人;你多尝试,善总结,就容易提高教育的成功率;你悟性好,就容易意识到自己今天的一个态度、一个行为会在孩子明天产生什么结果,你的教育就容易稳定在建设性家庭教育的轨道上。衔接性培养和铺垫性培养,是建设性家庭教育奉献给家长做好家庭育人的法宝。
第二,一定要明白“栽树养根,育人育本”的常识。我们现在许多家庭的教育工作,做了许多“术”这个层面上的事情,其实,家庭教育最紧要的任务是德育,一定要培养孩子首先会做人!现在,家庭把孩子送到学校去接着培养,学校不满意,因为不少孩子缺乏知识教育起点上需要的基本素养,老师工作非常艰苦;家长也不满意,因为自己不熟悉“术”的工作,做不理想,做得吃力,“发火教育”诞生,花钱“购买教育”也应运而生,社会上以攀比为特征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整个教育演绎非良性循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我们要正本清源,家庭教育首先要回归“立德树人”。建设性家庭教育支持这个回归,主张对孩子首先要做好“根部”的培养,一要做好孩子的品性培养,二要做好生命意义上的学习品质的培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