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寻思录(第3辑触摸中国商业文明的时代脉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明寻思录(第3辑触摸中国商业文明的时代脉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19 5.4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秦朔

出版社四川人民

ISBN9787220112546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610986

上书时间2024-05-2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秦朔在本书中记录了中国商业文明在巨变时代里的光谱。主要是写给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中不变的我们。
柳传志、张瑞敏、马明哲、马化腾、丁磊、刘强东联袂推荐。

作者简介
秦朔,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秦朔朋友圈(Chin@Moments)新媒体平台创始人。曾任《南风窗》总编辑、《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第一财经总经理。曾被《中国青年》杂志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的100位中国青年”。著有《会见基金领袖》、《大变局——中国民间企业的崛起与变革》、《大脑风暴——文化工业探寻》、《传播成功学》、《感动中国》、《美国秀》、《告别GDP崇拜》等作品。
秦朔朋友圈是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目录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路口
  40年最重要的四个字:顺天应人
  2018:中国的营商环境升级年
  外资40年:接轨世界的中国步伐
  中兴风波:创新中国的一场冷水浴
  中美贸易摩擦(一):不怕打仗,但要算好大账
  中美贸易摩擦(二):压舱石、绊脚石与打火石
  中美贸易摩擦(三):中国的新机遇
  中美贸易摩擦(四):这不是至暗时刻,而是关键时刻
探寻中国企业的精神向度
  中国公司2017:风吹草动后你还看到了什么
  两个农民和他们的世界500强
  乌镇饭桌上的“双超”格局
  最强大公司的烦恼:在内与外的不确定中寻找平衡
  张文中案,“天下无冤”的新起点
  一个财经作者的24小时:体验中国公司时刻
走出时代的集体迷思
  失去初心,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是
  穿越苦难:当人道主义遇上市场经济
  海底捞事件折射出消费者需要怎样的企业
  灰犀牛和暗物质带来的启示
  走出“后真相”时代
  在兵荒马乱的符号世界里找到更好的自己
从大洋的彼岸照见中国
  当大英帝国和美利坚霸权已成往事
  时间开始了——欧游心得(上)
  德国企业如何穿越时间——欧游心得(下)
  全球制造新一轮竞争,中国靠什么胜出
  声誉危机、“扒粪运动”与中国企业行动指南
  我从美国红利中看到了什么
  迎接中国国家发展的新周期

内容摘要
 新时代新起点,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
本书收录了资深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2017年和2018年两年间的文章,他立足于“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聚焦2017~2018年间的重大经济事件,考察中外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企业家,剖析中国的创业者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在洞幽烛微的观照中,勾勒出中国商业文明的真实图景。

精彩内容
 40年最重要的四个字:顺天应人1978年,我10岁,2018年,我50岁。2018年这一年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商业文明和企业家精神的角度,向我所经历的这个时代致敬。我访问了很多时代的见证者,也
书写了中国企业家精神40年。
每个人都有对历史的评价权,无数人的感受就像无数斑斓的颜色,一点一滴,汇聚成大时代的图景。它和天空一样辽阔,和海洋一样幽深,和原野上燃烧的火焰一样热烈,和连绵不断的山脉一样凝重。它不是一种滋味,而是万千种滋味,让我们百感交集。
从哪里写起呢?就从几个小故事开始吧。第一个故事:裁员与工资清算我要说的第一个故事,是总部在深圳蛇口的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集”)总裁
麦伯良告诉我的。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从华南工学院(今天的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分到蛇口工业区,再下分到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中集担任技
术员。
麦伯良很有能力,性格豪爽,没两年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他特别能和普通工人打成一片,工人们常帮他维修来自德国的二手机器。工人和资方关系紧张时,资方就让他出面,几瓶啤酒下肚,原来解决不了的摩擦就会消停下来。
1986年春天,因为外方的经营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要
求,亏损严重。中集决定停产,并将员工从330人裁员到59人。这大概是特区首例大裁员。中集是中外合资企业试点,员工都是从各地的国有企业调过来的,是正式的产业工人,不像有土地的农民工,万一企业不行了还可以回到土
地上。当时26岁的麦伯良是生产技术部经理。也许是因为他和工人关系好,公司让他作为清算代表处理裁员事务。
那是他永远难忘的一天,小小的办公室内外,前前后后挤了100多号工人,再不是修设备、喝啤酒了,而是清算工资。
“平时称兄道弟,从来没翻过脸、吵过架,那天突然成了对立面,为清算的金额讨价还价。他们觉得不公平,吵得一塌糊涂,过去最帮我的几个好弟兄也不帮我了。”麦伯良忙了一天,把每个人该分的钱分到位,再安抚一番,总算处理完毕。他回忆说:“那时我并不懂企业管理,也不懂经济学,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最普遍的人性。大家为分配争吵,不是人不好,觉悟不高,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利己的,谁都在乎自己的切身利益。这不是书上能教你的,不亲自经历也很难体会到,但那一天,我真的明A了,你无法让大多数人牺牲个人利益,去成就企业的、
国家的、民族的利益。相反,满足个人的‘利己’需求,设计一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机制,大家才能抱团打天下,‘革命加拼命’,共同奔事业。”在中集后来一步步成为多个细分领域的世界冠军的道路上,共同事业、利益贴身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了重要
作用。中集的董事会给管理层下达经营指标,在超过目标的利润中有一定比例的分享权,完不成任务则处罚。管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