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言小义入木三厘(蒋慧明曲艺评论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微言小义入木三厘(蒋慧明曲艺评论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91 4.8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慧明|责编:潘占伟

出版社学苑

ISBN9787507758900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881717

上书时间2024-05-2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蒋慧明(1971- ),女。1992年毕业于天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文学专业,曾任曲艺团专职创作员。200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剧戏曲学系,系该院招收的靠前首位曲艺史论方向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曲艺学会理事。 从事曲艺工作以来,创作、发表过大量曲艺作品、曲艺评论及论文,曾获中国文联首届(2000年)和第五届(2005年)文艺评论奖、第四届(2006年)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 “啄木鸟杯”(2016年)中国文艺评论很好作品。近年来正式出版有多部曲艺著作,独立完成“相声表演艺术研究”和“当代相声小剧场研究(1996-2016)”等课题。

目录

第一辑  为相声脱“贫”献计
  为相声脱“贫”献计
  “是我非我”——相声表演艺术的重要特质
  相声的态度——观央视相声大赛一等奖作品《一对一》有感
  相声与时代、市场的多重命题——相声“回归剧场”之后
  从蛇年春晚谈相声的进与退
  新人频亮相 新作欠打磨——观第七届央视全国电视相声大赛有感
  “文哏”只怕已成绝响
  本土化 市场化 偶像化——京津以外地区相声小剧场现状考察
  相声的态度——从《虎口遐想》到《新虎口遐想》
  从传承中创新——以马季先生的相声创作为例
  从“走进去”到“走出去”——浅谈马季相声艺术的视野与影响
  相声的净土 百姓的乐园——有感于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十五周年
  有趣 有味 有美——略论师胜杰对相声美学精神的承继与传扬
  口传心授与相声的当代传承——以一代相声名师王长友先生的教学实践为例
第二辑  下一个百年,还只有《剑阁闻铃》?
  下一个百年,还只有《剑阁闻铃》? 
  从农村大炕到城市包厢的二人转
  江南雅韵演绎经典 “移花接木”——弹唱《雷雨》
  高山流水觅知音
  但愿曲终人未散
  常德“鼓书”:浓郁的乡土情,曲艺味儿——兼议鼓曲类曲种的传承与创新
  老北京的沟通密码
  坚定文化自信 勇攀文艺高峰——谈曲艺新创节目《看今朝》
  敬亭之后,宁有敬亭? 
  “评”“品”“演”——关于当下评书评话表演的若干思考
  传统的承继 现代的观照——中篇扬州评话《玉山子传奇》的启示
  雅者得其深 俗者得其浅——“徐惠新、周红文化评弹鉴赏会”系列演出的启示
第三辑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曲艺评论:呼唤真知灼见与价值引领
  传播与传承——略谈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传媒促进传统曲艺的保护与发展
  如何营造传统曲艺当下传承的文化空间
  深入浅出 博观约取——拜读《吴宗锡评弹文集》的收获和启示
  漫议曲艺评论之“深度”“速度”及“维度”
  强化专业队伍 维护曲艺生态——论曲艺文学创作专业在曲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加大曲艺理论知识普及力度 积极拓展曲艺人才培养方向
第四辑  当舞台剧加入了曲艺“酵母”
  当舞台剧加入了曲艺“酵母”——评话剧《三人行不行》
  严肃地搞笑 荒诞地抒情——相声剧《六里庄艳俗生活》观后
  曲艺与话剧,混合容易化合难——评话剧《曲韵钟鼓楼》
  上海滑稽戏来京,为什么非要“改口”? 
  借鉴与传扬——从当下舞台剧作品中的曲艺元素看戏剧、曲艺之相互影响
第五辑  曲艺,仍在边缘
  曲艺,仍在边缘
  2013年度全国小剧场相声回顾
  2012年曲艺综述
  喜忧参半 雅俗之辨——小议2011 年的中国曲艺
  相声与综艺:想说爱你不容易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近15年来曲艺评论文章的结集。本书分为五辑,第一辑“为相声脱‘贫’献计”,讨论的主要是相声的有关议题;第二辑“下一个百年,还只有《剑阁闻铃》?”,则涉及相声以外的其他曲种;第三辑“笑声中的雅俗之辨”,是有关曲艺艺术的传播与传承方面的思考;第四辑“当舞台剧加入曲艺‘酵母’”,侧重探讨的是曲艺元素在当下舞台剧创演中的作用和影响;第五辑“曲艺,仍在边缘”,是近年来撰写的有关曲艺发展现状的综述类文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