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生活从读一首唐诗开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味生活从读一首唐诗开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11 1.6折 2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飞蓬

出版社广东经济

ISBN9787545462937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30675557

上书时间2024-05-2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春】

* 元日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卢照邻)

* 立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 雨水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

* 惊蛰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 春分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 寒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

* 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 谷雨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齐己)

* 野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 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 牡丹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 择邻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白居易)

* 闺怨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 送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金缕衣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

* 简卢陟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韦应物)

*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

* 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 春江花月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

【夏】

* 立夏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

* 小满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

* 芒种
溪花入夏渐稀疏,雨气如秋麦熟初。(赵嘏)

* 端午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卢肇)

* 夏至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白居易)

* 小暑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韦应物)

* 大暑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白居易)

*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

* 采莲曲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

*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

* 寻隐者不遇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 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

*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李冶)

【秋】

* 立秋
磷磷甃石堪僧坐,一叶梧桐落半庭。(刘翰)

* 七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

* 处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 白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 中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 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贾岛)

* 重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 寒露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

* 霜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

* 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

* 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 红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 离梦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薛涛)

* 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冬】

* 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李白)

* 小雪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戴书伦)

*大雪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 

* 冬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

* 小寒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孟郊)

* 大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 梅花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櫱)

* 问刘十九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

*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附录

内容摘要
《品味生活,从读一首唐诗开始》是一本涵盖唐代流传至今的经典诗作合集,涵盖最具生活气息、最脍炙人口的60首唐诗佳作。全书以时间、节气为脉络,从现代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一首首唐诗,将古代人的聚会、旅行、节庆等活动的欢快景象呈现到读者面前,唤起人们对时节、植物、山水等自然之美的感受。“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从这些唐诗中,我们既能体会“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动与亲切,又能引发对“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向往和追求,品味唐诗中的生活美学,发现近在眼前的久违的诗意与美。

精彩内容
【谷雨】《谢中上人寄茶》齐己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每到谷雨时节,人们就会在弥散的烟雾间采茶。因为只摘嫩叶,总是很难摘满一筐,可是天色很快向晚。
用飘着落花的泉水煮茶,召唤隔墙的邻居品茶,劳烦你从那么远的地方寄茶给我,我们又一年未曾相见了。
谷雨(Grainrain),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阳历的时间大约为4月19日~21日。“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天气变得越来越温暖。古人认为“雨生百谷”,谷雨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也是采茶的时节,民间俗语说:“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时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因此人们会在谷雨时节品新茶。传说,喝了谷雨这天采的茶能清火,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说起关于茶的诗,唐朝还有一首著名的《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首诗是“茶仙”卢仝所作。卢仝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与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是好友。他们经常相聚在沁园,吟诗、品茶、赏歌舞。当时的河内人,只喝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对淳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的菊花茶,并不满意。韩愈建议他将竹串子泡茶试饮。后来,他们两人跑遍了周边的五十五泉,挑选泡茶的水。最终,卢仝采用桃花泉水炮制竹串子茶,搭配出上佳茶品。以后,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来桃花泉煮饮,以茶论诗会友,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唐元和六年(811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朋友在沁园相聚,著名的《七碗茶诗》就在这里诞生了。卢仝的茶诗所表达的饮茶感受,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口腹之欲上,而将喝茶分出清晰的七分层次,达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天,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平面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一般。
月光照着江面,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整条春江都在月色笼罩之中。
江水蜿蜒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着开遍鲜花的树林,朦胧中好像无数细细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无从觉察寒霜飞舞。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成一片,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也连成一色,没有丝毫的粉尘杂质,只有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中。
不知是什么人最早在江边仰望月亮?也不知江上的月亮在哪一年第一次俯瞰到人类?
人类一代代繁衍生息,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亘古不变。
不知江上的月亮是不是等待着什么人呢?只见长江之水日夜不停歇,奔流不息。
天上的白云,飘飘忽忽,行迹莫测;在离别的青枫浦上,空留着思妇无穷无尽的哀愁。
今夜,是谁家的游子乘着小船在外漂泊?又是哪家的女子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生起相思?
月光徘徊不去,浮云游动,楼身光影随之变幻万千,它应该能照到相思女子的梳妆台上吧。
月光照进门帘中,卷不走,照在捣衣砧上,拂不掉,更勾起了离愁别绪:想必此时我望着的月亮也正照耀着你吧,但我却不知你身在何处,听不到你的只言片语;多么希望我能追随月光到你身边,再一次见到你。
天空广袤,鸿雁不停地飞,飞不出无边的月光;江水深邃,善游的鱼龙也游不出这水域,只能空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鱼雁也没法传书了。(思妇视角)昨天夜里,我梦见故乡的水潭上漂浮着衰败掉落的花瓣,春日将老,我的年华也已逝去,仍不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春光像是要随着流水流尽了似的,家中水潭上的月亮也要西沉了。
斜月慢慢下沉,渐渐隐藏在海雾之中。我离家乡仍然很遥远,与家人天各一方。
在这美好的夜晚,不知有几人能幸运地趁着月光回到家中,唯有那残落的月亮和无着无落的离情,洒在倒映于水中的树影上,摇曳摆动,满江皆是。(游子视角)《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是陈后主所作,或说是隋炀帝所作,流传至今的仍有多首。但,我们现在提起《春江花月夜》,就只与张若虚联系在一起。这是一首神奇的诗,也是说起唐诗绕不开的诗。诗人张若虚,出生年月不详,去世年月不详,生平不详,流传至今的仅有两首诗。但其中之一的这首《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字面解释,诗名为“春天的江水”和“花好月圆的夜晚”,这样简单的解释简单俗气,也不符合作者的初衷。诗人是将春天、江水、花林、明月、夜晚,作为5个独立的主题,相互关联,错落重叠,延伸出丰富的变化与深邃的意境。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像9首绝句的组合。在结构上,全诗正中的四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为腹句,将全诗一分为二;具体地说,可分成5段(即2、2、1、2、2),第一段讲述作者在春天的江边行走时的自然感受;第二段作者从人的视角转化成神的视角,从人生感慨升华到宇宙意识;第三段讲的是游子和思妇的离愁别绪;第四段,从思妇的角度,讲述独守空闺的女子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第五段,从游子的角度,感叹自己年华将逝、漂泊无定,体现了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仔细数一数会发现,诗中竟用了11个“江”字和15个“夜”字,它不拘泥于传统诗歌的规则和套路,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很妙,清丽自然,气韵无穷。
这一夜,张若虚只身一人在江边行走,从月出走到月落,待了几乎一整晚,他见到了绝美的景致、感受到了天地的苍茫,直面浸骨噬髓的孤独,以及孤独背后浓郁缱绻的情意。人生那么苦楚、短暂,世间有那么多美好的其他事物,不如抛去对心上人的牵绊,就尽情地享受这一刻!然而,他做不到,如果不能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人何以为人。春光绚丽,江水辽阔,花林美好,月空空明,夜幕深邃,和这么多或美好、或宏大、或永恒的东西相比,人既不卑微,也不渺小,世间万物是共生的,也是平等的。就让春天来临,让花儿绽放,让人去感受,去思考,去痛苦。在苍茫的时空中,人正是有了思想才豁达,正是有了情感才找到归宿。
900多年后,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天夜里,明代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胡应麟为了编辑历代诗集《诗薮》而挑灯夜读,他手中在读的是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突然,他看到了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惊为天人。在此之前,《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因乐府体裁而侥幸被《乐府诗集》收录的诗,埋没了900多年,没有人注意它,更没人认为它是唐诗杰作。读到这个故事,心中一震——不知有多少唐诗神作淹没在历史中,我们再也无缘诵读。趁我们还看得到这首诗,赶紧读一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