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认识课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新认识课堂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69 5.4折 49.8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贲友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9118495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0643722

上书时间2024-05-2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中一路走来 

 

 

 

 友林告诉我,近几年,他每年都要出一本书,而每本书后记的题目都是“一路走来”。题目挺有意思的,挺有“嚼头”的。

 

 一路走来,意味着路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永远向前,永不停步。这是一种理念,而且这种理念已成了友林的信念,这种信念已化为永远向前的行动。当然,这也是一种意志、毅力,一种奋斗精神。读后记,读整本书,似乎看到了一个身影,那么坚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样的品质,让友林走到了一个新境界。

 

 一路走来,意味着走向成功。成功只能自己定义。一路走来的人,一路向前的人,才可能收获成功。一如尼采所言,我们新的荣耀不在所来之处,而在将要前往的地方。友林友情提醒我们,以往的成功只能说明过去,而将要前往的地方才会有新的成功在等待我们。友林是用自己的脚步、自己的刻苦去定义成功的。他的脚下有尺度,有价值力量的支撑。

 

 一路走来,意味着已走了一程又一程,已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是友林深知,路上的一个个里程碑,从来没少一个,从来没跳过一个,一个个里程碑串起的是成功之路、探究体验之旅。武术界有句古话,说得特精辟:“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何意?是越学越难,是越学越有新的挑战,如黑格尔所言,“熟知并非真知”。也许,前三年获得的是熟知,而后三年获得的是真知。还可以这么去理解,熟知只是初步,但有人以为初步就是全部,而只有真知才能真正有突破、有新的超越,否则寸步难行。课堂不正是这样的吗?至此,对那句“三年站稳讲台”的话,还得反思。于是,友林提出“重新认识课堂”。友林不知道走过多少个“三年”了,但他仍然一路走来。“重新认识课堂”正是友林的真知。

 

商品简介

 

 本书精选了特级教师贲友林的50余篇文章,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学校改革的核心——课堂的深刻反思和切实感悟。作者从教学基本问题出发,结合真实的教育故事、案例,对导入、提问、板书、总结、留疑等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课堂学习,教师观课评课等,均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作者关于“课堂”的所有实践和思考都指向一个核心——人,探讨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里真正发生。

 

作者简介

 贲友林,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第三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曾获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著有《此岸与彼岸》《此岸与彼岸2》《现场与背后》《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寻变:贲友林的“学为中心”数学课》等。


【媒体评论】

 友林的课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他们学校有两句话:人人都是学习者,个个都是小老师。友林将这两句话在课堂里演绎得如此真切、如此生动、如此深刻。

 成尚荣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合格教师*鲜明的职业特征,在于善于学习,始终有问题意识。像贲友林那样一直浸润在课堂中的教师很多,但能像他那样有精神寄托,始终在探索和反思的,也许并不多。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充沛的职业生命力。读贲友林老师这本书,我能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是孕育思想和智慧的大地。

 吴非 特级教师,杂文家

 

 读贲友林老师的《重新认识课堂》,我认识到:课堂是儿童生活的地方,生活需要真实与具体;课堂是儿童学习的地方,学习需要助力与引领;课堂是儿童交流的地方,交流需要真诚与技巧;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地方,成长需要真爱与陪伴。

 吴正宪 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一直坚持带班上课的贲友林老师,以他的使命、情怀和独具慧眼,发现课堂中的一串串常识。这些常识,源于实践与思想,让我们发现课堂中明亮的那一方;这些常识,真实而温暖,质朴而生动,鲜活而深刻;这些常识,因为我们不常思而变得不识。

 华应龙 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目录

成尚荣序  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中一路走来 

 

*辑  课堂的样子 

课堂的样子

上课,你“听讲”了吗

上课,你会“不讲”吗

教师提问之后

答问对象的选择,有“潜规则”吗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

比“同意”更重要的

别让举手成为摆设 

“谁能帮帮他?” 

在“学生的问题”中相遇

让疑问自然流淌

课尾留疑之后……

 

第二辑  课堂无小事
试教,能否叫停

 “前测”是把双刃剑

如此导入为哪般

 “课堂总结”要总结

不该忘却的板书

技术,莫让教师更忙碌

从教具到学具

老师,你看其他学科的教科书吗

教师的“谎言”

“出错了!”

“视而不见”与“不依不饶”

 “到位”与“越位”

说说鼓掌这件事

 

第三辑  课堂的另一种解读 

学生会了吗

这节课,上完了吗

冷场,“冷”了谁 

“意料之外”与“意料之中”

不妨让课堂出乎学生的意料

 “哪有那么多的不一样?”

这些话,我们是否常常在说

那些可能是我们未曾想过的

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思想

 

第四辑  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 

真的是学生的错吗

学生想法中的“泡沫”

学生的“套话”

让“学”不是走过场

对学生的感觉多一些关注

警惕课堂学习的“浅尝辄止”

学生也可以是“供题者”

为什么学生常常无话可说

学生的“发现”是否会再来

我所理解的学生的学习

 

第五辑  观课之思 

听课时,你坐在哪儿

听课时,你记录了什么

听课时,你怎样打分

观课时,勿成为《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些人

邀学生一起观课 

“一个都不能少”

课堂上,学生下位了

对“先学后教”的多元解读

后  记  一路走来


【前言】

 一路走来,这回友林走到了一个新境界:重新认识课堂。我们也许会说,谁还不认识课堂啊!我们每天“泡”在课堂里,怎能不认识而感到陌生呢?其实不然。用法国哲学家莫兰的话来说,教学中常常有“黑洞”存在,比如知识传授中就有七个“黑洞”。“黑洞”是怎么产生的?莫兰指出,它来自对基本问题的忽略和错误理解。友林也有这样的提问,他说:“一路走来,我们又是如何认识课堂的呢?为何面对课堂常识,我们常常不识?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中实践但失却了自己的思考?”他还说,“重新认识课堂,不能停滞于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也不是懊悔自己课堂的不足,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在批判中建设,敞开胸怀面向未来”,洞见课堂,“原来如此”,“原来并非如此”。说得真好!

 友林所说的“常识”,就是教学中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有个核心:人。他说,为了理解课堂,要做课堂记录,还要研究课堂记录。他有这样的体认:“我们所记录的课堂,并非蓝本,而是镜子。”“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人,折射出人的存在。“人是社会化的存在,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友林在课堂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他们学校有两句话:人人都是学习者,个个都是小老师。友林将这两句话在课堂里演绎得如此真切、如此生动、如此深刻。我听过他的课,和大家的感受一样:学生的学习在课堂里真正发生了——这就是友林的“重新认识课堂”。让我们跟着友林,在一个个故事和案例中重新认识课堂。

 一路走来,还要走下去。一路走来,一路寻变;一路走来,一路寻道。友林,又从此岸摆渡到了彼岸。

 

 成尚荣 /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免费在线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